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云服務的概念入手,闡述了云服務的實質。接著回顧了云服務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盤點了云服務在教育行業可能的應用領域。最后,對民辦高校利用云服務給出了一些規劃建議,并描繪了云服務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民辦高校;云服務;規劃
1 引言
云服務的基礎是云計算。目前,對于云計算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Google、IBM、MicroSOft、Sun等公司根據自己的研究視角給出了不同的闡釋 [ ]。闡釋的差異性并不妨礙大家形成共識,那就是大家都承認這是一種依托互聯網將計算分布在大量的遠程計算機上,而非依靠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的新型數據處理方式。云計算的這種優勢迫使一些對數據處理能力要求高的程序主動升級,一些新型服務理念和項目也紛紛出場,不斷拓展云計算的應用范圍,也為云服務的發展奠定的基礎。同時,互聯網不斷拓展的疆域和日益穩定的特性,WEB2.0技術的日臻完善,用戶應用本身的分布性和個性需求的強盛增長,以及云終端設計理念的提出,都極大地推動了云服務的發展。云服務的誕生和發展完全是順應潮流的走向和時代的需求。對于民辦高校而言,云服務有什么樣的利用價值,前景如何,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2 云服務的實質和民辦高校利用現狀的原因分析
和云計算一樣,有關云服務的分類也是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云服務可以分為Saas(Soft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和DaaS(Data as a Service,數據即服務)四類[ ]。也有學者認為,可以將云服務大致歸納為3種:基于資源的云服務;基于軟件平臺的云服務;基于動態數據的云服務 [ ]。無論大家的分歧如何,但關于云服務是基于云計算和互聯網進行的,卻早已達成共識。其實,究竟如何給云服務分類,都不影響大家對云服務的理解和關注,因為云服務的基礎雖然是云計算,但它的精髓卻不是計算,而是提供高質量自適應的個性化服務。它能夠根據用戶的使用偏好、所在位置、在線時間等信息,實時地對用戶的需求做出預期,為提供用戶一個一致且連貫的終極體驗。簡而言之,云服務就是以云計算為基礎,依托互聯網,向用戶(特別是新的創業公司)提供推廣、支付、財會、客服、數據存儲、平臺支撐等多角度全方位服務,但花費低廉,以便讓用戶把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專注于本身的核心業務。
目前,民辦高校對于云服務的利用比較滯后,只有個體的零星應用,也主要集中在與個體學習工作較為密切的服務上,比如金山公司的快盤,360公司的云查殺,了解和關心云服務應用前景的人并不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資金有限和專業人才貧乏,民辦高校的信息建設步伐相對緩慢。以至于大多數民辦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特別是網絡(帶寬和網絡穩定性)建設滯后。在公辦院校都邁進千G網絡的門檻時,他們還在百M的門口徘徊。二是民辦高校教師缺乏關注新技術的熱情。缺乏熱情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民辦高校教職工工作量比較大,常常是一人身兼數職,無暇顧及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由于民辦高校激勵機制不健全,教職工缺乏探索發現的動力。三是民辦高校還沒有意識到云服務將給學校發展,特別是信息化建設帶來的新機遇。
3 云服務在高校中應用的研究現狀
云服務的不斷發展,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界的一些學者和專家也開始研究云服務在教育領域應用方向和應用前景。
3.1 云服務在教學教學研究中的應用
秦亞玲在她的碩士學位論文中就Google云服務下的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與應用進行了研究。她歸納了Google云服務在校本教研活動上的優勢,主要有:操作界面簡單,易上手;使用者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學校不需要添置專門的服務器;使用者可以自我掌控進度;更利于使用者互動、共享和協作。她歸納Google云服務的優勢,也是云服務在教學教育研究上應用的有力依據。不只Google,很多公司都提供這樣的服務,例如百會、Zoho等公司也提供這樣的服務。和Google一樣,他們也提供一定的免費使用權。
3.2 云服務在科研協作中的應用
云服務在科研協作中將發揮的作用無疑對傳統的相關應用軟件及科研協同模式形成了相當大的沖擊。南凱等以Duckling軟件為例,探討了Duckling 1.2和Duckling 2在適應云服務方面的差異,重點分析了后者核心技術、科研在線等方面的優勢,指出Duckling 2下一步可能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基于云服務的科研協作軟件將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3.3 云服務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
