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陶瓷專業知識及相關法理條規,對紫砂礦物、紫砂毒源、地球資源科學配置利用、不符合科學依據的商品宣傳以及廣告字句給以理性疏整。指出只要用的是合格的紫砂型陶瓷器皿,對人身健康無害無需置疑。
關鍵詞:紫砂泥;紅土紫砂
1 引 言
2010年5月23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播放了“紫砂黑幕”。新聞播出后引起來國內消費群體的極為關注,并引發陶瓷業人士的種種議論。筆者長期從事陶瓷專業的科研、新品種的研發、技術管理、咨詢及教育工作,對此提出拙見,以供商榷。
2 紫砂泥簡介
紫砂泥是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區域采掘到的硅酸鹽類陶土礦物。原礦主要呈紫紅色或褐色,不同的礦區色澤有所不同,煅燒后仍具有原礦色澤[1]。數百年來國內稱之為“紫砂”,用紫砂泥生產的產品稱為“紫砂陶器”,尤以茶壺最為著名。
一般“正宗”的紫砂泥在國內其他地方至今尚未挖掘到相同的品種,屬稀少陶土資源。由于涉及到地質學界、礦物學界、陶瓷界等,至今未對此稀少陶土品種作出學科判定和礦物學定名。它不同于高嶺土的命名,高嶺土原產地在中國景德鎮的高嶺村,1924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國際陶瓷會議上決定,將含有氧化鋁和氧化硅標定量的礦物定名為高嶺石,含有此類礦物的粘土規范定名為高嶺土,國際礦物學界都已認同[2]。
3 紫砂泥在陶瓷業中的應用發展
用單一紫砂泥制作茶壺等產品已有悠久歷史。茶壺是手工制作,造型優美、色澤鮮明、工藝精致,宜興既是文人雅士輩出之地,又是茶葉盛產之鄉。三者結合造就了飲茶文化更具韻味,體現了茶壺本質和詩詞、書、畫的加入,珠聯璧合文化內涵提升了“正宗紫砂”聲望和名位。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向前發展,人們收入增加,百姓大眾的生活、行為、文化素養都隨之改善和提高,飲茶文化的精神感悟使紫砂壺的口碑流傳遍大江南北遠至國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框架下,國內商業界及生產企業也緊盯此巨大商機容量的盈利空間,加大生產“紅土紫砂型”茶壺行銷于市。于此同時商界和企業家又打出多種吸引百姓大眾的時尚廣告字句,諸如:“用紫砂壺泡的茶可以養生,延壽等療效”,以紫茶壺的聲譽擴大產品銷售。時至今日,紫砂壺泡的茶未有科學驗證如同廣告媒體字句中的功效,也從未有過科學定量的標定。
“紅土紫砂型”茶壺價格節節攀升,但事實上用“正宗”紫砂泥生產的茶壺為數甚少,此類茶壺屬于手工藝品,多出于國家著名陶瓷工藝大師精雕細作之手,價值連城,不在普羅大眾的日常消費品范疇內。普通用品大多數稱為“紫砂壺”的產品都是用紅色陶土添加有氧化鐵、氧化錳等著色劑制作而成的“紅土紫砂型”茶壺,受到傳媒及商界的不實宣傳,也出于對“紫砂”傳統意識的愛好,在市場商品中魚目混珠。
陶瓷是資源推動型產業,非再生礦物資源存量有限。江蘇省宜興市地域“正宗”的紫砂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供應已出現短缺,逐步貧瘠乃至頻臨枯竭。當電飯鍋廣泛進入家庭生活,出于正宗紫砂泥的稀缺,江蘇省宜興大量采用紅土類陶土添加著色劑制作電飯煲內膽,在陶瓷行業中早已知曉,產品已上市多年,市場銷售平穩向上,其價格比“正宗”紫砂泥產品更加實惠。我國南方陶瓷產區企業看準此商機,利用各地富有的紅土資源,添加氧化鐵等化工原料,強化色澤貌似紫砂類制品紛紛上市。也有個別企業采用中國傳統陶瓷的工藝技術,如化妝土或色料調整產品外觀和內在制品指標,生產出合符使用功能的電飯煲內膽。這種生產形勢有助于企業競爭發展,繁榮了市場,增加了地區的財政收入,無業人員也獲得就業機會。它既有產業商品結構調整的戰術動向,又富含合理利用地球資源的戰略意圖。這種資源、社會、經濟、商品綜合宏觀有效的舉措對我國陶瓷產業發展是有利的。
紫砂壺作為商品,在國內尚未擁有商標注冊權,也沒有生產經濟領域專利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0816-2008頒布的紫砂陶瓷標準,紅色粘土紫砂型陶器完全適合此類標準,這是國內現有紫砂陶器的規范定論。但企業在市場經濟格局中可以創新意識為企業產品創名牌,也可以質優價廉產品搶占市場,這是市場經濟中生產企業應持有的基本理念。從這一點來看,企業以紅色粘土代替正宗紫砂生產紫砂產品,本身也無可厚非,并非以三無商品(無廣告、無標志、五險報告)攪亂正常的商品市場秩序。
過去廣東欽州合浦已有“泥馨”,近期廣西欽州合浦又有“泥興”標號的“紅土紫砂型”茶具及陳列陶產品問世,廣西合浦有創名牌的思路,這種企業創新精神仍有廣寬的空間,在行業中應大力宣傳提高企業創新立新能力,為改善商品市場局面而努力奮斗。
4 合格的紫砂陶瓷餐具對人體有益
