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于2008年1月進入柳州市某酒店工程部從事維修工作。在應聘酒店工程部崗位時,李某登記持有電工證,但在2個月的試用期內,卻一直未向酒店提供其電工證,因此試用期滿后被安排到客房部工作。此后,李某自3月1日起連續曠工15天。酒店方面認為雙方的勞動關系因李某有欺詐情形無效,雙方勞動關系解除。李某雖認可其電工證已過期且補辦未果的事實,但同時認定,酒店安排其到客房部工作,與其應聘的工作崗位不相符,才是導致自己曠工的原因,遂于2008年4月21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裁決某酒店支付其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支付2008年1月、2月欠發工資129.4元。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裁決某酒店支付李某2008年1月、2月欠發工資129.4元;李某要求某酒店支付其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缺乏依據,不予支持。
《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如實說明。本案中,李某的電工證已過期失效,其在應聘酒店工程部崗位時,卻沒有如實告知酒店。由于在與酒店建立勞動關系時存在欺騙的情形,因此,李某與某酒店的勞動關系無效。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李某于2008年1月、2月為某酒店提供了勞動,而某酒店確實存在少支付其工資的情形,因此,某酒店應將2008年1月、2月期間的差額工資補足給李某。而李某基于勞動關系提出的其余請求缺乏依據而不予支持。
用人單位在建立勞動關系過程中,有權了解勞動者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等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講誠信,如實提供相關信息,否則將由于構成欺詐導致雙方勞動合同無效而承擔不利于自己的后果。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勞動爭議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