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部學習作為一個系統,它既可以是被組織系統,又可以是自組織系統。根據協同學理論,干部學習應該把教學過程的被組織與教學過程的自組織相結合,以教學過程的被組織為基礎,以教學過程的自組織為升華。教師作為序參量,充分反映了干部學習過程的特征,真正從學習本質的角度對干部學習過程作出描述、解釋和預測,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為干部學習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干部學習系統;協同學;自組織;序參量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15-0003-03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黨提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適應當代中國與世界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的時代要求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政治方略。為此,必須創新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方法,堅持運用好過去組織學習的有效做法,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富有時代特點的新方式。干部學習作為一個系統,它既可以是被組織系統,又可以是自組織系統。所謂被組織,是指該組織只有在外界干預下才能進行演化。它的組織化,不是自身的自發、自主的過程,而是在外部驅動下的組織過程或結果。而自組織則是干部學習系統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種規則,各盡其責而又協調地自動地形成有序結構,他與被組織的區別在于自組織學習是一個自動地由無序走向有序,由低級有序走向高級有序的過程。干部學習系統必須由被組織走向自組織,否則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
一、干部學習被組織過程解構
長期以來,我國的干部學習教學基本上是被組織過程。強調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內容都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后留下疑難。顯然,這是一種被組織過程。事實上,傳送知識是人類繁衍的本能行為。至于如何傳送,必須符合接收受者的知識結構,即啟發式,讓學生獨立思考。針對這種情況,在干部教育教學改革中,我們把重點從教師轉到了學員。課堂不再是教師向被動的學員灌輸知識的地方,學員不再是空的容器等著被注滿。在教學改革模式中,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之中,教師的作用更多是促進者,他們指導、調停、鼓動和幫助學生發展與評估自己的理解和學習。教師最大的任務就是提好問題。
上述對干部學習的論斷違背了教育的基本規律。結果造成目前的某些干部學習課堂上,運用讓學員自己探究的方法,甚至比西方的課堂上還要多得多。具體表現在“四個滿堂”、“四個虛假”上。“四個滿堂”即“滿堂問”、“滿堂動”、“滿堂放”、“滿堂夸”。“四個虛假”即“虛假地自主”、“虛假地合作”、“虛假地探究”、“虛假地滲透”。這種教法的根據,表面上看是為了讓學員自主的建構,但實際上不少人是盲目行事,把學習的困難全部丟給學員,結果是顯見的,干部教育成為社交的平臺。尤其在學員“自主探究”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教師還是任其“自主”發展,勢必會給學員這樣一個概念:學習過程是這樣任意和浪漫。怎樣在干部學習中體現出創新?干部學習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特別是對干部能力的培養上。創新應當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創新與繼承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割裂和對立的。由此,干部學習應當以教學過程的被組織為基礎,以教學過程的自組織為升華。而教學改革理論,對于后者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而對于前者,則基本上忽視了。
干部學習教學改革提出了提高全體干部素養的理念,并把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目標,認為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方式是科學探究。科學探究既是干部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目標,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干部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干部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顯然,科學探究的建構主要是一種從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在做中驗證所獲經驗的有效性。對此,應保持必要的懷疑。因為這種理論并未處理好獲取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關系問題。他將知識的獲得從屬于探究的過程。但系統知識的存在形式是邏輯的,其根本特性是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包容性,并非所有的系統知識都可以通過探究而獲得。因此,怎樣才能獲得系統知識,在這種理論中始終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按照這種理論的要求來解決干部學習問題是非常困難的。教育史上業已證明是失敗的教學改革指導理論,今天被冠以教學改革的標簽重新登場,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入思考。
針對教學改革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為教學活動主要方式的取向,是不符合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歷史的經驗證明,不強調以吸收、繼承間接經驗為基礎而片面強調創新,容易產生虛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教學過程的結果,又要關注教學過程的轉變。
二、干部學習的協同學理論
