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緋聞公主
對朱茵有印象是好幾年前,看周星弛的《逃學威龍II》,漫畫般的青青校園,酷哥靚妹。她的清純甜美,令滿屏生輝。于是記住了這個名字。心想這個女孩將來一定有得發(fā)揮。
又一次看到她是在《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又是周星弛,又是漫畫般夸張。一樣的靚麗,一樣的青春,只是光彩收斂了一點,倒不如漂亮得不那么耀眼的蔡少芬更有特點。
出道之初的朱茵,是定位在青春偶像一類的路線上。包括她為EPSON打印機COL—OR IMAGINE系列做形體模特的顏色極其鮮艷的多媒體廣告,也是這一風格。
然而朱茵的走紅有一半功勞其實歸于緋聞。
先是周星弛。朱茵的出現似乎與周星弛難脫干系,都出身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都自青春片起家。一段緋聞滿城風雨,真假始終難辨。
再是王晶。王晶與邱淑貞不再合作,專捧朱茵,引起傳媒猜測,緋聞在精不在多。朱茵的第一次緋聞令觀眾記住了她,第二次則是全面開花了。
緋聞在虛不在實,朱茵經王晶點撥后,惹出一系列有點暖昧、又無傷筋骨的新聞。比如有人炒作,稱她是東南亞富豪開價最高欲所謂“一親芳澤”的女星,比如網上投票她是最多男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比如《強奸2》海報中身著女童軍制服被強暴的畫面令家長會向政府投訴。
如此經營之下,朱茵迅速成為1997—98年度香港最熱門的女明星。“性感”、“尤物”、“花瓶”之類稱呼紛紛向她飛來。
職業(yè)演員
在《新少林寺》劇組見到朱茵時,她剛下飛機。說是休息一個小時就來試裝。大家就耐心等著,化妝師匆忙整理出她的服飾。
往常習慣了香港“大牌”的遲到,一小時后,朱茵面帶倦容地出現,倒有點意外,不上鏡頭的她顯得瘦小,并沒有想象中的漂亮。
“今天晚上至少要定四套裝,明天要拍的。”服裝師說。朱茵點點頭,沒有多余的客氣,就忙碌起來。
“怎么明天拍那么多?”我問。
原來朱茵來這部戲,簽的合約中包括了工作天數。這次來將每天工作12小時,幾天檔期完了以后趕回香港,到有她戲份時再來。
“香港的節(jié)奏就是這樣的。”朱茵笑說,“而且我已經不算新人了,所以一定要為事業(yè)打拼。”
“我還從來沒演過公主呢。”《新少林寺》里,朱茵扮演的浩泰公主是原來電影里沒有的角色。她與仇敵李世民有一段纏綿的愛情故事。“我出道以來,演的都是很青春的角色,從來沒有演過貴族氣的公主,所以劇組一找我,我就決定來,沒有時間也要擠時間來。而且公主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兩大家族又混戰(zhàn),我覺得這個故事很似‘羅密歐和朱麗葉’呢。”“再說,我覺得穿古裝好漂亮,我一直都沒很多機會演古裝戲,看別人穿那么漂亮好羨慕。”朱茵一口氣說了一串。談起角色眼睛熠熠生光。
朱茵談笑的時候,大方生動,淡淡的矜持,與“性感寶貝”之類的稱謂毫不沾邊。
第二天看她演戲,原來劇組搭了四五個場景,單等她轉。而她前一天夜里勞碌之余又得了重重的感冒。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朱茵竟入戲極快,現場效果很有感染力。
我們夸她,她就笑:“這兩天感冒嘛,演苦情戲正好。”
后來我忍不住了:“朱小姐哪里學的表演?”“我是92年從演藝學院畢業(yè)的。自己喜歡,家庭支持,就上學嘍。”
香港演藝學院!印象中是培養(yǎng)謝君豪、劉雅麗那樣的“藝術片”演員的地方呀,沒想到朱茵的出身以內地人眼光看來,如此“正統(tǒng)”。“演藝學院的畢業(yè)生,好像很少像你這樣專門演娛樂片?”
面對我奇怪的問題,朱茵定定的、笑吟吟的,等于是沒有回答地回答了一句:“是啊。”
倒顯得我少見多怪。
媒體寵兒
說朱茵是媒體寵兒,因為顯而易見,她是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而她應對媒體,也自有一套。
累的時候,或者沒有弄清對方是什么樣的記者時,她就很有禮貌地一笑:“過一會兒好嗎?”一有記者舉起相機,她定能給一個眼神,快門一按,馬上又微微地換一種姿態(tài)。
而回答各種問題,更是應付自如,把某些也許不利的問題“辯證”地解釋過來。
摘舉如下:
“關于你的緋聞總是很多喔。”
“其實緋聞對我的影響并不大。我知道媒體喜歡這樣炒,這是他們的需要,我同時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時間會證明一切,許多話題一時會炒得很兇,可過后大家就忘了,真的假的一看就看出來了。”
“你個子這么小,與男演員配戲有困難嗎?”
“沒有啊,個子小不會給人壓迫感,不會高高在上,令人生畏,反而讓人覺得是需要保護的小女生,有親切感。我覺得我的身材可以令我與大眾更接近。”
“長得漂亮,被人說‘花瓶’,你生氣嗎?”
“不生氣,大家的注意力需要一個焦點。我覺得有一個特點吸引人家注意很重要,如果一個演員站在臺上,大家注意不到,那很失敗。而以后,有沒有實力,大家都看得到。”
“你覺得自己哪里最漂亮?”
“我覺得一個人心里美很重要,心情好,有內容,有信心,你的美就會發(fā)揮出來。”
朱茵有一句話,是她自己的寫照:“每一件事情都有正面和反面。我比較喜歡正面去看,反面我知道就行了,不需要把它放得很大。”
這種鎮(zhèn)定,一半是自信,一半是無情的媒體競爭給逼出來的。看看斯文專業(yè)的朱茵,以“性感尤物”的形象立身,并沒有感到不平,還總說“香港媒體對我,已經算好的了。”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