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以來,美國很少鼓噪人民幣匯率問題了。因為人民幣一直處在升值階段,這樣發展趨勢,完全符合美國人的要求。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超過1.2%。
最近以來,美國大贊中國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因為中國的通脹已達到美國人的「預期」效果。中國3月份的CPI數字超過5%(為5.4%)。仍在接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和貿易保護政策的衝擊,正在慢慢品嚐美國製造的「輸入性通脹」惡果。
最近以來,美國不再對中美貿易指三道四了,因為中國對美貿易正在大幅下滑。根據中國海關發佈的數據,隨著出口規模的減少及進口的增加,中國2011年第一季度出現小幅貿易逆差10.2億美元,這是2004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貿易逆差。
最近以來,美國不再對中國疾言厲色,因為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務在不斷攀升,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大幅縮水。財政部副部長李勇4月12日撰文說,2010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1%左右,隨著歐元和美元的輪番貶值,已使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帳面虧損。與此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餘額3月底已達30447億美元(其中有約70%為美元資產),同比增長24.4%。外匯儲備首次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表明,在中國繼續穩坐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交椅的同時,也是對美國貢獻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因美元貶值損失最慘重的國家。
如此等等,顯示中美兩國間的博弈開始步入新階段。
中國創造財富,美國享福財富
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GDP增長貫20年長虹,可謂是世界少見。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增加、國力增強,美國開始坐臥不安,由於無法像對付其他小國那樣動輒「武力強攻」,對中國只能進行「智取」,而「智取」的辦法,就是運用「美元策略」。
「智取」的結果,分述如下:
對美國而言,由於長期靠印紙幣過日子,只要中國肯接手,不管是美元還是美債,美國都非常樂意輸送,一方面「用花紙換產品」可改善美國人民生活,再一方面,通過持續印刷紙幣又可大幅抵銷前面的紙幣。也就是說,美國今天用10美元換取中國價值10美元的產品,明天再用8美元債務抵充那10美元,後天再通過「輸出美元」(粉飾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讓8美元債務貶值為5美元,經過幾個倒騰之後,猶如玩魔術般,就把中國創造的財富攬到美國人口袋裏了。更主要的,美國採取這些「決戰在境外」的「美元戰略」時,本國民生不受一點影響,既不會因為大量印刷美元引發通貨膨脹(CPI不足2%),也不會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更不會出現民怨沸騰現象。
對中國而言,就沒有這麼好彩了,「越來越值錢」的人民幣,只不過是任人宰割的計數憑據而已,看似富有的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很大程度上是「對發達國家貢獻」的收據。
當美國把大把嶄新美元向中國輸送時,中國除了缺乏足夠的阻擊力量外,就只能拿人民的利益來阻擋——調高人民幣利率、讓人民承擔通脹後果……因為美元大幅貶值後,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得中國不得不承受輸入性通脹壓力;美國同時還不斷施壓人民幣升值,引發國際投機客到中國大展拳腳,導致大陸投機盛行及製造業倍受打擊。
中美間的博弈並沒就此結束,正如李勇所指出的,目前美國等發達國家繼匯率問題之後,又將外部失衡問題作為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