協同學為干部學習提供了新的視角。協同學研究系統無序——有序、有序——有序轉變的規律和特征,既適用于非平衡系統中發生的有序結構或功能的形成,又包括平衡態中發生的相變過程。協同學對系統采用動力學與統計學相結合的考察方法,因此系統的運動和轉變就由動力學導出的必然性與統計學得到的隨機性所共同決定。當系統不在轉變臨界區時,漲落對系統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系統中各個子系統的運動狀態由子系統的獨立運動和子系統間關聯引起的協同運動所決定。當子系統之間的關聯能量小于子系統獨立運動能量時,子系統的獨立運動占主導地位,不能形成一種整體的規律運動特征,系統便處于混沌狀態。當子系統之間的非線性關聯能量大于子系統獨立運動能量時,子系統的獨立運動便受到束縛,它要服從由關聯形成的協同運動,運動便顯示出有序的特征。
當控制參量趨近閾值,系統進入臨界區時,關聯尺度增加迅速,系統中局部子系統間的各種漲落非常活躍,每個漲落都具有特定的內容,代表著一種新的結構或組織的“胚芽”狀態,漲落的出現是偶然的,但只有適應系統動力學性質的某些漲落得以放大,從而將系統推進到一種新的結構狀態。盡管不同系統的子系統千差萬別,但若子系統之間關聯的形式相同,便會演化成相同的模式。由此可見,“協同”二字在相變中的含義是:子系統關聯引起的協同作用使得整個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出現了序參量,序參量之間的合作和競爭最終導致了只有少數序參量支配系統——這是在更高程度上的協同。
可以看出,協同學是一門研究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如何通過自己組織產生時間、空間或功能結構的橫斷科學。所謂橫斷,是指所研究的結構并不限于傳統的某一門學科,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結構原則上都是其研究對象。正是基于協同學的廣泛適用性,特別是心理學家在腦、行為和認知方面研究的成功范例,我們認為,在干部學習中引入協同學是一個較新的理論思路。
一般認為,干部學習過程的要素包括學員、教師、教學內容和環境。其中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客體,學員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而該過程的主要子系統——學習系統的演化規律決定了干部學習發展的走向。
基于協同學理論,干部學習過程是一個學員、教師、教學內容和環境相互協同的過程,是學員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對教學內容掌握的同時其認知系統從被組織向自組織轉變的過程。按照哈肯的定義,所謂自組織是指如果一個體系在獲得空間的、時間的或功能的結構過程中,沒有外界的特定干涉,我們便說該體系是自組織的。教學過程的自組織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等參量之間進行相互協同和競爭,當學生的大腦進入從無序到有序的臨界值時,導致只有少數序參量支配學生的認知系統,最終實現學生的認知從無序變為有序,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協同學理論發現,一個系統的變量數目往往是很大的,但令人驚奇的是,在有序結構出現的臨界點附近,起關鍵作用的只有少數幾個序參量,這一發現對于干部學習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一般來說,由于序參量的數目比系統變量的數目少得多,因此,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獲得的自由度大量減少,換句話說,出現了巨大的信息壓縮。哈肯等人的研究表明:學習不僅可以改變序參量的景貌,產生新的序參量,而且最終減少序參量的數目。
干部學習的自組織轉變理論,體現了一種新的教學觀。在這種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由被組織階段的“講深講透”逐步向自組織階段“畫龍點睛”的引導轉變,學員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由被組織階段的教師“講”才能明白逐步轉變為自組織階段的自己“悟”明白,從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轉向親身體驗、主動參與、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獲取式學習,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由于知識的獲得經歷了一個由教師講授到學員自我建構的過程,結果就使得學生不但掌握住知識、精神及其重要性,而且知道其中有的東西是重要的,有的東西是美妙的,有的東西是值得跟人辯論得面紅耳赤而不放手的。
三、干部學習中自組織序參量選擇
如何實現教學過程從被組織到自組織的轉變?根據協同學理論,需要找出教學系統演化過程中的序參量。事實上,協同學中的序參量可以被賦予不同的意義,用來描述各種非平衡態系統。怎樣合理確定教學過程中的序參量?這需要理論思維。一般來說,系統內的子系統自我排列,自我組織,似乎有一個“無形手”在操縱著這些成千上萬的子系統;另一方面,正是通過這些大量子系統的協同作用才導致了這個“無形手”的產生,這個“無形手”就是序參量。根據協同學理論,我們提出:教學過程的序參量就是教師。
我們認為,把教師作為序參量,充分反映了科學教學過程的特征,反映出了知識、方法和能力的關系。事實上,每一學科的方法就是該學科的邏輯語言或符號規則,是使本學科多種事實和原則互相聯系起來,使該學科動起來的手段和橋梁。各種方法綜合起來就形成了探討該門學科有效途徑的方法論。經驗證明,掌握了某一領域的研究方法,就能使學習者在這一領域內的能力按一定程序不斷增長。對于教學來說,方法就是教學過程演化的靈魂。可以說,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使學員學到了科學的思想和方法。站在我國干部學習以教學改革為理論基礎的背景之下,自組織理論符合干部學習的規律。自組織轉變理論體現了一種新的干部學習思想和干部學習方法,自組織學習與教學改革的區別也并不僅僅體現在理論基礎的不同,它事實上是兩種不同干部學習理論的“分野”——干部學習是以“傳授—接受”教學為主要方式還是以“問題—探究”教學作為主要方式?是干部自己建構知識體系還是學員在教師的傳授下建構知識體系?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教師只是促進者?因此,這一研究能有助于形成新的干部學習方式——把教學過程的被組織與教學過程的自組織相結合,使教師的教學和干部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這顯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可以認為,根據自組織理論,干部學習首先應當從教學過程的被組織開始。這不僅符合干部學習的規律,同時也符合學員的認知水平。應用“傳授—接受教學”方式作為實現教育目標的前提才是科學的教學模式。這是因為,干部學習內容只有通過教師的講授才有生命力,才能顯示出其內涵、色彩和格調,才能顯示出其內在的理由、作用和功能,學員學習過的內容才能真正明白,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傳授—接受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效地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訓練技能,而且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
