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上世紀80年代走紅內地的女明星,到底算不算真正的美女?至少妝化得不像現在臉上貼了一層似的那么假,雖然有些眉黑唇紅臉白,但也是那時候化妝的特點。她們出演的很多電影已經成為了經典,下面讓我們回憶一下她們當年美麗的容顏。
﹌﹌姜黎黎﹌﹌
當時算得上一等一的美女。姜黎黎1954年出生,遼寧沈陽人,1975年考入長春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1976年拍攝首部影片《雁鳴湖畔》。之后相繼出演《神圣的使命》、《姑娘的心愿》、《少帥春秋》、《街上流行紅裙子》等影視片,其中由她主演的影片《紅牡丹》、《赤橙黃綠青藍紫》曾使她名噪一時。1983年獲得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93年隨丈夫汪寶生舉家赴洛杉磯發展,在一家網絡電視臺當主持人。2000年,舉家回遷祖國,繼續在影視界發展,先后在《臥虎藏龍》《無敵縣令》《還珠格格3》《風流少年唐伯虎》等電視劇中出演角色。
﹌﹌陳沖﹌﹌
這是陳沖出演的第一部電影《青春》的劇照,當時的陳沖只有十六歲,演一個聾啞報務員,似乎是謝晉導演的,也是謝晉親自挑上的。
陳沖1961年出生于上海,從小生長在一個醫務工作者家庭,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本科畢業。1977年憑《青春》初登銀幕,1980年主演影片《小花》中的趙小花,因此獲得當年年度“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同年在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
1981年,她斷然謝幕,遠渡重洋,先后就讀于紐約和加州州立大學,開始了艱苦的留學生活,并成為最早闖蕩好萊塢的內地演員。
1986年,陳沖被意大利著名制片人迪諾·德·勞倫提斯在停車場發現,被邀出演《大班》,成為知名國際影星。1987年出演女主角的《末代皇帝》曾獲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九項大獎,一舉成為大牌國際明星。之后,曾與湯姆李瓊斯、史泰龍、馬特狄龍、安妮·希奇、奧利夫斯通等多位好萊塢著名影星及導演合作主演了許多影片。
1994年因主演《紅玫瑰與白玫瑰》獲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該片導演關錦鵬曾稱贊陳沖說:“連聲音、肢體、一個手指頭、一個眼睛、眉毛都會演戲”。
至今陳沖一直活躍在國際影壇,擔任演員、導演、制片人,演出和拍攝制作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影片。同時兼任《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編導兼攝影記者、好萊塢編劇家協會會員、美國Discovery發現頻道導演、美國電影工作者協會會員、奧斯卡評審委員會委員。曾擔任兩屆奧斯卡頒獎嘉賓、擔任洛杉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夏威夷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西班牙電影節、新加坡電影節、墨西哥電影節、阿布扎比中東國際電影節、上海電影節等多個重要電影節評委職務。
﹌﹌方舒﹌﹌
她演過《日出》里的陳白露,曹禺曾嫌她不夠漂亮。
方舒,原藉遼寧黑山,1957年9月8日生于天津。1964年她6歲時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扮演了“小蘿卜頭”的形象,成為全國矚目的童星。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1979年主演了中央電視臺文革后第一部電視劇《有這樣一個青年》,該片獲文化部優秀電視劇獎。同年演出《瞧這一家子》。1982年畢業后到北影廠任演員。她在1983年演出的話劇《真情假意》中扮演姐妹倆,獲北影優秀青年演員進步獎。方舒的表演清純真摯、深刻、細膩。由于在《年輕的朋友》、《勿忘我》、《赤橙黃綠青藍紫》、《花園街5號》、《悠悠故人情》、《清水灣,淡水灣》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1984年榮獲《中國青年報》評選的最受青年喜愛的十大影星稱號;1984年再次榮獲北影優秀青年演員進步獎;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中飾陳白露一角,獲第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上影廠小百花最佳女主角獎、金雞獎最佳女演員提名。由于她的出色表現,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專為她拍了《從童星到影星》一片。近年開始商業活動,并參加電視片的拍攝,同時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曾和妹妹方卉一起主持過《正大綜藝》節目。
1991年5月22日,方舒駕駛拉達轎車在繁華的北京東長安街上逆向行駛,從側面撞上了對面來的旅行面包車,致使其鎖骨斷裂,險些喪命。
1994年,方舒與導演陳國星離異。同年10月10日,與比自己小10歲的歌星屠洪剛結婚,成為中國演藝界最有名的一對“姐弟戀”。可惜好景不長,兩人又于2002年6月5日協議離婚,后來還傳出方舒和屠洪剛打撫養費官司的消息。方舒生有一個女兒。
﹌﹌龔雪﹌﹌
