
2011年3月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了主題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專場記者會,就濫用勞務派遣工、工資集體協商、提高勞動者報酬、職業病防治法修訂、解決勞動爭議和糾紛等方面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勞務派遣工氾濫是2011年「兩會」焦點話題之一,也是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職場「二等公民」 同工不同酬
2011年春節臨近之時,在某大型國企營業廳負責接待辦理業務的徐小姐有些暗自神傷,單位在發年終獎、年貨,但這些卻跟她沒關係,沒有她的份,因為徐小姐並不是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而是由第三方派遣公司派遣、不享受該公司福利的「二等公民」。
徐小姐略帶委屈地說,她所在的營業廳共有6名業務員,每天前來辦業務的人員有1000多人,人員配置明顯不足,「我們非正式員工每天都忙得四腳朝天;而正式工每天上班都有很多時間聊天、網購,可他們每個月的工資是我們的五六倍。」
陳靜是北京一家百貨商場的收銀員,店慶期間,工作非常忙,但月底發工資卻發現沒有加班費。她找到該商場的人事經理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勞動合同是跟另一家派遣公司簽的,不屬於該商場的員工,投訴無門。
上述情況在企業越來越普遍,派遣員工在為企業發展做出努力的同時也淪為企業的「二等公民」,不僅同工不能同酬,甚至合法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明明在A單位工作,工作內容與其他員工無異,勞動關係卻在B單位,通過這種「勞務派遣」,用工單位可以堂而皇之地降低這部分「非嫡系」員工的薪酬待遇,並通過選擇低收入水平地區進行異地參保等手段,大幅度降低用工成本。而在一些國企單位,勞務派遣甚至成為其規避工資總額限定、人員編制瓶頸的工具。編制內職工所享有的年終獎、住房補貼、旅遊津貼等,勞務派遣工往往難以同等得享。由此滋生出的「同工不同酬」現象,成為諸多勞資矛盾的焦點所在。
勞務派遣氾濫 靈活用工變了味
人才派遣和勞務派遣公司的出現,緣於市場對靈活用工的需求,在國外非常普遍。「靈活用工往往充當了『救火隊員』角色。」科銳國際人力資源公司總裁高勇介紹,「舉個例子:公司的前臺是企業必備崗位,一旦前臺懷孕休產假,三四個月的時間內新招一個前臺,原來的員工休產假回來就冗員了,無論辭退哪個都有法律風險。請靈活用工的服務企業找一個臨時前臺暫時代替休產假的員工,等休假回來再將臨時前臺退給靈活用工企業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一些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也可以通過被派遣機會累積工作經驗,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2011年「兩會」前夕,據全國總工會《國內勞務派遣調研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大陸勞務派遣職工已達6000萬;按照大陸職工總人數約3億來計算,勞務派遣職工約占職工總人數的20%;有的企業勞務派遣工與傳統正式工的比例已達到1:1。勞務派遣正漸次從補充角色向主流邁進,這顯然與《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勞務派遣工應限定在臨時性、輔助性和替代性的崗位上」並不相吻合。
許多專家、學者、律師一致表示,《勞動合同法》實施以來,勞務派遣人數大幅激增,呈現出「非正常繁榮」狀態,違規操作態勢也愈演愈烈。
全國總工會基層組織建設部部長郭穩才表示憂慮,現在的勞務派遣基本上都是用工單位招工後再把工人掛靠到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已經完全變味了」。
僱傭和使用分離 「兩不管」
勞務派遣本來是為了解決企業用工的臨時需求,卻變味成了企業鑽法律漏洞的手段,變味成了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救命稻草!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派遣員工的利益卻沒有保障。一些小的派遣公司往往將員工福利省略掉,甚至在發生糾紛時人間蒸發。「比如,一個勞動者在北京一家知名的醫院裏做保潔工作,她每個月的工資條上,根本沒有標注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時,任何證據都找不到。」
勞動派遣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勞動力的僱傭和使用分離。勞務派遣公司「招人不用人」,用工單位「用人不招人」,導致用工單位並不和員工簽訂合同,而是與勞動派遣公司簽訂。被派遣人員處於「兩不管」的境地,深受其害的絕大多數是農民工、下崗工人、城鎮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
一方面,由於沒有與員工直接簽訂合同,許多用人單位都借此規避《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隨意克扣其正常工資與福利待遇,一些用人單位甚至隨時「裁員」和「甩包袱」;另一方面,勞務派遣職工對企業的貢獻完全被抹殺,他們的工齡永遠都是從零開始,周而複始。
勞務派遣的濫用,直接影響著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農民工的權益。在現實中,務工者要面對不同的用工方與簽約方,往往會產生責任不清、投訴無門的尷尬,難以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身權益。
勞務派遣管理辦法 亟待出臺
「這幾年,被派遣工制度產生的糾紛非常多,而且大量用人單位正在違法使用被派遣工。使用被派遣工已經成為用人單位逃避法律,躲避義務的手段。出臺一部管理辦法已經勢在必行。」郭穩才表示。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3月8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記者會上表示,將制定勞務派遣辦法,進一步規範勞務派遣行為,從政策和制度層面解決勞務派遣用工不規範問題,使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更具操作性和針對性。同時,進一步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及時糾正和解決勞務派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全國總工會官員在記者會上也表示,工會將進一步大力推動企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推動提高工人工資;積極推動並協助政府建立和完善工資指導線、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行業人工成本信息指導等制度;同時繼續推動具備條件的地區適時提高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努力推動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依法嚴肅查處各類拖欠職工和農民工工資的典型案件;推動企業依法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增加職工福利;將根據新情況,比如職工罹患職業病後診斷難、鑒定難、賠償難等問題,將對職業病防治法做進一步修改,職業病防治法的修訂已列入了全國人大2011年的工作計劃。
「『勞務派遣管理辦法』將涉及非常多的行業。我們已經把一些初步的勞務派遣規定的相關內容制定好了。」全國總工會官員透露,「今後勞務派遣人員出現工傷、解約和欠薪問題由誰來解決,都將有明確的規定。」其中主要內容還涉及「明確和清晰化派遣工的聘用程序,理順各個流程中的責任」。比如,「勞動者被用工單位退回後,將由誰來發工資和保險等,都將有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