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中國式的收入倍增計劃,必須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同時,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找好著力點。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
一是將迅速擴大中等收入階層作為計劃的核心。在國外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收入分配的格局基本上屬于“紡錘形”,中產階級是其中的主流階層,而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均屬于“少數”階層。但是在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過低。
二是推進城鎮化進程,盡快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居民收入低下是收入分配領域內的主要矛盾。城鎮化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農村遷移者的收入水平,進而增強他們的消費能力。
三是加快政府體制改革,改變政府及其管理的國有企業占有社會財富過多的局面。從政府層面來說,要加快財政體制改革的步伐,扭轉中央和地方財權事權不對等的錯位,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
四是減輕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稅負,形成利潤提高帶動工資提高的良性循環。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占有絕大多數,其雇傭的勞動者人數則構成了低薪勞動力的主體。由于技術水平落后和國際分工中的劣勢,我國民營企業的利潤率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給勞動者加薪的動力。
五是盡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注重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從本質上來說,社會保障也是勞動者的一種隱性收入。社會保障的功能在于能使勞動者免除后顧之憂,提高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這客觀上也就是增加了勞動者實際收入的“含金量”。
(摘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