1953年3月16日出生于上海。龔雪的家是一個藝術之家。她耳濡目染,自小就對藝術產生了興趣,愛好表演,小學三年級就參加了少年宮的演出。1970年中學畢業后到江西農村插隊落戶,1973年穿上軍裝當了一名文藝兵,1974年調到總政話劇團。龔雪第一次“觸”電是在1973年底,隨部隊參加《車輪滾滾》的協拍演出,當時她只是一個群眾演員。1979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影片《祭紅》,龔雪在影片中飾演程瑩童母女兩個角色,從此,她便開始了銀幕生活。龔雪勤奮好學,刻苦鉆研,雖說是第一次擔任主角,但她還是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務。針對第一部片子存在的問題,龔雪認真總結經驗,表演才華不斷提高。在第二部影片《好事多磨》中,她飾演女主角技術員劉芳,為此,她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人物關系、人物性格、情緒動作等,并注意對角色內心世界的發掘,正因為有了充分準備,龔雪才能在鏡頭前坦然自若、表演自然、分寸恰當。
在隨后的兩年里,龔雪又連續在《楚天風云》、《石榴花》等多部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都獲得了成功,龔雪的名字逐漸被廣大觀眾熟悉。1982年,她調入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不久,她在影片《快樂的單身漢》、《張衡》、《大橋下面》等影片中擔任主角,這時,她的表演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特別是在《大橋下面》中的表演,深沉含蓄,顯示了她對角色的駕馭能力。龔雪的成功表演,使她獲得了1984年度“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影片同時獲得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和“金雞獎”。1986年,龔雪到美國留學,她想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演技。
之后,龔雪與丈夫張迅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定居多年,兩人于1988年11月生了個女兒,相夫教女的龔雪已經完全淡出了娛樂圈。
1993年龔雪曾回國參加了影片《股市婚戀》的拍攝。
2006年9月隨回國擔任長江實業集團和記黃浦醫藥副總裁的丈夫張迅定居上海。
﹌﹌趙娜﹌﹌
當時覺得趙娜最美。和當時演武松的祝延平結婚了,后來又分手了。趙娜是青島人,1976年考入山東話劇團,后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1980年開始陸續拍攝了《元帥之死》《花枝俏》《大渡河》《天山行》《何處不風流》等影片,1985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干部專修班,畢業后因感情問題離開八一廠,回老家經商賣青島啤酒。
趙娜的前夫祝延平曾因主演電視劇《武松》而全國聞名,他們1980年在《元帥之死》劇組相識并結婚,離婚后她獨自扶養兒子十幾年,現在兒子已到澳大利亞留學,趙娜也再婚了。現在的丈夫是以出演《突出重圍》《絕對控制》等影片為大家熟悉的演員杜志國。
﹌﹌張偉欣﹌﹌
就是李小璐的媽媽。
張偉欣,原名張偉新,1956年6月14日出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1970年,喜愛跳舞的張偉欣考入鐵道兵文工團,成為一名舞蹈演員,1979年考入中央歌舞團。同年參加了故事片《漓江春》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銀幕。1982年在故事片《飛來的仙鶴》中飾演芭蕾舞演員白鷺,這是她第一次飾演主角,張偉欣自然質樸的表演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影片公映后,受到好評,并獲得了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1983年,應著名導演胡炳榴邀請,張偉欣在故事片《鄉音》中飾演了賢惠、對丈夫百依百順的農村婦女陶春,她準確、細膩、恰到好處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影片獲得了文化部1983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第4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1984年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參加了兒童片《下次開船港游記》和故事片《肖爾布拉克》的拍攝,都獲得了成功。1985年,張偉欣在著名導演黃健中的影片《良家婦女》中,飾演善良、人性被壓抑了的農村婦女玉娘。該片在國際國內多次獲獎,張偉欣也因此片獲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漂亮的女明星獎。在隨后的幾年中,她又參加了影片《女市長的私人生活》、《我只流三次淚》、《多夢時節》的拍攝。除拍電影外,她還在《幾度夕陽紅》等電視劇中擔任角色。為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創作,張偉欣于80年代末出國留學,學習導演及剪輯藝術。現為某跨國公司執行董事,居住在舊金山。
