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講堂中,周默先生以明·文震亨的《長物志》為引子,從文人家具的定式、文人家具的材質、文人家具的功能、文人家具的鑒定、文人家具的擺放這五個方面深入分析中國家具收藏。明末文人文震亨的《長物志》是文人家具的重要典籍。“長物”是指多余的東西。典故源于西晉時期,指不常用的非日常生活必需品。《長物志》描述的是文人雅士經常把玩、遠離老百姓日常生活之物。文人家具起于明代,而源頭可以追溯至北宋。明末崇古,反對家具的改良和更新。文人家具講究定式,材料、體量、功能都有據可循,是中國家具發展史的巔峰。
文人家具的功能
按照文震亨《長物志》的理解,文人家具以精神愉悅為主。愉悅與愉快不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幸福和滿足。文人家具寄托了收藏者的文化情趣和內涵,除去一定的實用功能外,重要的是形而上的情懷。北京的文人家具圈子中,家具的收藏講究氣場相投,所以收藏不同的材質家具的藏家之間基本沒有聯系。還有一些文人、藝術家、哲學家共同研討切磋,制作出具有共同審美品位的家具,材質也并非名貴,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展示,但卻使人愉悅,達到了文人家具的最高層次:純凈、恬淡、不張揚。當然,文人家具不僅講文、講雅,也要滿足適用和舒適兩大功能。東盟博覽會展出過一套標價高達8,0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紅木家具,體量巨大,僅椅腿便重達幾百斤,家具雕有萬里長城、黃河、長江、泰山、太陽、月亮,但最后降到60萬也無人問津,原因是此套家具只能裝飾,毫無實用價值。當然,也有少數人認為文人家具舒適度不夠,這實際上與藏家的修養、涵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古人與現代人不同,講究正襟危坐,手腳的擺放都有其規矩。所以說,只有符合文人家具的姿態要求才能真正體會到特有的舒適感和滿足感。
文人家具的鑒定
文人家具的鑒定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家具如人,并非憑空臆造。拿人打比方,手腳比例、上身和下身的比例要符合審美,五官整齊,不能密也不能散。最重要的是眼神,機靈而不呆板,清澈而不皎潔。文人家具也是如此,講究神形兼備,更講究眼緣。再者,對木質的年代鑒別也至關重要。文人家具木質部分進口,但年代有詳盡的記錄,材質也是特定國家獨有,可以作為評判標準。并且,故宮以及各大博物館的藏品可以作為文人家具收藏的參照物。最后,可以參照文人家具的書籍進行深入研究,如:《木鑒》《紫檀》《黃花梨》《長物志》等,對家具的定式、材料、體量、功能深入研究,才能做到去偽存真,不被贗品所蒙蔽。
文人家具的陳設
文人家具的室內陳設能夠反映出藏者的品位和內心世界,也蘊含著諸多講究。首先要保證疏朗有致。太密則顯得壓抑,太疏則空曠。內陳設最重要的位置為書房,這與藏家的文化修養有關,一般擺放書案、椅子、書架、單人榻等即可,不易繁冗。而家具上的陳設,如黃花梨擺青花瓷或青銅器,顏色重且深的鐵梨、烏木家具則要擺放顏色對比強烈的擺件。
再者,家具與環境的顏色搭配也尤為重要。地板和墻面顏色不能過多,墻面白,地板與家具不能靠色。而且,家中不可以擺一種顏色的家具,也不可以擺多種顏色的家具,最多兩三種顏色,否則會顯得雜亂而缺乏穩重,也會出現審美疲勞。
還有,木材也分陰陽,這在家具的擺放上也普遍缺少應有的重視。比如,單從實用性而言,古人在2000多年前即對桐木的習性了如指掌,并主要用于制琴。首先桐木朝陽或者背陰直接影響到木頭的結構和材質。背陰的一面長得快,年輪寬,吸水快,木材比重低。而向陽的一面長得慢,吸水慢,因而木材比重高。古代制琴,如果桐木板的陰陽分不清,由于陰陽吸水性的差異,處理不當會對古琴的音質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古人制作戰車,木材要用水長時間浸泡,之后再用火烤。木材的陰面和陽面水浸和火烤的時間不同,這在《考工記》中也有詳盡的記載。并且,古人在包括故宮在內的建筑中同樣注重陰陽平衡,就如中醫的陰陽平衡理論。例如家中不能擺放陰木。樟木屬于典型的陰木,古代的文人不收藏樟木家具,但樟木家具在農村比較普遍。現今大部分樟木都為白樟,白樟中的樟腦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故而家具一定要避免使用。金絲楠木也屬于典型的陰木,屬于北方樹種。北方大部分樹種皆為陰木,陰木大部分與死人相關,這牽扯到風水學。業內,有一部分人喜愛收藏陰木,無可厚非,但不要大量陳列在屋內。更有甚者,有人用出土的金絲楠木制作柜子和條案。因為金絲楠木中金黃或血紅的種類大多用于制作棺槨,如果長期擺放家中陰氣襲人,會使陰陽失調。如果用其制作床榻,貼近身體,會對身體非常不利。金絲楠木和樟木屬于同科,但不同屬。然而,陰木也并非不能擺放家中,陰木一定要擺一些,古人講究陰陽平衡,陽氣過盛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而院落中樹木的栽種也有陰陽風水之分。如院落中不宜栽種大量的陰木,如柏樹、松樹、樟樹等,此種樹樹身和樹葉色深,容易吸引烏鴉棲息。西方人認為烏鴉是吉鳥,而中國則反之。松柏栽于烈士陵園為多,不宜栽種于院落之中。
最后,家具四季的擺放要有生機,切忌死氣沉沉。植物、盆景和家具的配比大體一致,家具位置不能一成不變,要不斷地變換位置,如此家中的氣場才會融會貫通,居者才會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