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斑點落葉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成為各蘋果產區的重要病害。7~8月新梢葉片大量染病后,捉早落葉,發病重的果園病葉率90%以上。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尤其是展葉后20天內的嫩葉,也可危害一年生枝條及各期果實。發病初期為褐色圓形病斑,中央具深色小點或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葉正面反面均長出黑色霉層,嚴重時幼葉生長受阻,致使葉片變形干枯,嚴重影響樹勢和次年產量,果農常使用代森錳鋅,大生-M防治,很容易使果樹產生抗藥性。為此,我們進行了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田間藥效試驗,現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藥劑
(1)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福建省福州凱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
對照藥劑:(1)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連云港立本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2)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廈門凱立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地基本情況
本實驗設在大孟鎮彥崗村,該果園面積3,5公頃,土質兩合土,肥力條件中等,有機質含量0.94%。果樹栽植時間為2000年,品種為紅富士,已有7年樹齡。該果園管理較粗放。曾用藥劑:早春樹體發芽前噴3波美度石硫合劑1次,蘋果蚜蟲發生初期噴3%啶蟲脒乳油防治2次。
1.3 試驗設計

實驗沒6個處理,每處理區選4株樹進行樹體噴霧,用藥液量為4升/株。重復4次,用HD-400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進行常量噴霧,在蘋果斑點落葉病發病初期(2008年8月7日)施第1次藥,間隔15天施第2次藥,共施藥2次。施藥當天均為晴天,風力2-3級,平均氣溫29度。
1.4 調查方法
每小區調查2株樹,每株樹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固定2個新梢,調查全部葉片,記載總葉數、病蟲數、病葉率,按照蘋果斑點落葉病9級分級標準,記載各級病葉數,計算病情指數和相對防效。
蘋果斑點落葉病分級標準:
O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40%: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41%-65%: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6%以上。
根據記載發病情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株數×7)]×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x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安全性
據施藥后田間觀察,各處理均未出現畸形、變形等藥害癥狀。對其他病蟲害及非靶標生物也無影響,說明各藥劑處理對蘋果安全。
2.2 防病效果調查
各處理蘋果斑點落葉病情況和防治效果見表2。
試驗表明,噴施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1500-2000倍液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平均防效84.7%79.4%,而對照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平均防效為82.6%,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平均防效80.0%,說明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效果優于對照藥劑。

3 結論
蘋果斑點落葉病是蘋果的重要病害,一般在蘋果新梢抽生期降雨易發生此病,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對蘋果斑點落葉病防效良好,于蘋果斑點落葉病發病初期采用株體噴霧進行防治,間隔15天再施藥1次,連用2次,平均防效最高可達84.7%,最低平均防效79.4%,最佳使用濃度宜在40-53.3毫克/千克。建議果農選用8%苯醚甲環唑·中生菌素1500-2000倍液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