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震顫,玉樹碎裂。在氣吞山河的生命大營救之后,這片遭受巨大創傷的高地迎來了繁重的災后重建工作。
近十萬頂帳篷構成的災民安置點,讓總隊領導乃至玉樹支隊的官兵承受著巨大的消防安全保衛壓力。
5月19日,我們跟隨浩浩蕩蕩的車隊向800公里以外的玉樹進發,沿途翻越六七座近5000米的高山,于20日凌晨2時到達花石峽。為了確保車隊安全,官兵們在車上迷糊了一個半小時,然后繼續上路,此地離玉樹還有400多公里的路程。
輜重人馬,前后呼應,行進有序,晚上六時隊伍安全抵達玉樹新寨災民安置消防執勤點。玉樹支隊迅速布兵點將,把增援官兵分配到八個災民執勤點。
一切剛安排就緒,天“唰”地暗了下來,玉樹高地讓人心情沉重。
接下來在災區和官兵生活工作的日日夜夜,一種戰斗的精神始終感動著我,一種無形而又有形的強大力量始終感召著我,一種戰天斗地的樂觀情懷始終氤氳在官兵中間!
我所見到的一個個臉龐深刻無比——焦炭一樣黑中泛紅,紅中帶紫,嘴唇干裂得滲出道道血痕,讓人看了心里難過,更讓人心懷敬佩。
副總隊長董存塵隨增援力量來到玉樹支隊宣讀掛職人員的命令,結果嚴重的缺氧環境使他昏倒在帳篷,但他蘇醒后依然堅持把工作干完。
總隊后勤部長李虹源要在玉樹蹲點工作20余天,李部長的血壓高到了140毫米汞柱以上,但是他仍然每天忙碌在為各執勤點搭建板房的現場,至到深夜。幾次,差點栽倒,但他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同志們勸他休息,他說非常時期,非常時刻,管不了那么多,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抓緊一切時間把工作干好理順。
支隊政委侯文敬自地震至今依然戰斗在工作崗位,雙眼深陷,臉頰瘦削,嘴唇皴裂,聲音嘶啞,雙眼布滿了血絲。他幾乎每天第一個起床,最后一個休息,在最艱難的搶險救援日子里,他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眼睛干澀難受。
雖然最緊張繁忙的時刻過去了,但作為支隊黨委書記,千頭萬緒的工作需要他協調理順,接踵而至的任務還需爭分奪秒去完成,需要他協調落實的工作一個接一個。他說,遇到這樣的天災,是誰都始料未及的,我們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怠慢工作,辜負職責。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要為部屬帶好頭、鼓好勁、打好氣。凡事要看領導干部,不少事都要親力親為,凡事都要顧全大局。黨員是一面旗,干部是一面鼓,旗幟要高高飄揚,鼓號要重重響起。說這些話的時候,掩飾不住一臉的倦意,那倦意來自一個多月的戰斗,但他語句鏗鏘,精神不倒。
的確,支隊黨委的戰斗堡壘作用空前強大。支隊長康自福、副支隊長張曉勤,在搶險救災的日日夜夜里,帶領官兵通宵達旦、夜以繼日的戰斗在廢墟上,支隊官兵創造了搶救人員332人,186人生還的生命奇跡。在震區,群眾只要看到消防官兵橘紅色的身影,就會有一種信任感和依賴感,心里也就有了希望。他們用舍生忘死的精神為消防部隊爭得了榮譽。一個多月連續的戰斗勞累,使他們的臉都浮腫變形,與原來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康自福說,身在災區,盡管第一時間經歷了慘不忍睹、生離死別的救災現場,盡管支隊后續重建工作、災區安全保衛任務繁重龐雜,盡管一個多月連續的奮戰使官兵身心疲憊到了極點,甚至有些干部戰士在工作中昏倒,但醒來后二話不說立即又投入戰斗,其境界之高,令人既心疼又感動。在我們的官兵中有一個牢固的信念,那就是與失去家園的災民比,我們是幸運的;與失去親人的群眾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沒有理由喊苦叫累……聆聽著這平易而發自肺腑的話語,我的眼里充滿了熱辣辣的東西!
