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放牛娃到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真正發跡始于與錢莊的結緣。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是如何謀到錢莊的職位呢?
這里邊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求職經歷,它見證了胡雪巖的非凡之處。
那一年,剛剛15歲的胡雪巖從大阜的雜糧行來到金華火腿行當學徒。因為金華火腿行規模比較大,所以與杭州很多錢莊都有借貸往來。有一次,杭州錢莊的人到金華來,亮出他的銀票,胡雪巖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東西,這讓他大吃一驚。因為在他的想象當中,錢都是真金白銀的實物,怎么會寫在紙上就算呢?這激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行當,他覺得在錢莊工作比當官還好。
他在心里頭就開始打算,一定要想辦法到錢莊里面去當學徒。
想法雖好,可是他一個小孩子,跟錢莊的老板又不熟悉,怎么樣才能求到錢莊的職位呢?總不能貿然開口相求吧?開口求人,如果人家不同意,那不是自己找著鬧尷尬嗎?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主意。
每當有錢莊的伙計來火腿行辦業務的時候,他都會找機會和他們套近乎,混得熟了,就向他們打聽說,你們那里有沒有學徒啊,他們都學些什么,做些什么事。通過聊天他知道了,在錢莊當學徒,一要會算賬,二要算盤打得熟練,三要字寫得漂亮。胡雪巖心里有了數,他二話不說,當天就開始每天練習書法,苦練打算盤,外加學習心算。少年時期本是人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倘若有心去做一件事,進步是非常快的。
有了算賬寫字的本領,光自己知道還不行啊,胡雪巖又動起了腦筋。每當有錢莊的人來時,他就開始小試牛刀,有意無意地露上一手。錢莊的人看了,漸漸地對他不由得刮目相看,說你到我們錢莊干也沒問題,胡雪巖聽了非常高興,對自己愈發有了信心,更加刻苦地練習技藝。有一天,杭州阜康錢莊的于老板來到了金華火腿行,說話間看著自己帶來的伙計計算賬目,胡雪巖不等他用算盤算出來,憑著心算,張口就說出了得數,又快又準,在場的人都十分驚訝,這自然也吸引了于老板的目光。于老板問他會打算盤嗎,胡雪巖拿起來就打,噼里啪啦,快得讓人眼花瞭亂。于老板點點頭,什么也沒說地走開了。事后他悄悄跟金華火腿行的老板打聽這個小孩子是從哪來的,當他得知這個小伙計除了不計分內分外、勤奮好學之外,還很規矩守信,忍不住動了心,張口道:“我就需要這樣的人才,你愿不愿意讓給我呢?”金華火腿行的老板雖然舍不得,但看到自己的伙計有更好的前途,還是點頭同意了。這樣,胡雪巖如愿以償地謀到了自己理想的職業。
本來是應該求人的事,卻變成了讓人家求他,這就是胡雪巖最精妙的求職藝術。他是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的呢?他的策略主要是改變自己,根據錢莊的需要做自身素質上的準備,然后找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從而讓人家感覺到他雖然沒有到錢莊,但已經是一個錢莊的學徒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不求人,格自高”。這種不求之求不僅變被動為主動,同時還提升了求職者的人格,既謀到了一個職位,更謀到了一個前途。
(摘自《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