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套袋后易發生黑點病、康氏粉蚧等,其中套袋蘋果黑點病也成為影響果實品質最嚴重的問題。
1 侵染性病害
造成蘋果黑點病的病原菌有多種:蘋果柱盤孢霉、蘋果莖點病、粉紅聚端孢霉、鏈格孢屬、輪斑病弱菌系等。發病初期多表現為皮孔褐變,褐變的皮孔周圍呈深綠色,較正常果皮顏色深,后病斑逐漸向四周擴展。形成褐色斑或針芒狀小黑點。
防治措施:于落花后7天開始,每10-15天噴1次藥,共噴3次。建議選用藥劑為50%撲海因1500倍液、1.5%多抗霉素2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2000倍液。最后1次用藥在套袋前,噴后藥液干了立即套袋,藥劑為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1000倍液。
2 生理性病害
蘋果套袋后,由于改變了果實的溫度、濕度、光照等小氣候條件,進而影響果實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鈣元素的吸收利用。果實套袋越早,幼果蒸騰越弱,含鈣量越低。由于缺鈣而引起蘋果苦痘病、痘斑病、糖蜜病、裂果等生理病害也易產生黑點。
防治措施:一是蘋果花后4-6周是果實吸收鈣的高峰,在此期間連續噴3-4次鈣肥,可明顯增加對鈣的吸收。二是在果實第2次膨大期(采收前30-40天),再噴1-2次鈣肥。同時結合秋施有機肥每株施硝酸鈣1-2千克。3月份根系第1次生長高峰前期,每株追施磷酸鈣0.25千克。并施適量的硼素,促發新根,有利于鈣的吸收。
3 蟲害
(1)康氏粉蚧。蘋果套袋后未殺死的康氏粉蚧沿包扎不嚴的袋口、排水孔或透氣孔進入袋內,在蘋果的萼洼處危害,刺吸果面形成的針尖狀傷口,其痊愈后形成木栓化褐變組織,造成黑點,通常情況下黑點病斑上多覆蓋有白色蠟粉。
防治措施:徹底剪除有蟲枝條或人工刷抹有蟲枝條,鏟除蟲源。套袋時注意果袋口扎緊。在花芽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或含油量為5%的柴油或機油乳劑,以殺死越冬卵;在若蟲孵化盛期進行藥劑防治,建議使用藥劑為功夫菊酯、天王星、殺滅菊酯、速滅殺丁等。
(2)綠盲蝽。在5月上中旬蘋果套袋前,正是綠肓蝽1、2代危害盛期,防治不及時幼果被刺吸,后期果面被刺吸處形成黑褐色小點,嚴重時形成一個個青疔,果面凹凸不平,畸形生長。防治措施:早春通過修剪,翻埋雜草、棉花殘茬等,消滅果樹、棉花等寄主植物上的越冬卵,減少蟲源基數:綠茸蝽的若蟲具有跳躍遷移習性,成蟲具有飛翔能力,且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以棉花為主的作物上,所以應群防群治,在4月中旬卵孵化盛期和5月上中旬的成蟲羽化盛期進行藥劑防治。建議使用藥劑為樂斯本、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滅掃利等。
(3)蚜蟲。防治蚜蟲不及時,易導致幼果果面被蚜蟲刺吸形成針尖狀傷口,形成黑點。
防治措施:可結合夏剪,及時剪除被害枝條,集中銷毀;5-6月份是蘋果黃蚜、蘋果瘤蚜和綿蚜的猖獗危害期,防治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等。防治蘋果綿蚜可用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
(4)亂跗線螨危害。通過調查套袋蘋果上和果袋內的害蟲數量,亂跗線螨占91.8%。亂跗線螨是套袋蘋果黑點病的危害因子之一。
防治措施:防治亂跗線螨建議選用速效殺螨劑,如15%噠螨靈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400倍機油乳劑、20%螨死凈懸浮液2000-3000倍液。另外,在果實套袋后用殺螨劑浸果袋,也可減輕亂跗線螨對果實的危害。
4 套袋前用藥不當
蘋果幼果茸毛剛脫落不久,皮孑L敞開尚未愈合,對外界刺激敏感,若使用顆粒粗、懸浮性能差的可濕性粉劑或使用含有大量有機助劑的乳油類農藥,均能刺激果面細胞,并可封閉幼果氣孔,引起細胞死亡,產生黑點;用藥后未等果面藥液風干即進行套袋,易使果面產生黑點;用藥濃度過高,易發生黑點。
防治措施:套袋前幼果期不使用顆粒粗、懸浮性能差、刺激性大的農藥品種,嚴格按說明書使用,最后一遍藥風干后再及時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