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來,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帶領各級人社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措施,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到2010年10月底,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主要任務指標已全面完成,實現連續四年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一、2010年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統籌城鄉就業工作取得較好進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1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9483人,完成自治區下達全年任務的108.2%;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284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22.4%;全市安排零就業家庭388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標;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92686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17.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60245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15.9%。
(二)社會保險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17715人,完成自治區下達全年任務的102.4%,征繳養老保險基金61414萬元,完成自治區下達全年任務的127.95%;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1688人,當年征繳養老保險基金10995.92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80.32%。田陽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已在全縣10個鄉(鎮)全面鋪開,農民參保積極性高漲,目前全縣參保人數144095人,參保率81.74%。右江區、田東縣第二批新農保試點工作已經啟動。全市參加失業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分別為116595人、440573人、93402人、92434人,分別完成自治區下達全年任務的100.51 %、107.5%、103.8%、102.7%;全市征繳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分別為4006.6萬元、22965.6萬元、1376萬元、1126.2萬元,分別完成自治區下達全年任務的190.79%、127.6%、154.6%、126.5%。
(三)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績。制定了百色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鋁工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報進展順利;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全市專業技能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達3000人次;積極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改革工作,全年通過初級職稱1740人,中級職稱1450人,高級職稱234人。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保證職業技能鑒定質量,共開展 156場職業技能鑒定,13826人取得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其中新增技師121人,成為全區首個提前完成新技師培養鑒定任務的地級市。全市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四)引進智力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鋁工業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又一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廣西鋁冶煉人才小高地在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掛牌成立;完成“番茄加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及“番茄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兩個引進國外智力項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創建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東盟分中心在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正式掛牌成立;引進以“壯鄉河谷”為代表的農產品產銷企業110多家。
(五)人事管理工作扎實推進。凈化考試環境,認真抓好廣西考試錄用公務員另行組織6581人參加公共科目筆試考錄工作;完成全市機關調任、選調和置換、試用期滿的新錄用公務員及軍轉干部等置換人員184人的登記審核批復工作;組織3869人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辦理217個單位945人參公審核手續;各種職稱考試進展順利;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擴大聘用制度推行范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穩步推進。
(六)認真做好軍轉干部安置和解困工作。完成軍轉干部安置25名,其中自治區調劑1名,計劃分配安置12名,自主擇業安置12名,隨遷隨調家屬2人;發放企業軍轉干部生活困難補助金207.8萬元;加強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管理服務工作,廣大企業軍轉干部總體思想穩定。
(七)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在建筑、水電行業建立并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基本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全市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帳戶金額累計達723萬元,切實保障農民工利益。全市各類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為97.8%。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33件,已結案232件,結案率99.5%;受理勞動舉報案件413件,結案398件,結案率96.4%。通過勞動監察執法,督促用人單位補繳歷年欠繳的養老保險費2348.3萬元,補簽勞動合同1.58萬人,追發勞動者工資待遇2655.98萬元,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八)為民辦實事工程提前完成任務。市人民政府確定的“為民辦十件實事”中,由市人社局承辦的“解決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保問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工作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提前超額完成。至2010年6月底,全市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1428人,參保率90.7%,全市17家關閉破產國有企業的1452名退休人員和367家困難企業的11495名退休人員,共12947人登記參加醫療保險。至2010年12月底,全市參加醫療保險人數已達440573人。
(九)政務公開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政府行政審批電子監管監控,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審批進入系統項目35項,受理33869件,辦結33869件,評議率100%,滿意率100%,無投訴件。
二、主要工作經驗和體會
(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緊緊圍繞“人才優先、民生為本”這一主線,認真履行部門職責,努力推進職能融合,全面提升服務效能,確保了新局組建平穩過渡,各項工作有效銜接順利推進。
