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拍賣只有十余年歷史,經歷了緩慢的發展之后終于在2007年迎來了第一次高峰,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全世界的藝術市場拉入了谷底,中國也未能幸免。相比于歐美市場的緩慢復蘇,中國藝術品拍賣率先擺脫了金融海嘯的陰影,并在此后的三年時間里強勢上升,令世界刮目相看。
2011年3月,中國的藝術品春季拍賣會還未開始,來自國外藝術媒體的兩份報告再次引爆了人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關注。首先,TEFAF的報告宣稱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全球市場中所占比例已經超越英國,排名世界第二;隨后,法國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Artprice)發布《2010藝術市場趨勢報告》,直言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排名世界第一。比之國外媒體的言之鑿鑿,國內藝術界對兩項排名的反響普遍比較克制,甚至對拍賣結果的統計方式表現出了廣泛的質疑,并相繼引發出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稅收制度和監管力度等問題的擔憂。然而不管怎樣,中國藝術品拍賣在2010年的突飛猛進卻是有目共睹,亦如Artprice報告所言,全球藝術品市場中心從西方轉向東方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已是既成事實。
本期專題,我們從Artprice的報告分析入手,解讀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爆發背后的原因。種種數據表明,經歷了2010年的輝煌之后,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然迎來了嶄新的時期,其特征和屬性亦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我們還分別采訪了國內幾大拍賣公司的主管,從其各自突出的拍賣版塊具體評判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并對2011年春拍進行了預測。作為中國經濟體的組成部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演進同宏觀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股市疲軟、樓市調控、財富增長等宏觀因素亦是無法忽略的原因,幾大經濟界人士也以此為基礎進行了更為透徹的分析。這一切使得中國藝術品拍賣排名世界第一成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