云服務在圖書館的應用已有先例,比較典型的有OCLC的“Web級合作型圖書館管理服務”和美國國會圖書館與DuraSpace公司共同啟動的DuraCloud項目。在國內理論研究方面,孫坦、黃國斌等從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方面進行了研究,反思了圖書館在云服務中應扮演的角色,探討了基于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下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這些為高校圖書館云服務的應用提供了借鑒的思路和研究的方向。
4 民辦高校云服務的利用規劃
從諸多學者的研究方向和結論中,不難發現云服務在高校中應用的廣闊前景,民辦高校作為高校的一部分不可能置身事外,應積極的籌劃利用云服務的藍圖。筆者以為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著手:
4.1 積極關注,擴大共識
民辦院校一方面應該通過政策和專項資金鼓勵相關人士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通過他們向全校教職工宣傳云服務的益處和價值,擴大共識;另一方面可以鼓勵有實力的團隊設計基于云服務的新型軟件或論證這類軟件在學校應用的前景和性價比,增強云服務引進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4.2 加強基礎網絡建設
云服務對網絡速度和穩定性的依賴性很高,民辦高校可以在形成共識的基礎上,將計劃添置服務器的資金用到改善基礎網絡建設上,為云服務進校園奠定基礎。
4.3 構建學校私有云,提高現有設備的利用率
構建私有云是一個美妙的想法,因為它不需要太多的額外付出,因為這種資源所依賴的硬件原本就屬于學校。學校要做的只是通過新技術將不同部門的服務器整合在一起,靈活的利用它們的空閑資源。這種整合在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熟。它的障礙主要來自服務器使用部門,他們出于數據安全、使用便捷性、所有權、固有的使用習慣等方面的因素考慮,很少愿意和其他人共享自己的服務器。這是學校構建私有云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4.4 推動云服務在學校相關領域的應用
如果學校前三步都進展的不錯,學校就可以推動云服務在學校各個領域的應用,例如教學科研、文獻服務、個體自學、科研協作、資產管理等方面。同時,在軟件引進時將是否基于云服務運行作為評價軟件性能的指標之一。
5 結語
毋庸置疑,云服務是一個新型事物,就像十幾年前的互聯網,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似乎有些過于遙遠,但這絕不意味著它會像一個裹腳的老太太步履蹣跚,發展緩慢。事實上,2009年全球云服務的收入是586億美元,預計2010年云服務的收入將是683億美元,據行業預計2014年云服務的收入將是1488億美元[ ]。一些面向普通大眾的免費云服務也逐漸興起,例如金山公司推出的快盤——就是云服務中的數據即服務(DaaS),2個多G的免費存取空間,無縫的硬盤對接方式,便捷的文件存取形式,讓使用者擺脫了隨身攜帶U盤的束縛,也減少了感染病毒的幾率。一推出就吸引了大量的擁護者。這些都昭示著云服務的發展勁頭勢不可擋。
相對應公辦高校,云服務在民辦高校應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云服務關注顧客需求,強調個性化服務,簡便易行的架構方式,流量計費的廉價模式,不僅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對于資金相對緊張的民辦高校無疑也是促進自身發展的福音,這是其一。其二,民辦高校靈活的制度設計和人事安排,也有助于掃清云服務進校園的障礙。因為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而言,最大的障礙是觀念和習慣的障礙。其三,云服務對規范的要求比較高。云服務的引進過程也是民辦高校進一步優化各部門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過程。總之,對于云服務這根極有可能成為縮小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差距的得力杠桿,總有一天會倍受青睞。
參考文獻
[1]秦亞玲.Google云服務下的校本教研活動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2]楊小燕.對微軟云計算的三點質疑[EB/OL].(2009-06-10)[2010-11-11].http://www.jz123.cn/text/1017342.html.
[3]孫坦,黃國彬.基于云服務的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策略[J].圖書館建設,2009(9).
[4]李群.Gartner:2010年全球云服務市場將突破680億美元.[EB/OL].(2010-07-01)[2010-11-11]. http://biz.chinabyte.com/266/114027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