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於2011年2月下旬前往美國三藩市參加一個風雲人物學術研討會時,講述了我心目中的何應欽老將軍。
歷史人物可以遠評,也可以近觀。遠評是根據史料研究和追訪跟蹤,評其勳功偉業,成敗得失。可是這種評論或是書面的,或是口述的,都可能因為是何人、何時、何地及何以置評的種種變數而影響到評論內容的取向和真實性。
對歷史人物的近觀是親身在歷史人物身邊,日觀其言行舉止,見其外表,窺其心態。這時,他個人的生活行動自然流露,不做表演,便可能展現他實質的內涵、為人的道理和處世的風範。
何應欽將軍於1987年去世,享高壽99歲。他七、八十年前在大陸已經是「出將入相」官拜極品的風雲人物。黃埔軍校創校後擔任總教官,北伐時期任東路軍總司令,抗戰時就任軍政部長和盟軍中國緬甸地區陸軍總司令,在二戰後國共和談時就職為行政院院長。40年代末到臺後的職稱是「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2年3至12月他率團從臺灣到歐美參加「世界道德重整」活動時,我被奉派為何將軍的侍從官兼譯員(本人時任國防部聯絡局上尉聯絡官),隨他前往美國和歐洲。
現舉出一些實例說明何將軍為人處事的大將風範。
一、何寓報到——1962年3月初我奉命到臺北市牯嶺街何將軍寓所報到,心頭忐忑不安,因為責任重大,而且心裏沒底。見面後他鼓勵我說:「不要緊張,你多做準備,認真做事就行了。」就此,我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就放了下來。
二、登機填表——3月底我隨何將軍夫婦經東京轉飛美國加州。登機後,何將軍特別從頭等艙走到普通艙對我說:「入境填表照著這個樣張的內容填,可以不費力氣。」
三、傳喚方式——抵達美國加州入住旅館,我的房間在何將軍夫婦隔壁。旅館特別裝了電鈴,可供何將軍傳喚我時使用。但他堅持通過旅館總機打電話給我,從不使用電鈴。
四、與時俱進——旅美期間何將軍每天要我將重要新聞轉述給他。但他自己也隨身帶了一個小型英文字典,以便及時查閱。
五、開支自理——他囑咐我用公款買團隊飲料時,特別指出,「蘋果汁是我自己用的,不要在公費裏支出。」
六、過夜住宿——我陪何將軍到美國南方一位工業鉅子的樓房上住宿時,就宿前何將軍四處走動,做一巡視,並告訴我說:「到了任何陌生的地方過夜,要了解到緊急情況時的應急出路。」
七、停止交談——有美國主人招待何將軍就餐,我常坐在他們之間充當翻譯。他們交談不斷,我用餐十分困難。何將軍會抽空告訴我:「你好好吃飯,我暫時不講話了。」
八、輕鬆幽默——美國地主安排高爾夫球高手陪何將軍打球,我背著球袋與他同行。偶爾他把球打到不易揮桿處,他會把球移一下,一面說:「他球技太好了,我調整一下,也絕對趕不上他……」
九、你好好玩——1962年6月西雅圖世界博覽會開幕。我隨何將軍到西雅圖參觀,地主奉何將軍為上賓,招待周全。到了高速過山車時,何將軍告訴我:「你是年輕人,上去玩玩,我在下面等你。我不要拼老命,冒這個險。」
十、我可自理——歐美行完返臺路過東京,將軍就對我說:「我對東京熟,不需要你翻譯。你好好休息,再隨我回臺灣。」
將軍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國家的儒將。廉正敦厚,平易待人。後人應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