張偉欣的丈夫李丹軍曾是八一廠的導演、演員,參演過《高山下的花環》、《我的九月》等影片,女兒李小璐兩歲時就和她一起演了《我只流三次淚》,未滿16歲時就因在《天浴》中的出色表演勇奪法國康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和3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潘虹﹌﹌
如果潘虹不夠美麗,這世界上就沒有美麗的了。
潘虹,原籍江蘇常熟,1954年11月4日生于上海。1976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后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和峨嵋電影制片廠演員。1977年主演《奴隸的女兒》,1988年主演《沙漠駝鈴》,同年主演《苦惱人的笑》。1980年她在《透過云層的霞光》中飾漁家少女,1981年在《漩渦里的歌》中飾女醫生,同年在《杜十娘》中以其精湛的演技獲圈內外好評,被視為“悲劇明星”。1982年,在《人到中年》中飾在家庭和事業雙重壓力下勤奮工作的眼科大夫,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1983年主演《寒夜》,1984年主演《火龍》,飾溥儀夫人,獲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1985年主演《末代皇后》飾皇后婉容,獲第五屆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86年主演《井》,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意大利陶米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88年被日本選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1989年獲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女演員稱號;1993年主演《股瘋》獲第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電影電視劇最佳女演員獎。最近她還出演了多部電視劇。
1978年,潘虹與峨影導演米家山結婚,后來兩人合作拍攝了第一部王朔電影《頑主》(張國立、葛優主演),8年后兩人離婚,潘虹至今獨身。
﹌﹌殷亭如﹌﹌
看過她演的《都市里的村莊》。
殷亭如,1955年出生于上海市一個高級工程師家庭。
殷亭如自小對理科有興趣,“文化大革命”時被下放到杭州灣一個農場勞動,參加了農場的業余宣傳隊。1977年考入上海第四師范學校音樂班,畢業后被分配到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當音樂教師。1980年考取上海音樂學院進修班。后又在上海樂團擔任報幕。1981年初次登上銀幕,在滕文驥執導的故事片《蘇醒》中扮演田松,這是她在銀幕上第一次本色表演。
1982年參加了影片《都市里的村莊》的攝制,飾演堅毅剛強,熱愛本職工作的造船廠電焊工丁小亞。她的表演質樸自然,對人物刻劃很成功,獲得了觀眾較高的評價。1984年在農村題材片《鄉思》中飾演勇于向上的鄉村女教師周涼姑,這是她接觸的第一部農村題材的戲,為此她曾到江西一個村子里體驗生活,表演上取得了較大成功。在影片《鍋碗瓢盆交響曲》中,她扮演劉俊英,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1985年,她赴美自費留學,最初考進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電影專業,繼而又考入俄亥俄大學讀碩士研究生。1987年,她主演了一部輕松明快的歌舞片《大明星》,演技有很大提高,現在定居美國,據說嫁了一個哈佛碩士畢業的美籍華人。
﹌﹌陳燁﹌﹌
在《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里,和劉曉慶分飾東、西太后。
陳燁大約是1955年左右出生的,高中畢業后被分配到上海市郊的一個農場工作。后來上影廠《難忘的戰斗》攝制組到農場挑選演員,她被選中飾演女戰士范子君。步入影壇后的陳燁,先后參加了《阿夏河的秘密》、《藍天防線》、《曙光》、《405謀殺案》、《半張訂婚照》等影片的拍攝。1980年,她在長影廠的影片《丹鳳朝陽》中飾演女主角盧文鳳;1983年,在香港導演李翰祥導演的影片《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中飾演善良、軟弱的慈安東太后;還在《這不是誤會》、《刀光虎影》、《黑蜻蜓》等片中飾演角色。1986年,她自費去美國留學,進入赫斯頓大學戲劇系學習。留學期間,曾回國在影片《一代妖后》中再飾東太后。陳燁目前定居在美國德州的休斯頓,先生是美國律師查理·弗斯特,很多中國電影人如張藝謀、劉曉慶等訪美時都曾和她見過面。
﹌﹌林芳兵﹌﹌
當年戲不紅,以美貌著稱,掛歷遍京城。
林芳兵,原籍浙江寧波,1963年6月30日生于江蘇揚州。1973年入南京藝術學院中專部學習戲劇。畢業后在江蘇省揚劇團和江蘇省話劇團任演員。1981年因出演影片《幽谷戀歌》開始從影,其后又主演了《玉碎宮傾》。198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畢業后任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在校期間及畢業后先后主演了《我們的田野》《一個女演員的夢》《夜行貨車》《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死期臨近》《殘酷的欲望》等影片及部分電視劇,因在電視劇《唐明皇》中扮演楊貴妃獲1991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因為增肥減肥過快,導致了嚴重的支氣管炎哮喘,被迫暫時息影。1997年下半年,林芳兵復出,在電視劇《燕子李三》中出演俠女李云馨,以后又陸續拍了《家里家外》、《苦瓜弄》、《惠安女》、《希望的天空》、《做我太太一百天》等影視劇。