(二)堅持任務觀念,狠抓落實。市人社局黨組勇于創新,大膽提出“到2010年10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的目標。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各縣(區)工作任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堅持市局領導聯系縣(區)制度,堅持“一線工作方法”,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和召開工作運行分析會,采取超常措施、超常辦法、超常力度解決困難和問題。到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任務全部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三)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各級人社部門緊扣工作重點,統籌兼顧,強化措施,分類施策,逐一攻破難點。在就業再就業方面,加大就業促進政策落實力度,大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旱區勞動力、整村推進村屯勞動力、大石山區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在社會保險方面,全力做好擴面征繳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制度。認真抓好田陽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2010年12月又啟動右江區、田東縣的新農保工作。狠抓社保基金和就業資金管理,確保基金和資金安全運行。在勞動關系方面,積極開展創建“全市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勞動關系和諧單位”活動,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出臺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收支辦法,在建筑領域試行不欠工資和工程款承諾制度等。
(四)堅持帶好隊伍,優化服務。各級人社部門扎實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建設和開展創先爭優轉變作風、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強化干部職工隊伍紀律教育和組織管理,努力提高干部職工隊伍素質。深入開展“工作落實年”、“優質服務窗口”創建活動,不斷改進機關作風,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堅持輿論引導,接受監督。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和上級工作動態,大力宣傳本部門工作成效和先進典型,做到各媒體有字有聲有影,積極營造推動工作的良好氛圍。依法行政,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六)堅持培育典型,創出特色。2010年“人才小高地”、“創建和諧工業園區”、“創業之星”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創出百色特色,工作成績得到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充分肯定。
三、全力做好2011年工作,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做好201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對于“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全力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繼續貫徹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穩定和擴大就業。統籌做好“4050”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水庫移民、被征地農民和邊境村屯富余農村勞動力、殘疾人員、享受低保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援助工作。要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抓好城鎮勞動力的就業前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以及農村新生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被征地農民、水庫移民的技能培訓和就業工作。用好用足就業資金,充分發揮資金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創業就業工作的促進作用。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培訓機構建設。推進邊境村屯農村富余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程,加強邊境鄉鎮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建設。
(二)貫徹實施《社會保險法》,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養老保險擴面工作。依法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和基金稽核,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實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努力研究解決弱勢群體、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問題,著力解決 “老工傷”人員問題。開展失業動態監測和失業預警工作;做好社會保險經辦管理工作,加快信息管理網絡系統建設。2011年擴面的重點在未參保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企事業單位聘用的人員;完善失業保險市級統籌制度,實施醫療、生育、工傷保險基金市級統籌;完善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工作,繼續推進異地醫療費用即時結算試點。全力推進田陽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統籌抓好第二批新農保試點右江區、田東縣的工作。
(三)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繼續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完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穩妥實施績效工資工作。切實加強對企業工資分配的指導和監管,促進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建立健全企業負責人收入分配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研究建立有效預防和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加強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抓緊推進公共醫療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改革進程。
(四)進一步完善公務員制度,推進公務員隊伍建設。健全公務員選用機制,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做好公務員管理機構組建工作。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
(五)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軍轉安置工作。大力推進縣(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繼續推進第二批醫療衛生綜合改革工作,做好崗位設置方案核準,指導鄉鎮衛生院做好競聘上崗和簽訂聘用合同。扎實做好2011年軍轉干部安置工作,完成年度軍轉干部安置任務。
(六)履行政府人才綜合管理部門職能,統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勞動力資源職業技能培訓,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大力推進人才開發與交流合作。
(七)加大引進國(境)外智力工作力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專家和人才,提高出國(境)培訓質量和效益,創新引智工作體制機制。加大引進海外高層次專家和人才工作力度,申報2011年農業、醫療等三個引進外國專家到百色解決技術難點項目。
(八)健全制度,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推進人才小高地建設。舉辦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搭建畢業生就業平臺。進一步完善網上人才市場,建立健全各類人才和畢業生信息數據庫,推動畢業生充分就業。繼續抓好人才小高地的建設和管理,充分利用“三支一扶”和大學生實踐基地計劃工程,積極引進鋁產業發展人才。
(九)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大力推進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繼續開展創建“百色市和諧勞動關系工業園區”、“勞動關系和諧單位”活動和“誠信守法企業”評比活動。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調解工作,加快推進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