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就立志做記者,拿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獎。 12歲那年,他加入學校的記者團,然后到處采訪名人。這期間,很多聽說他夢想的人都不禁嗤之以鼻,有的人甚至還嘲笑他是瘋子。只有母親開導他,勸慰他,并且默默地支持著他。
母親經常對他說:“青春短暫,有夢想怎么能不去追逐?等老了,生命到頭了,再后悔已沒有任何意義了。”就是這句話,讓氣餒、想要退縮的兒子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向前,他甚至犧牲了一切玩樂時間,全身心投入到新聞理論知識的學習中。
不久后,他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威斯康星大學。在大學里,他一直擔任學校記者協會的主席,他最大的課余愛好就是背著相機到處尋找新聞線索,進行采訪。大學幾年下來,他所撰寫的稿子多次發表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
畢業那年,機會終于來了,《紐約時報》的有關負責人到他們學校來招聘專欄記者,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并很快通過了筆試。
面試抽簽時,他抽到了最后一個,為了打發時間,他和幾個朋友玩起了撲克牌,直到面試前的幾分鐘,他才匆匆地把牌塞進褲袋里,從容地走進考場。
因為有充分的準備,考官的幾個問題,他都回答得很輕松。幾個回合下來,他發現考官的表情很滿意,不由得松了一口氣。但是接下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考官突然提出索要一張名片,這原本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由于他沒有準備名片,讓事情瞬間變得復雜起來。對于考官的突然要求,他急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甘心因為這樣一個細節與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失之交臂。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了剛才匆忙塞在口袋里的撲克牌,他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刻鎮靜下來,不慌不忙地從口袋里掏出撲克牌,然后抽出其中的黑桃A,自信滿滿地說:“這是我的另一種名片,它代表著我的身份。”
在美國當時的撲克玩法中,黑桃A是最大的牌。考官徹底地被他的機智所折服,最終,他成功地打敗了眾多競爭者,順利地通過了面試。他就是威廉·布羅德,正是秉著“我的名片是黑桃A”這樣的信念,20多年后,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紐約時報》的著名記者,并且多次獲得新聞界各種大獎,其中包括兩次新聞界最高獎——普利策獎。
威廉·布羅德的人生信念是“我的名片是黑桃A”,從他的故事里讓我們懂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