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保險業自身特點出發,基于對美、英、日三國保險業營業稅的思考,引入我國保險業的營業稅稅收負擔和經營效果兩項指標,文中選用了2008年我國保險業數據來對保險業營業稅稅制進行實證分析。主要結論為:我國保險業營業稅制度應該對壽險和非壽險公司分設稅率,同時考慮到各保險公司的規模情況,可依據公司規模分別設置稅率;針對不同的保險商品,應實行分別設稅。
關鍵詞:保險業;營業稅;經濟效果
中圖分類號:F8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15-0147-02
1997年以來保險業面臨的主要稅種包括營業稅、所得稅以及附加稅。我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金融自由化和我國保險業的全面開放,稅收正在成為左右我國保險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問題。而保險業稅收制度中營業稅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改革我國保險業稅收制度的過程,完善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制迫在眉睫。
一、美、英、日三國保險業營業稅征收情況及成功經驗
(一)美國
美國保險企業的營業稅主要包括州保費稅和聯邦特別銷售稅。各州對非壽險公司在本州內部取得的保費收入征收保費稅,但是各州之間的差別很大,有的州對總保費收入征收保費稅,有的州只對保費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稅,有的州允許將保單紅利扣除,但是大多數州只對凈保費收入征收保費稅,一般保險稅稅率都是4%以下。各州對于壽險公司征收的保費稅也有很大的不同,保費稅一般在3%以下。
(二)英國
英國保險業的營業稅也叫保費稅,它的征收對象主要是針對毛保費稅收入,英國的營業稅是以毛保費收入總額為營業額,營業稅稅率為5%,這里的毛保費稅總額是已經扣除了水險、壽險、出口信用險、養老險、國際貨運險、航空險等保費收入后的余額。
(三)日本
日本保險業的營業稅針對納稅主體不同性質,進行分別征收:壽險公司的營業稅和非壽險公司的營業稅。
1.壽險公司的營業稅
人壽保險公司需要交納的營業稅項主要是地方稅,分為法人住民稅和事業稅。其中,法人住民稅有地方政府負責征收,共分為五個檔次。而壽險公司的事業稅以各營業年度應稅保費收入為計稅依據,基本稅率為1.5%。各壽險險種的應稅稅基也作了很大的調整,團體保險以保費收入的16%為稅基,儲金保險以保費收入的7%為稅基,個人保險以保費收入的24%為應稅稅基,團體年金保險以保費收入的5%為應稅稅基。
2.非壽險公司的營業稅
日本非壽險公司繳納的營業稅主要包括:事業稅和法人住民稅。事業稅是以保險公司應稅保費收入為計稅依據,稅率按照1.5%的征收,但各種險種的計稅依據是不同的,其中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是以純保費的10%為稅基,運輸保險是以純保費收入的45%為稅基,地震保險是以純保費收入的20%為計稅依據,船舶保險是為純保費的25%為稅基,其他財產[1]保險以純保費的40%為計稅依據。法人住民稅是以保險公司資本金數額為計稅依據,由地方政府負責征收的一種營業稅,根據資本金數額的不同,保險公司每年需要繳納的稅收金額也有很大的區別。
二、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現階段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制
從2003年起,我國保險業的營業稅稅率調整為5%,納稅期限為一個月。保險企業以營業額為計稅依據,即向投保人收取的全部保費收入,包括提供應稅勞務向投保人收取的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價外費用包括:向對方收取的手續費、基金、集資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總體上來說,我國保險業營業稅實行統一稅率;而稅基不能扣減,即全額征收;同時,減免稅項目較少。
(二)對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的經濟效果分析
本文在財險市場和壽險市場各選取了四家保險公司,四家保險公司在對應的保險市場所占市場份額在75%以上。
1.對其稅收負擔分析
2008年財險和壽險公司的營業稅稅收負擔很大,太平洋財產達926.26%,但是一般來說財產險公司的稅收負擔大于壽險公司。甚至有些保險公司的負利潤總額的絕對數都小于交納的營業稅,如中國人壽上交營業稅18950.47百萬元,而當年的利潤總額為-2036.85百萬元(見表2)。
這說明,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負過重。其原因:一是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率過高。保險經營本來就是一種特殊的勞務活動,本身還具有負債性,風險較大,所以不能對其征收過高的賦稅。從發達國家來看,保險業營業稅稅率一般都在3%以下。二是保險業營業稅稅基設置不合理,沒有在營業額中扣除相關費用。而發達國家都能扣除相關費用,比如英國的毛保費稅(保險業營業稅)總額是已經扣除了水險、壽險、出口信用險、養老險、國際貨運險、航空險等保費收入后的余額。三是:與日本相比,我國在保險業營業稅稅率設計上實行“一刀切”,即不分壽險與非壽險、不按各保險公司實際的資本金情況,更沒有對同是壽險或非壽險的保險公司按提供保險商品的不同來區別征稅。保險業本屬于負債經營,不確定性強,且其經營的保險商品收益具有偶然性。因此,更應該按各保險公司的實際規模、各種保險商品收益情況及對社會福利影響情況來綜合考慮設置保險業營業稅稅率結構。
2.對其經營效果分析
保險公司作為一個盈利性企業來講,政府對其征收過重的營業稅,會給該公司經營效果帶來重大影響。
本文對上述的八家保險公司從利潤層面分析其公司經營效果,以2008年的保險年鑒為依據,分析營業稅稅率下調1%后,對比各保險公司凈利潤變化情況,以便了解營業稅稅率調整后對保險業整體利潤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財產險公司在營業稅稅率下調1%以后,凈利潤增長近1倍;而壽險公司凈利潤增長僅為50%左右。其中,太平洋財產和平安人壽凈利潤增長最多,分別達138.69%和126.49%;而中華聯合在2008年持續推行2007年實施的“增速放緩結構調優”,其營業額較低,所以其下調營業稅稅率后的凈利潤變化很小。
可見,營業稅稅率的微調將對我國保險公司的經營效果有重要影響。其中,財產險公司比壽險公司的凈利潤增長更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保險業的經營成本和利潤計算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是財產險公司提供的保險商品種類比壽險公司提供的種類要多,且其各種保險商品的收益情況不同,故而財險公司對營業稅稅率調整更敏感。
由此可知,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制要進一步發展為:針對不同的保險商品設置不同的稅率。
②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稅率(5%)
結論
本文結合保險業自身特點,采用保險業實際稅收負擔和經營效果來分析現階段我國保險業營業稅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同時借鑒美、英、日三國保險業營業稅的成功經驗,為我國保險業營業稅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一些政策依據。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率實行“一刀切”,且稅率過高、沒有分險種設稅率;稅基設置不合理,沒有扣除相關費用。總體上來講,我國保險業營業稅首先應該明確必須降低稅率;我國保險業營業稅制度應該對壽險和非壽險公司分設稅率,同時考慮到各保險公司的規模情況,可依據公司規模分設稅率;針對不同的保險商品,應實行分別設稅。
參考文獻:
[1]趙以邗,張誠,胡修林.金融業營業稅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影響分析[J]武漢金融.2009,(7).
[2]中國保險年鑒[K].中國保險年鑒編輯部編.2009.
[3]朱磊.我國保險業營業稅稅負分析[J]產業經濟學.2009,(10).
[4]吳金光,趙正堂.美國州保險企業稅收制度及啟示[J]財貿研究.2003,(4).
[5]高海峽,陳健超.我國現行保險稅收制度評析[J]商業研究.2006,(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