“奶粉有毒”、“蔬菜有毒”,百姓大眾對毒害的侵襲心態已十分脆弱。電飯煲走進平常百姓家,這是生活條件改善、社會進步的體現,電飯煲生產企業本應加強以民為本理念,使廣大群眾享有欣慰感受。但“電飯煲也有毒了”,人群中再次掀起恐懼心態,再難以承受毒害的刺激?!岸咀仙啊笔录?,江蘇省宜興市的紫砂壺產業也因“有毒”深受沖擊,百姓大眾對紫砂產品在心理上蒙上深深的陰影,必然使產業發展步履艱難。
從事陶瓷行業的人都知道,陶瓷餐飲器皿危害人體健康的僅限于鉛、鎘等元素的超標。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輕工業部采取集中管理的體制,動員和組織了全國日用陶瓷科技力量,基本解決了陶瓷食具的鉛、鎘超標問題。經過幾十年的完善和改進,研究成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至今內銷和出口陶瓷食具絕大多是是無害的,加之我國使用檢測技術手段是得到國際公認,與美國、歐盟等主要陶瓷銷售市場的檢測手段完全接軌。國際上目前僅針對鉛、鎘元素做出限定指標,至今再無其它元素限制標定。在科學技術上,原生態氧化鐵和紅土類粘土配合,經過段燒后完全失去原生態的物理化學性能。它與人類從食物食品中攝入人體產生毒害情況完全不同,紅土礦物本身不會出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因素。因此,采用合適的配方和科學的燒成工藝,“燒熟”的紅土紫砂型電飯煲內膽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而個別電飯煲煲湯染色現象,則是由于不合格的“生燒”產品所致,屬于產品品質把關不到位。
我國陶瓷餐飲食具對人身健康的危害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已有的知識產權等技術結論早已公開,并于1986年著書出版[6],獲得國內國際陶瓷界、對外貿易界的好評。
5 “不合格”紫砂陶瓷的昌盛
本文作者之一于2010年在新加坡逗留期間多次到新加坡獅城大廈家樂福超市購物,去過家用電器銷售部參觀,該處仍在銷售有明顯標志字眼“紫砂”的電飯煲,外表還有“養生”字樣歷歷在目。新加坡是國際公認的法制國家,法律相當嚴厲,尤其對危害人體健康的用品更是嚴格監管和處理。家樂福超市也是國際著名行銷商店,在商業信息如此流傳通暢的時代,中國的“有毒”商品居然仍然在此銷售。令人十分驚訝!作者又在2011年元旦假日期間,在北京三里河路的甘家口大廈商場家店柜臺,又有蘇泊爾公司標志的“紅土紫砂型”電飯煲出售。從2010年5月23日后,這類商品統統下架了,近日又重回家電柜臺。作者不解問銷售員“這鍋是不是紫砂?”答曰:“這不是紫砂,是陶瓷,無毒的,您可以放心。”作為行家已無意深究紫砂與陶瓷的區別,結論只是傳聞中有毒。
與此同時,廣東省潮州市原來生產“紫砂”內膽的企業,又開始接收到“九陽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發來“紫砂”內膽的訂單,而此“紫砂”產品自然是仍用當地紅土類粘土加鐵粉配制而成?!熬抨柟尽被仡^認同“有毒”商品又可以暢銷市場?可見有毒確實只是傳聞而已。一個經濟個案的運轉軌跡,從零開始運轉360度又回到原位。盡管經過的時間不長,但復雜的過程消耗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人力物質資源。特別是百姓大眾的心態如何調整,他們對傳媒的公信力如何認同,這種心理陰影如何消除,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6 總 結
當今社會,人們看到更多的是物質的增長給予生活的美好,但行為道德素養仍然滯后。因此應該以科學的事實為依據;對企業家、商界的商業心態和傳媒的報道給于引導和規范。希望專業協會加強疏導,引導行業更健康地發展,為人們生產更多更好的日用陶瓷用品。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志[M],陶瓷工業志[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1.
[2] Kaolin(高嶺)[M].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貿易部,1972.
[3] 煤炭中五種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查報告[R].中國媒體加工利用協會,1990,5.
[4] 全國陶瓷原料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湖南省陶瓷研究所,1982,1.
[5] 科教人員為四化獻策[N].光明日報,1983,1.
[6] 胡守真,張秋,張玉春.陶瓷餐具鉛毒及其消除技術[M].輕工業出 版社,19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