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教育是解決就業難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高校要行之有效地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從思想和實踐兩方面入手,培養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關鍵詞:高校;藝術;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15-0255-02
近年來,我國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高等教育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張,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大幅度增長。然而,畢業生的就業率卻隨著畢業人數的增加大大縮減,離校畢業生待業率出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傳統的就業崗位再也無法滿足數量巨大的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非熱門專業的藝術類專業,在“藝考”擴招之后,培養出的大量藝術類畢業生更是面臨著就業難的嚴峻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從目前形勢看,自主創業是一條有效的解決途徑。由此,推動高校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迫在眉睫。
所謂創業教育,是“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的事業心、進取心、開拓精神、創新精神,進行從事某項事業、企業、商業規劃活動的教育。”在1999年全國教學工作會議上,李嵐清同志在報告中提出:“要探索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和相應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設立小額貸款,或者借助社會風險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學生開辦、承包和改造企業,特別是小型科技民營企業?!备叩仍盒5膭摌I教育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
然而,從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看來,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仍處于初級階段,相關領域的研究也少之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創業教育與高校整體育人體系的融合還未有效實現,其在藝術類專業中僅屬于“正規教育”之外的“業余教育”,甚至處于缺席狀態,教育效果不佳;二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不夠,傳統的教育模式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綜合素質較差;三是創業教育停留在紙上談兵,缺乏社會企業界的支持,沒有形成全社會的創業氛圍。
經過筆者一段時期的認真調查和思考,我國高校要行之有效地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從思想和實踐兩方面入手:
一、積極開展創業思想教育,培養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一)努力轉變學生傳統的擇業觀念,注重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
目前,我國高校多數藝術類大學生仍秉持著傳統的擇業觀念,對創業的認識比較模糊。筆者在對隨機抽取的100位藝術類大學生擇業觀念調查過程中發現,有72%的藝術生傾向于在畢業后選擇傳統的專業崗位;21%的藝術生愿意嘗試自主創業,但職業規劃并不明確;7%的藝術生表示在畢業后要成立自己的藝術工作室。通過對這些大學生的進一步訪談,筆者逐漸了解到造成這一調查結果的原因:由于學校沒有安排系統的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創業”概念或是“創業”概念模糊不清,即使小部分學生萌生過創業想法,但也僅是停留在理想層面,對于創業發展規劃、創業風險承擔等問題從沒認真思考過,更不用說去如何應對解決創業過程中將會遭遇的現實問題了。藝術類專業的生命在于創新、在于個性。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提出一個嶄新的教育理念,即“畢業生不再僅僅是求職者,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新者”,藝術類大學生當是落實這一理念的先鋒。創業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它不但能夠解決創業者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夠解決他人的就業難題,例如注冊創立一個美術個人工作室,便能夠提供行政、會計、勤雜等共計3~4個工作崗位,對緩解整個社會的就業壓力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由此可見,培養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幫助他們樹立創業的信心和強烈的競爭意識,磨練他們百折不撓的創業意志,是高校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大學生自覺轉變就業觀念的關鍵所在。
(二)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藝術類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首先要更新領導和教師的教育觀念,把培養和開發大學生的創業素質作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來抓。其次,要貫徹學生自主學習的個性化原則和多元化的教育質量觀,用一種靈活、開放的教育教學方式來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獨特專長。最后,要樹立全面的創業教育觀,將創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有計劃按比例地將其滲透到大學教育的各個環節。早在199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江澤民同志便強調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眲摌I的本質在于創新,實現創業教育的關鍵,在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在于高校能否為學生的創造活動提供濃郁的氛圍和充分的條件。藝術類大學生由于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其思想較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更為活躍,更富新意。如何利用這一特點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藝術類教師開展創業教育所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三)提高社會創業認知,完善創業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在巴黎召開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會議上發表了《21世界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一文。文章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應成為高等教育主要關心的問題;“畢業生將愈來愈不僅僅只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伴隨創業教育的世界潮流,我國高等教育對創業教育也作出了積極回應: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經濟學院等九所高校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努力推動全國創業教育的開展。盡管國家教育部對創業教育相當重視,但由于社會上對于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和社會意義還沒有形成充分的認識,所以總體看來,我國高等院校仍沒有做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國內創業教育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尚處于萌芽階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與國際經濟的進一步接軌,其發展日益呈現高科技與信息化的特征,且在與高校提供的知識和專業人才聯系日益緊密的背景下,高校的創業教育無疑擔負著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任。因此,提高創業的社會認知,形成全社會的創業氛圍,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二、積極開展創業技能教育,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一)加強藝術類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優良的師資隊伍是高校順利開展藝術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必要條件之一。擔任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不但要具備系統的創業理論知識,還應富有一定的創業實踐經驗。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停留于理論層面,那么創業教育的開展必然會停滯,創業教育只能成為紙上談兵。所以,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到創業模擬活動中去,不斷豐富自身經驗,是提升教師創業教育素質的重要途徑。此外,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也應擯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改用啟發式教學,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實際,以案例研究為導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精神,培養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獨立思考和協同工作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如何整合一支強有力的藝術類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在筆者看來,這支隊伍應該集多元性、實踐性和靈活性于一體。高校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教師固然是這支隊伍的中堅力量,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家、律師、風險投資家、政府人員也應一齊納入到創業教育的隊伍中來,讓他們以身說法,對學生進行案例示范教學,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科學完善的藝術類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所謂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材、教法及教學管理模式等的綜合體現”,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目標實現的保障。高等院校藝術類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圍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來設計相關專業課程。同時,結合藝術類專業的特點,邀請相關創業企業家和創業校友來校與學生進行創業經驗交流,通過雙邊互動這樣一種開放型的課堂形式,增強學生的創業感受,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此外,我們還要將創業教育與藝術類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其滲透到教學培養的每一個環節,激發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經濟財富的熱情與創造力。
(三)積極開展藝術類創業實踐教學
創業實踐教學是高校有效實施藝術類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常見的高校藝術類創業實踐教學一般有兩種:一是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二是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或教師、校友的創業活動。為了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高校應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將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積極建設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參與到地方企業生產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創業的艱辛與快樂。同時,高校應對大學生創業給予積極的政策扶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學生參加實踐創新活動,對有志于創業的學生進行專門指導并允許他們休學保留學籍創辦企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創業教育只有積極投身實踐,才能不斷發展,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葉映華,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陳浩凱,萬學章.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程[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李時椿,常建坤,楊怡.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4]毛文學.大學生創業100例[M].北京:長征出版社,2007.
[5]吳尚君.高等美術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幾點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文教歷史,2007,(4).
[6]王錦花.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現狀探析[J].湘潮,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