1981年,在長影拍《幽谷戀歌》時,林芳兵邂逅了正在師從長影樂團首席指揮尹升山的沈陽音樂學院指揮作曲系奉天才子李凌,開始書信往來。林芳兵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后,李凌也被東方歌舞團團長王昆挖到北京,兩人有了更多的接觸,1987年1月9日結為終身伴侶。
﹌﹌張瑜﹌﹌
《廬山戀》里的三十多套衣服比電影本身在當年更引起轟動。
現在廬山電影院只放這一部電影,二十幾年過去已經進了吉尼斯。
張瑜,原藉山東肥城,1957年10月19日出生于上海一個革命干部家庭。1973年華山中學初中畢業后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張瑜1977年初登銀幕,在影片《青春》中飾演角色,之后又在影片《啊!搖籃》中飾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老師的角色,獲得好評。1980年參加了影片《廬山戀》的拍攝,在此片中她飾演了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自小生長在海外,卻對祖國懷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表演熱情而不矯揉,奔放而不造作,給人以清新質樸之感,以此片的表演獲得第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和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飾演女主角劉文英,這是一個深受“四人幫”極左思想毒害的女青年形象,她身上具有“革命小將”的邪惡但未完全失掉做人的善良之心,張瑜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準確地完成了這一角色由惡到善的心理轉變。1981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這兩部影片中,《知音》中的小鳳仙對張瑜而言是個較大的突破,但圈內人士評價不高;《小街》是她和郭凱敏繼《廬山戀》之后的又一次合作,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之后,她又出演了《小金魚》《清水灣,淡水灣》《雷雨》《明姑娘》等一系列影片。1985年她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電影電視制作,后攻讀碩士學位。從1991年開始,張瑜在臺灣拍戲三年,除了《李師師》外,還拍了《黃土地外的天空》《紙婚》《紅花記》《斬王爺》等片。1993年回大陸重返影壇,出演或導演的影片有《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太陽有耳》《太陽火》等,其中《太陽有耳》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熊獎,之后她在電影《任長霞》中出演了女主角。
張瑜1983年與上影廠導演張建亞結婚,后因丈夫不愿和她一起赴美,兩人于1989年離婚,張瑜至今獨身。
﹌﹌劉曉慶﹌﹌
如果始終保持這種氣質,可能老了也會讓大家感覺比較可親。那個年代的女明星,或者樸素下去,或者拼命想留住青春。
劉曉慶,1955年10月30日生于重慶市涪陵區,1970年四川音樂學院附小畢業后去宜漢縣農場勞動。1971年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達縣軍分區宣傳科當兵,1974年任成都軍區話劇團演員。1975年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影片《南海長城》中飾演角色。后在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攝《同志,感謝你》等影片。1980年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曾主演《小花》、《垂簾聽政》、《李連英》等影片。因在《瞧這一家子》中飾演張嵐,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1981年在影片《原野》中扮演金子,1988年獲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86年在影片《芙蓉鎮》中扮演胡玉音,1987年獲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其表演戲路寬廣,善于捕捉形象,運用生活細節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著有《我的路》、《我這八年》等。
﹌﹌趙靜﹌﹌
當初曹禺不愿讓方舒演陳白露,認為方不如趙靜漂亮。但導演還是選中方舒,事實證明,趙靜的氣質實在不適合演交際花。
趙靜,1957年3月8日生,原籍河南鎮平,生于遼寧大連,1973年入河南曲藝團任演員,1976年從影,主演了《新風歌》、《冰山雪蓮》等影片。