眾所周知,科學難于學習的原因主要源于其累積性、經驗性和邏輯性。科學知識是近代科學家智慧的結晶,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把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都重復一遍。科學知識的經驗性是對干部學習的又一挑戰。由于課時的限制,干部教育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員去進行探究。因此,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活動,干部學習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講解。科學知識的邏輯性也給干部學習帶來了困難。科學知識體系是建立在嚴密的邏輯聯系之上的,而邏輯是不能用通常的感覺器官去體驗的東西,它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體驗,通過它可以將新舊經驗和新舊知識連接起來,而這種連接往往需要教師的講解才能使學生逐步體會。
在干部學習過程中,被組織階段是整個教學的必要基礎,缺少了這個重要環節,干部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然而,被組織階段并非是干部學習的終極目標,從被組織階段向自組織階段轉變并最終達到自組織狀態才是干部學習的目標。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教師既聯通干部學習被組織與自組織過程,又在自組織學習中起序參量的作用,而這種作用是其他因素替代不了的。各種教學機構、設施、環境只能完成干部學習的被組織過程,教學改革提供的是干部學習的關聯,干部自組織學習過程由于子系統的分形相似不能形成巨漲落最終陷于混沌。教師則是干部學習中起到引發巨漲落的序參量,沒有教師的干部學習效率肯定不高。現實中干部學習由于成人的習得障礙、教師的社會地位各種因素使這一點被人為忽略了。
干部學習自組織理論,從真正教學本質的角度對干部學習過程作出描述、解釋和預測,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指導,特別是對干部學習的研究提供了較系統的分析手段,為干部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有益的啟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基礎工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順應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知識創新、知識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如果不加強學習,就會落后于時代,就無法在這個時代立足。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不斷涌現,干部只有進一步加強學習,才能增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本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近九十年來,我們黨通過不斷學習推動了執政能力的提高和先進性的發展,面對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外部環境的考驗,必須通過新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使我們黨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鞏固執政地位。
參考文獻:
[1]莊建成,張侃.協同學在腦和行為研究方面的一些應用[J].心理學動態,1997,(2),6-10.
[2]H.哈肯.大腦工作原理——腦活動、行為和認知的協同學研究[M].郭治安,呂翎,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6.
[3]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19.
Cadre learning system theory angle of view
SONG he-qi
(Jiangsu Huai’a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 Huaian 223000,China)
Abstract: As a system of cadre of learning, it can be organization system, and can be self-organiz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e cadre should learn by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elf-organizing,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ocess is organized as the basi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elf-organizing for sublimation. The teacher as a sequence parameter, ful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dres,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from the Angle of learning essential for cadres to study process, explain and predict, and provides guidance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for cadres, further research learning theor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beneficial inspirations.
Key words: the system of cadre learning;synergetics;self-organization;order para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