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古代人民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中醫哲學思維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在新形勢下,科學借鑒中醫關于整體觀念、人本觀念、重用輕體、恒動變易、知常達變、順勢平衡等思維優勢,對于創新高校統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醫;思維;和諧;統戰工作
中圖分類號:G40-0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15-0218-02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古代人民經驗與智慧的結晶。隨著世界范圍內各民族傳統醫學的相繼衰落,中醫學卻經過了幾千年風雨飄搖,以它的確切的臨床療效經受住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這顯然跟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以及中醫特有的思維方式分不開。作為一門研究人體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醫學,中醫具有與西醫截然不同的獨特思維方式,注重從整體聯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運動變化的角度把握生命規律和疾病演變。這些沉積了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中醫思維優勢對新時期高校統戰工作的創新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整體觀念。整體觀是中醫思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色之一,涉及中醫養生、中醫診療的各個方面,始終貫穿于全部過程。中醫學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人體生理病理的發生、變化等問題時,總是將其對象的各個部分作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完整的有機整體來看待,并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現代系統論告訴我們,整體雖然由部分構成,但其功能卻遠遠大于各部分的總和。高校統戰工作也是一個整體,這就要求我們在創新高校統戰工作時要做好頂層設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把握好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把整體性和具體性結合起來。要特別重視從形成一個統戰系統的戰略高度來謀劃高校統戰工作全局,并把高校統戰工作作為一個次系統納入到整個學校事業發展大局中去全盤考慮,使之真正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從而提升高校統戰工作對于學校科學發展的貢獻度和影響力。
二、人本觀念。人本觀念是中醫思維另外一大特色,在對人體自身的認識上,西醫主要從還原論出發,以人體解剖學為理論依據,倡導的是生物醫學模式,把人體僅僅看作是一種高等動物,強調的是人類的生物性。而中醫則是在整體觀的指導下,突出人的社會性和自然性,尊重人類自身的主體能動性,堅持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倡導的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這種思維方式顯然更加符合現代倫理觀念,能更深刻地體現人類本質,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倫理價值,因而與建立在解剖學和還原論基礎上的西醫片面強調人的生物性是有著根本區別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人才強國戰略和西部開放戰略的實施,高校統戰對象數量急劇增加,而且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統戰對象不僅價值觀念各異,而且利益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高校統戰工作必須把人本觀念作為一項基本原則,相關職能部門要認真傾聽統戰對象各群體的心聲,主動創設有利于他們表達訴求的各種平臺,暢通他們建言獻策的渠道,關心他們的政治前途和個人發展,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分情況、分類別、因人而異地做好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統戰工作。
三、重用輕體。重用輕體的思維特征,指的是在觀察分析和研究處理問題時,注重的是事物所固有的功能、屬性,而不是實體、結構。重用輕體是中醫思維的重要特征,在中醫基礎理論以及臨床診斷和治療上均有具體體現。這一中醫思維特色要求我們在做統一戰線工作時,要在“用”字上下功夫,要特別重視發揮高校統戰對象群體知識淵博、人才濟濟和多學科融合的優勢,為他們搭建好有利于發揮他們聰明才智和特色優勢的舞臺,不僅要在他們中間大力營造“想干事、多干事”的氛圍,而且要在統戰對象群體中樹立“干好事、干成事”的楷模。要創造性地堅持好運用好“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一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方針,建立起“求同存異、體諒包容、平等議事、合諧共榮”的統戰工作原則,摒棄派別之爭,充分利用好新時期統一戰線這塊法寶,發揚民主,暢通渠道,為推進高校各項事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四、恒動變易。中醫理論認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根源于天地之氣的升降作用。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物質。氣具有運動的屬性,氣不是僵死不變的,而是充滿活潑生機的。世界萬物的生成、發展、變更、消亡,無不根源于氣機的運動。氣機通過升降出入的方式達到平衡,陰陽通過勝負的方式達到平衡,五行通過生克乘侮的方式達到平衡,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的有機整體。故而《格致余論·相火論》有云:“天之生物,故恒于動,人之有生,亦恒于動。”《素問·六微旨大論》中也說:“升降出入,無器不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醫思維恒動變易的思想。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處于永恒的運動狀態之中。恒動變易思想體現在高校統戰工作上,就是要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統戰工作的復雜性。近年來,隨著高校統戰對象的增多,統戰工作的范圍隨之擴大,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他們在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方面同老一代統戰對象相比有著明顯的差異。加之國內外復雜多變形勢的影響,熱點、難點和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些新變化增加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和統戰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和緊迫性。這些新的挑戰要求我們善于從運動中把握高校統戰工作的本質屬性,在繼承統一戰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高校統戰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做好暖人心、聚人心、穩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與時俱進地推進高校統戰工作。
五、知常達變。知常達變,是指要處理好一般性與特殊性、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系,是中醫診療藝術的較高境界,也是中醫思維的重要特色。從創新高校統戰工作來看,一方面,要做到知常,這個“常”,就是要對我黨統戰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做到全面了解和靈活運用,要做好繼承工作。統一戰線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性、政策性很強,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我黨歷來高度重視統戰工作,1939年l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總結中國共產黨l8年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時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其后歷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均多次強調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指出在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強”。另一方面,還要做到達變。這個“變”,就是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時代變化以及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新的挑戰。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社會多樣性和差異性特征更加凸顯,各種思想、觀念相互激蕩,人們的價值觀念體系日趨多元。這種情況在高校中表現尤為突出。這就要求高校統一戰線工作要做到知常達變,要學會“彈鋼琴”,既要強調重點論,又要強調兩點論,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把握好高校統戰工作的原則性和靈活性,一般性和特殊性。
六、順勢平衡。“順勢”的思想貫穿于中醫理論的始終,中醫主張應依照事物的內在本性和自然趨勢來行事,應有意識地取法自然,而不是去進行違反自然趨勢或事物本性的活動。人只有遵循事物的本性采取行動,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而《老子》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治療目標上,與西醫“抗”病的思維方式不同,中醫講究的是“調”,通過調和致中使人體回到動態平衡的健康狀態,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和醫源性疾病的產生。《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由此可見,“平衡”是中醫治療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推及到高校統戰工作,同樣要把握好順勢平衡的思想。在具體工作層面,既要尊重統戰工作的一般規律,又要尊重各個統戰對象的個體心理,做到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順其自然地做好工作。要學會廣交朋友,對不同資歷、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黨外人士,都要滿腔熱情,建立起友誼;學會深交朋友,平等待人,坦誠相見,持之以恒,做到膽肝相照,榮辱與共;學會真交朋友,心要熱,腿要勤,言必信,行必果,以自己的道德風范贏得黨外朋友的信任。在工作目標層面,則要借鑒中醫“以平為期”的平衡健康觀,把和諧作為評價統戰工作的重要標準,有針對性地對高校統戰對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政治引導,及時協調關系、溝通思想、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協助學校黨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參與學校建設,共同維護學校的安定團結和穩定和諧。
參考文獻:
[1]沈關寶,王慧博.統一戰線與多樣化的社會整合和協調[J].理論學刊,2006,(2):63-66.
[2]吳寒斌,吳曉明,劉鯤.試論中醫思維的十大特色[J].陜西中醫,2007,(11):1510-1512.
[3]王緒林.加強統戰工作,構建和諧校園[J].科技信息,2008,(2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