1980年到上海電影制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海之戀》是趙靜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會反響的影片,她在片中飾演海洋科學儀器廠工人立秋,這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角色,對于長期從事戲曲表演工作的趙靜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趙靜經過刻苦鉆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內心深處,徹底地理解了立秋這個人物。要演好這個人物關鍵是要了解那個人性扭曲的社會,而趙靜恰恰對那段歷史有著深厚的生活底蘊,因此從立秋剛開始的熱情執著,到后來的被迫違心選擇,到最后的大膽追求,都被趙靜用心地成功表達出來。《海之戀》上映時轟動一時,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電影中的上乘之作。趙靜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國影壇的地位。繼《海之戀》之后,趙靜先后在近十部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善良多情的當代女青年形象。《筆中情》是應該著重提出的一部,趙靜在該片中第一次嘗試古裝人物的造型,飾演了絕代佳人齊文娟的形象。齊文娟溫柔賢淑,對愛情堅貞不渝,通過趙靜的盡心演繹,完全使觀眾耳目一新,切實領會了才女的大家風范。
在《街上流行紅裙子》中,趙靜飾演紡織廠女工陶星兒,這個人物的精髓就在于愛美和掩飾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之中,陶星兒是一個有名的勞模,但陶星兒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凡女人都是愛美的,“勞模”的榮譽并不應該成為她追求美的束縛,趙靜的出色表演使這個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觀眾心中。
1985年趙靜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干部進修班,經過三年的大學生活表演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至今仍活躍在中國影壇上。
沈丹萍
她扮演的最有名的角色應該是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的荒妹,歌曲《角落》也流傳一時。
沈丹萍,1960年2月19日出生于江蘇南京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76年高中畢業的她多次報考揚州歌舞團終于如愿以償,成了一名聲樂、舞蹈演員。1978年,她得知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招生的消息后,千里迢迢從南京來到北京參加考試。本想來試一試的她,卻同時收到兩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最終,她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從此,也就開始了她的電影生涯。由于她有一定的舞臺經驗和表演基礎,在進入電影學院的第二年便登上了銀幕,在電影《百合花》中飾演新媳婦。隨后她又在峨嵋電影制片廠的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扮演女主角,農村姑娘—荒妹。沈丹萍質樸,細膩,含蓄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荒妹,這個追求純真愛情的農村姑娘。這次成功,也使沈丹萍從此走紅影壇。之后,她在《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屠城血證》《大磨坊》《戰爭子午線》《留村察看》《只要你過得比我好》《都市女孩》等影視劇中均有上乘的表現。
沈丹萍1984年與德國駐華專家烏韋結婚,成為第一個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影星。2000年之后,沈丹萍夫婦帶著兩個女兒回中國定居,之后,她又接拍了幾部電影,其中《三八線上的女兵》一片贏得了廣泛好評。
洪學敏
1973年的《海霞》是表現海島女民兵的影片,選了一批日后知名的演員,除了主演吳海燕,還有洪學敏,張力維,楊海蓮,此外,還有蔡明……她當時演的是小海霞。可能大家對當時的演員為什么不化妝也夠靚會感到好奇,那是因為當時選個角,是真正的海選,比如小海霞,劇組人員幾乎走遍了當時北京的所有小學。
洪學敏,1958年11月4日出生,江蘇南京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1972年畢業于江蘇南京藝術學院舞蹈系,1973年考入八一電影制片廠。1974年,只有16歲的洪學敏走上銀幕,在《海霞》中扮演了一個嬌氣怕曬的女民兵;同年又參加了《南海風云》的拍攝;之后陸續參加了《獵字99號》《海之戀》《愛情啊你姓什么》《天云山傳奇》《喜盈門》等影片的拍攝;之后又主演了《白鴿》和《甜女》,反響一般;1986年,洪學敏在拍攝了《田野又是青紗帳》和《敦煌》兩部影片后逐漸淡出影壇,赴香港學習經商。她從化妝品做起,目前已經是擁有三家香港公司的女老板,但至今仍然獨身。(未完待續)
【責編/九月】
(請作者見刊后與本刊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