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和社保基金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0年12月,廣西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共計2077.17萬人次,社保基金當期征繳收入298.49億元,滾存結余558 億元。為管好用好人民群眾的“養命錢”和“救命錢”,我們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健全制度,努力實現基金和資金管理規范化
一是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層次。長期以來,由于各地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保險統籌單位多數為市、縣級,低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基金監管難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著力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統籌制度,提高統籌層次。目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已經實現自治區級統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已經實現市級統籌;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已在柳州、欽州兩市試點。通過提高統籌層次,增強了保障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減少了基金管理層次,提高了管理控制能力,降低了安全隱患風險,在機制上、制度上避免部分地方因局部利益擠占挪用社保基金行為的發生。
二是建立健全基金管理使用制度。運用政策法規和制度是對經辦機構的活動進行監管,確保基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規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們先后制定了基本養老保險經辦業務規程、基本養老保險經辦業務操作指南、失業保險業務經辦規程、城鎮醫療保險經辦業務規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控制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內部會審制度、社會保險內部控制制度檢查評估實施辦法等制度,實現了社會保險基金征收、支出、管理、運營規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建立健全就業培訓管辦分離制度。針對就業培訓機構與管理機構職責不清,管辦一體,就業專項資金易被侵占的問題,制定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范各級就業管理和培訓機構的行為,從源頭上預防就業專項資金案件的發生。
二、強化監督,深入開展社保基金專項治理
一是深入開展社保基金專項治理。在前年開展的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基礎上,重點檢查、督辦專項治理中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整改歷史遺留問題和專項治理中新發生的問題,對一些重點項目、重點問題,采取建立臺賬、掛牌銷號的辦法加強整改。截至2010年12月底,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中發現的各類問題已基本整改,回收資金7億多元。
二是深入開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專項檢查。去年,通過自查、抽查等形式,對區、市、縣共408 家定點醫療機構和619 家定點零售藥店使用醫保基金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抽查了215 個科室,抽查門診、急診處方43987份,住院病歷4122份。通過檢查,摸清了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存在的過度檢查、開大處方、超量處方、重復用藥、過度治療等違規行為和刷醫保卡換購非醫保藥或其他商品等突出問題。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正在深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加強風險防控,化解基金安全隱患。
三是扎實抓好就業再就業資金專項審計問題的整改。積極配合自治區審計廳,對自治區本級及部分市、縣(區)2009年就業專項資金收支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據統計,審計部門指出的27項再就業專項資金違紀事項已基本整改,各地共整改歸還被擠占挪用的就業專項資金251.7萬元。同時,完善資金分配辦法、資金撥付、使用定期報告等制度,優化資金使用結構,化解資金沉淀帶來的安全隱患。
四是積極開展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專項監督審計。重點對全區試點縣新農保政策制度、機構建設、經費保障、基金管理、待遇發放等進行審計督查,全面掌握各地新農保運行情況,查找基金管理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下一步不斷擴大新農保試點范圍,規范監督管理,促進新農保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機制,不斷提高基金監管水平
一是拓寬渠道,加強力量。采取內選外聘的辦法,組建了專兼結合的社保基金監督稽查總隊,解決了監督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通過設立社保基金舉報專線電話,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監督。借助社會中介力量,進行專項審計監督。目前,全區參與基金監督工作的專兼職人員達百人以上,監督力量由單一向多元發展。
二是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加強與財政、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完善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上下左右給力,部門聯動,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基金監督工作局面。
三是完善手段,提高效能。深入實施“金保工程”,積極推進社保基金監管軟件互聯網應用。目前,新農保信息數據監控平臺已建成使用,基金運行情況實現了全程實時監控。年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基金數據也將實現自治區級大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