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設(shè)計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愛無處不在。同學(xué)們,你們就生活在這愛當(dāng)中。除了你們常見的家庭之愛外,生活中還有許多你耳聞目睹或者是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間大愛。請你以“人間之愛”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不要寫家庭生活;(2)題目自擬;(3)要有真情實感,能給人以啟示;(4)不少于600字。
范文引路
津巴布韋來信
□[美國]帕安·基德
這封信來的時候是一個美麗的春日,那時我正在緊張地籌備著女兒凱莉的婚事。要不是那個奇怪的棕色信封,我不會注意到它。我一看郵戳:津巴布韋哈拉雷市。津巴布韋?我在津巴布韋不認識任何人。我拆開了信封:“親愛的基德女士,幾年來,我一直在讀您發(fā)表在《每日路標(biāo)》的禱文。請您到津巴布韋來寫一寫哈拉雷的孤兒和流浪兒童。請盡快來吧。謝謝。”
信末是一個在哈拉雷長老會工作的女子的簽名。津巴布韋!只是想想就完全把我嚇倒了。像我這樣的人,到那種反差這么大的地方去,怎么能受得了?我把信丟到一邊,繼續(xù)投入女兒的婚禮籌備當(dāng)中。
我試圖忘記那個奇怪的棕色信封,但心底有一個聲音時不時就冒出來:它為什么偏偏寄到我的手上?是否那個女子真的看到了我的文章?她的要求是那么直接。我本想不予理睬,但一天當(dāng)我站在教堂大廳的樓梯上,撫摩婚禮的裝飾品時,一陣感激和內(nèi)疚突然涌上心頭。與大多數(shù)人相比,我算不上富裕,但對于一名非洲孤兒來說,我無疑是一個巨富。那個女子在身處困境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我,至少我應(yīng)該回一封信給她。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幾周后,我和丈夫戴維踏上了津巴布韋的領(lǐng)土。在往酒店的路上,出租車司機告訴我們,每五個津巴布韋孩子里就有一個因為艾滋病而成為孤兒。我為這個數(shù)字感到震驚。透過車窗,我看見他們——在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公園,衣衫襤褸、打著赤腳的兒童,在路邊乞討,蜷縮在小巷里。每當(dāng)我們下車,他們就攔住我們。當(dāng)然,他們想要的是食物。然而,我感覺他們最想讓我們知道的僅僅是他們的存在。
兩天時間,我和戴維走訪了許多地方。無意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最高興談?wù)摰囊粋€人是一個被他們稱之為“面包女士”的婦女。每天早上,她都會在街上給他們帶來早餐。第三天一大早,我和戴維就從賓館出去尋找那位“面包女士”。在一條街的盡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群赤腳的孩子正圍在一起。一名白人女子從一個熱氣騰騰的大桶里舀出茶水,然后倒入一個個臟兮兮的杯子里。孩子們一邊接茶水,一邊伸手去搶那硬邦邦的白面包。我和戴維趕緊過去幫忙。分發(fā)面包時,我問這個名叫瓊的女士:是否有個人或團體支持她。“是曾有人來打算提供幫助,”她說,“但他們又離開了。問題太大了。孩子們在恐慌中成長,每天都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我想要的是:有人為這些孩子提供持續(xù)的贊助,只要他們需要,就可以提供幫助。”說完,她繼續(xù)給孩子們倒茶。我站在那里,看著那群瘦弱的孩子,心里像茶壺里燒開的茶水一樣翻滾著憐憫、震驚、無奈。
回到納什維爾,戴維向人們講述了“面包女士”的事跡。捐款紛涌而來,更令人感動的是,一對在教堂舉行婚禮的新婚夫婦捐了一輛汽車,一家大公司撥出配套資金在哈拉雷建一棟樓。在那里,“面包女士”可以為孩子們上課,并為那些無家可歸的母親提供服務(wù)。
八年過去了,我已經(jīng)去了津巴布韋許多次。每次去,我都發(fā)現(xiàn)“面包女士”的力量在增加。我的工作也不斷有進展。女兒凱莉也加入了我們的行列。我們用新的資金幫助一位名叫帕丁湯的出租車司機買了一個農(nóng)場,他曾載過我們在哈拉雷周圍考察。在農(nóng)場,他和他的妻子艾麗斯與14個孤兒組成了一個大家庭。
不久前,我再次返回津巴布韋。我首先來到了帕丁湯那個被稱做“希望村莊”的農(nóng)場。我一下車,孩子們就跑過來,緊緊圍住了我。那天晚上,我們聚在一間傳統(tǒng)的木屋里吃晚飯。夜幕降臨,無數(shù)的星星掛滿廣袤的非洲夜空。我席地而坐,聆聽孩子們的嬉鬧聲、歌聲。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安寧。
有愛就有希望。
(選自《環(huán)球時報》第1756期)
【寫作借鑒】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主題,除了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之愛,還有感人至深的人間大愛。《津巴布韋來信》就是大力歌頌人與人之間這種友愛的好文章。文章以平凡的小事來表現(xiàn)人間之愛,語言樸實無華,但我們讀罷仿佛觸摸到了作者那顆激情澎湃的心,也感受到了這份大愛的熾熱和世界的溫暖,從而受到強烈的震撼。
習(xí)作展示一
純潔的愛
□趙甜甜
水滴很小,但沒有它,就沒有那波瀾壯闊的大海;小草很小,但沒有它,就沒有那無垠的大草原;樹苗很小,但沒有它,就沒有那茂密的大森林……
有一些東西,它雖然小,但在我們生活中卻是不可或缺的!
