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從12月13日起至23日,BDI指數連續11天下跌,創下了15周的低點。截至圣誕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BDI指數收報1738點,較前一個交易日下降49點,跌幅達到2.7%。上周中國沿海運價綜合指數報收于1139.21點,較前周上漲0.39%。航運專家認為,在行業整體運力過剩的背景下,航運價格很難有根本性的逆轉。
宏觀經濟描述
2011年,航運業受累于全球經濟衰退的恐懼及西方信貸緊縮影響,飽受煎熬。干散貨運輸2011 年在受到歐美發達經濟體波折不斷、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房地產調控等多種因素影響,需求端進一步放緩,同時運力投放持續保持高位,供需的雙重壓制全年干散貨運輸低位運行。
2011
四個維度看航運市場現狀
整個航運產業是由四個分市場組成:買賣船市場、新造船市場、租金/運費市場、拆船市場。通過資金在四個市場之間的流動,形成整個航運產業的循環。
截至2011年12月10日,2011年二手船成交共計1034艘,其中散貨船343艘、油輪229艘、集裝箱船92艘,相比2010年成交量1286艘下降了19.6%。
主要買家依然是來自中國和希臘,今年的成交中,希臘船東共購買181艘,中國船東購船105艘;2010年,希臘船東購船164艘,中國船東購船218艘。
而從二手船船價指數看來,2011年所有船型船價都保持下調趨勢,尤其是下半年,船價持續下跌。
總體來說,2011年二手船市場持續低迷。船價跌幅很大,但似乎還未見底,還有調整可能性。買賣方面也較為蕭條,業務開展的都比較艱難。而在本輪船價低谷,主要的買家還是希臘船東。
◆新造船市場:
從表1可以看出,2011年運力交付量很大,達到13.7百萬載重噸。8萬載重噸以上的大船交付達到614艘。2011年下半年來價格一路下跌。現階段,新造價格已經足夠低,且現階段國內船廠也面臨巨大調整,船東若對未來市場持有樂觀態度,是個下單的好時機。但若整體考慮,現階段運力已嚴重過剩,加之未來兩年大量的運力交付,運力過剩是航運市場復蘇的一個最為嚴重的阻礙。
從表2可以看出,現在散貨船船齡非常新,載重噸數字也很驚人,5年以下的船有2,500艘以上達到196百萬載重噸以上,這部分運力的去向將很難僅僅依靠拆船來解決。
◆租金市場:
雖然BDI指數尚未到2009年最低點,但實際上也不甚良好,雖然有過回升,但絕不是整體復蘇的表現,只是階段性反彈而已。
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未來至少一至兩年之內,市場都將會處在低位徘徊。
◆拆船市場:
拆船市場與航運市場整體的繁榮程度是成反比的。在市場低谷之時,拆船業卻可以更好的生存。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1年的拆解的運力與去年同比翻了將近兩番,同時拆解船舶的船齡也相較前兩年小了一歲,在全球總船隊占比也從2010年的1.2%提高到2.8%。運力消減是緩解航運市場危機的方法之一,拆船未必不是件好事,它也有助于航運市場的進一步調整。
總體來說,現階段運力嚴重過剩,大量的交船計劃也將對市場造成進一步的沖擊,市場通過延遲交船、甚至是棄單方式或許可以緩解一定的壓力,但卻不能真正意義上解決難題。
2012
2012年散貨運輸市場供求趨勢分析
據Clarkson數據,全球五種主要散貨貨種貿易量2011年達到2,354百萬載重噸,相比2010年增長了4%,明顯低于2010年對2009年12%的增長率。其中,鐵礦石貿易量為1,055百萬載重噸,相比2010年增長了3%;煤炭930百萬載重噸,增長4%;糧食349百萬載重噸,增長4%。需求的主要增長點是鐵礦石和煤炭。
鐵礦石貿易:
1、鐵礦石價格變動
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東歐等區域是全球礦石的主要儲區。鐵礦石的生產方具有典型的寡頭壟斷特征,鐵礦石價格定價機制主動權掌握在三大礦商手中。2011年初開始,鐵礦石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印度鐵礦石出口限制令更加劇了這種狀況。
2012年,如果情況類似于2009年時礦價大跌時國產量大幅萎縮的情況,則國產礦供給力大幅下降,加之歐美債務危機導致其的進口量下降,礦價將會持續下跌。有報告認為如果未來礦價持續在120美元/噸以下徘徊,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將進一步攀升。
2、需求結構變化
全球鋼鐵業的景氣度主要受制于全球經濟的影響,同時也受制于行業產能的釋放進度。本輪歐美債務危機必然導致生產的蕭條,隨之歐美鋼廠也會大量減產,相應鐵礦石進口也將大幅減少。正如前文分析,此時進口、國產礦石價格大跌,會導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加。
而印度出于工業化以及環??紤],已頒布禁令,作為其主要進口國的中國將改變進口海運路線,將逐步增加從巴西、澳洲進口礦石量,這將增加進口的運距,這對于大型船舶的運營狀況或將略有改善。
3、大船交付加速
雖然散貨運力過剩較為嚴重,但訂單占比依然居高不下。這主要還是在于各船公司認為在一定的載運率水平下,大船規模經濟優勢明顯,能為貨主型船東帶來更高的回報,并且對其控制產業鏈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這對于市場上的其他船東來說,這無疑是個很大的沖擊:通過自建和租船,淡水河谷能控制1,400萬載重噸的運力,占目前全球海岬型船隊的6.3%,這些運力一旦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將徹底改變目前干散貨海運市場的船舶結構和運價水平。
煤炭貿易:
煤炭貿易主要進出口過均集中在亞太地區。今年來,主要進口貿易都集中在中、印等新興工業國家。且出于環保的考慮,兩國選擇進口主要來自澳洲、印尼、越南、南非等地進口,從而使得全球煤炭貿易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運輸距離加長趨勢。
糧食貿易:
糧食運量增長幅度相對比較平緩,但季節性特點明顯,在特定的季節會對巴拿馬型船以及靈便型船的需求產生一定影響。
運力供給方面,根據2011年的運力交付以及拆解比例做一個簡單的推算,2012年相較2011年運力增長將達到14.5%左右。
但從散貨運輸的需求來說,雖然也會有一定增長,正如Clarkson預計,2012年,五種主要散貨的貿易量將達到2,524百萬噸,相比2011年將有3%的增長,其中鐵礦石增長3%,煤炭增長4%。糧食增長2%。
運力增加14.5%,運輸需求增加3%,不去深究兩者正相關的程度如何,也很容易確定供需不平衡的狀況比較嚴重。
結語
綜上,航運市場未來一至兩年都不會大規模的復蘇,但持續的低迷中也會出現階段性的反彈。從需求方面考慮,雖然不可能像2010年那樣繁榮,但也會有所增長:歐美經濟危機導致的減產可以帶來中國鐵礦石進口的增加;印度鐵礦石出口禁令可以帶來運距的拉長;中印工業化過程中煤炭需求量的攀升,都可能成為航運市場回暖的誘因。但正如上文在運力供給方面所分析的,從船舶供給的角度考慮,2011 年干散貨市場新船的交付與需求端相比,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而且目前這種交付節奏2012 年還會持續,因此,干散貨市場正在承受運力過度投放和需求下滑雙重壓力。怎么去消化大規模的運力過剩問題,才是回暖過程中必需攻克的難題?;蛟S通過老舊船的拆解,新的安全規定規范的出臺強制淘汰掉一部分運力,以及技術、模式的創新才能真正的促進產業洗牌,最終使得航運市場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