此時,青海東部農業區已是綠葉婆娑,但我所看見的玉樹結古鎮,春天剛來,草木新綠。省政府發起了清墟攻堅的號令,整個結古晝夜籠罩在不絕于耳的機器轟鳴聲中,災難造成的巨大傷痛正在一天天離開人們的視線。
支隊一座四層的辦公樓和一座去年年底剛剛竣工入住的四層公寓樓,也被列入清墟之列,限期三天。玉樹中隊的一部分官兵補充到了各執勤點,只剩下一小部分戰士,戰士們在大隊長高峰的帶領下,夜以繼日的往外搬運東西,在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中,在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下,戰士們各個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以高度凝聚的力量完成著工作。士官茍占雄既當駕駛員,又當垃圾清運工,既當電工,又當保障員,大家對這個能干的戰士充滿了敬意。后勤部長李虹源心疼不已,傾注了無數心血,勒緊錢袋子投資600余萬元的公寓樓和投資100余萬元的高壓氧艙,就這樣在他眼前無情地消失了。
支隊參謀長王景超和我睡一個帳篷,但我幾乎每天都見不到他的影子,他起早貪黑忙碌在11個執勤點,忙碌在搶險救災的一線,這個在抗震救災當天,指揮救援分隊救出41名群眾的抗震救災英雄,依然風塵仆仆、腳不沾地的戰斗著,不知疲倦,義無反顧。
在玉樹支隊工作了十七年的政治處主任孫宗元,臉上刻滿了缺氧留下的殘酷標簽。每天披星戴月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延伸到各個災民執勤點以及災民當中,把消防官兵對群眾的溫暖以最大化的形式傳遞到災民心坎。后勤處長林杉承擔著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務,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外聯內保,事務繁縟,恨不能把一個人掰成幾個人用……
在巨大的工作負荷面前,在超常的體力透支當中,在特殊的戰斗時期,官兵們都高度統一自覺地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心往一處想,那種精神,那種氣魄,那種胸襟,那種勇氣,感天動地。
十一個災民執勤點既有防火監督干部,又有執勤戰士,他們既是突擊隊、戰斗隊,又是服務隊、宣傳隊、工作隊,任務十分艱巨。此外,還以網格化、輻射狀形式建立了46個消防聯防點,把火災防范功能延伸到每一處災民,其工作勞動強度不言而喻。他們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日日夜夜逡巡在每一個帳篷,仔細檢查每一根電線,每一處火源,每一根火燭,耐心講解消防安全知識,開展滅火演練,把防范的觸須延伸到玉樹災區的每一個角落。在民主路災民點負責防火宣傳工作的李盛林把腿腳都跑腫了,即便這樣,他還是和戰友們每天雷打不動挨個帳篷搞檢查,作宣傳,風雨無阻。
執勤點的戰士們同樣馬不停蹄,他們的口號是:群眾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群眾的要求就是我們的要求。官兵們組成便民服務隊,橙色的身影時時溫暖著災民的心,他們以事無巨細、設身處地的實際作為,為消防部隊打造著光輝形象和良好口碑!
是啊,他們很累很累了,但是他們不辱使命,赤膽忠心;他們很困很困了,但是他們堅韌無畏,犧牲奉獻。
這是青藏高原上一片突兀的高地,平均海拔4c¨D0米以上,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60%左右,紫外線卻高出八九倍,即便是兩手空空,等于負荷了三四十斤的重量與自己的身體形影不離,只要你一天不離開高原,缺氧便如影隨形的伴隨你,折磨你,損傷你的臟腑器官,傷害你的生理系統,讓你思維遲鈍,行動遲緩,嘴唇干裂,胸悶氣短……身在高原,就意味著奉獻,就意味著透支生命!
自然的艱苦、氣候的嚴峻,任務的繁重并沒有打倒玉樹英雄的消防官兵,他們把青春燃燒在雪域之巔,把最驚心動魄的記憶,把最深沉的愛播撒在極地玉樹。4次上玉樹震區的總隊長劉江民,握著戰士紅腫裂口的手,看著官兵憔悴灼傷的臉,眼里溢滿了動情的淚水——師長心疼憐愛他可敬可愛的士兵,他向自己的士兵敬了一個此生無法忘記的軍禮!
在災區采訪的日日夜夜,我感動于一種精神的生長,我感動于苦難高地培育進發的消防警魂,我感動于士兵對使命的絕對忠誠,我感動于官兵氣勢如虹的凜然之氣!
面對他們,我有種江郎才盡的愧疚。面對他們,我有種黔驢技窮的惘然!
夜深了,機器的轟鳴不絕于耳,離開敲擊的鍵盤,仰望蒼天,玉樹的天穹星光滿天,銀河萬里,季風拂面。
玉樹不倒,青海長青。
忽然一句話涌上心頭,送給繼續戰斗在玉樹的兄弟們——國家力量,無可比擬;消防官兵,感天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