人們常說:父母之愛比天高比地厚,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除此之外,生活中還處處涌動著純潔的愛!
人們都說,老師如父母!當(dāng)你把老師的夸獎看成是對你的愛時,你是否也把老師的批評當(dāng)做對你的“愛”呢?
昨天,芳芳去英語老師跟前背英語。她前面站的是班里一些調(diào)皮的學(xué)生。他們背誦時錯誤百出,結(jié)結(jié)巴巴,可老師仍表揚了他們。當(dāng)他們從芳芳面前欣喜地離去時,芳芳對老師的做法實在是無法理解。輪到她來背時,老師靜靜地聽著,臉上沒有欣喜之情。當(dāng)芳芳將英語單詞“why(為什么)”背錯時,老師看了她一眼,有些生氣地說了一句:“你怎么能連這個也背錯!”
芳芳低著頭回到教室。她有些傷心,感到很委屈!
下課后,芳芳拿到了剛發(fā)下來的試卷。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題旁邊多了很多小字——“認真審題,不要馬馬虎虎”“這個why寫錯了,一定要記住”。看著這些字,芳芳心中感到一種莫名的快樂!因為她明白,老師的批評中流動著涓涓的愛!
除了芳芳的經(jīng)歷,我還看到這樣的場景——
車水馬龍的街道旁,一位老奶奶左右徘徊,試圖穿過馬路,但剛一抬腳,一輛車就嗖嗖地開過來。老人無奈,只得在那兒望路興嘆!這時,一個年輕人走過來,扶著老人小心翼翼地走過了斑馬線。不要以為年輕人是老人的親人——他們可是素不相識啊!
君不見,公交車上大家為他人讓座;君不見,稚嫩的小手遞給乞討者零花錢……
這些愛,滴滴積聚,便匯成了這生動美麗的愛的世界……
為了這“生動美麗”,我知道我該付出什么!
【同窗評說】
讀了這篇作文,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完全來自于生活。作者所選的材料,都是大家司空見慣的,一般在寫作時不容易寫出新意。可這篇文章,作者沒有將事實多加描述,只是用概括性的語言,就把人間的愛表現(xiàn)了出來,很精練,也很有教育意義。
【教師點評】
正如同學(xué)所說,本文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來表現(xiàn)主題。或許關(guān)于“愛”的材料很多,但作者不選他人所認為的轟轟烈烈的事情,而是從耳聞目睹的事件中隨意挑選出幾個,看似平淡無奇,卻從中挖掘出了事件的內(nèi)涵,給人以深刻的教育。本文以一組排比句開頭,逐步引出主題,如涓涓細流;結(jié)尾以蘊涵哲理的語句表明態(tài)度,很讓人欣慰!
習(xí)作展示二
溫暖
□商圓圓
我家鄰居的房空著,沒有人住。前兩天,門開了,住進了一家人。
一個外形與我們農(nóng)村婦女有些不同的女人——高高的個子,微胖,大眼睛,穿著比較洋氣的服裝,臉上是濃妝艷抹。
第一眼,我就有點討厭她。這樣的女人,能是好人嗎?
一個陰冷的天,大風(fēng)刮得正起勁兒,這新鄰居五歲的兒子便闖進了我家。我正在寫作業(yè),也顧不上多看他一眼。沒想到,這個小孩一刻也不消停,在我家左翻右翻,跑進跑出。最可惡的是他竟然一把搶走了我的作業(yè),三下五除二,就把本子給撕破了!我很生氣,便一把把他推倒在地,然后又像抓小雞一樣將他拎出了家門。他嗚嗚地哭著回家去了。
這件事發(fā)生后,我也有些后悔,小孩肯定會將我打他的事告訴他媽媽的,如果他媽媽到時找到我家來,我可就“死定了”!
可奇怪的是,這之后她見了我,還是笑臉相迎,似乎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一樣!
我對她漸漸有了些好感,真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一個午后,天很悶,天邊飄來了大片烏云,冷風(fēng)漸起。過了不到半個小時,大雨便來了。
我隔著簾子賞雨。
這時,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從我家籬笆墻邊跑過,一不小心摔倒了,渾身是泥。他哭喊起來。
外面的雨還沒停,我猶豫著是否出去扶他。正在我思忖之時,一個身影已沖到了雨中,是新鄰居。
小男孩兒的哭聲小了。新鄰居的漂亮衣服濕了,而且上面沾滿了泥污……
此時的她還是那張描著眉、涂著唇的臉孔,不過我心中對她卻生出一分敬意,還有一分愧疚!
我還討厭她嗎?對我的這個新鄰居,我可真不能以貌取人呀!
天還下著雨,冷風(fēng)吹得人發(fā)抖。但想想剛發(fā)生的事,我的心里卻感到有一股暖意充溢其間……
【同窗評說】
看任何人都不能以貌取人,因為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jié)果!讀了同學(xué)的作文,我們從中學(xué)到了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
【教師點評】
這篇作文,開篇展示“我”對新鄰居的偏見,然后寫“我”對待她孩子的粗暴態(tài)度,順理成章,再寫風(fēng)雨中她的“愛”的行為,使“我”的情感產(chǎn)生巨變,從而得出結(jié)論——“真不能以貌取人”。在娓娓道來中,作者便將受到“人間之愛”感染的一個少女的心理活動真實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