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遙控器,注定是客廳的主宰,然而隨著遠程控制技術的發展,這一壟斷也將被打破,沙發土豆們正在掀起一場革命。
洛杉磯無線產品制造商Chris Lavoie認為智能機生逢其時,必然掀起一場客廳風暴。Lavoie還現身說法,用他的iPhone遙控Apple TV機頂盒,輕松搜索喜歡的頻道。這款應用從本質上符合三網合一的主題。
但是,手機終端未必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待機模式如同睡眠,你需要費些步驟才能重新激活它,用于遙控。另外,暫停鍵也是需要考慮的環節,畢竟這些遙控器的基本功能,并不是手機最擅長做的事情。
坦白地說,TV瀏覽習慣正在隨著Web2.0的時代發生改變。有了網絡,特別是一切由我做主的YouTube、流媒體電影、收費站點、Facebook相冊之后,大量的視頻數據流向屏幕。用戶如何能夠將所有的需求打包,并錄入個人信息,這無疑是遠程控制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這方便還處于起步階段。
Strategy Analytics(策略分析機構)的電視分析師David Mercer認為,每個人都意識到遠程控制是消費電子行業的蛋糕。有線電視廠商和節目內容制造商都在嘗試跳出傳統基礎的遠程控制模式,尋求一種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術解決方案。
但是,這個探索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特別是附加如此多元需求的遠程控制,既要控制成本(一般說來,每增加一項功能,價格就會提高8-10%),又得限制尺寸(誰都不愿意捧著大哥大進行操控,但過于迷你又很難集成如此多功能)。不過,這條路上終于還是有開路先鋒。索尼就為最新的Google TV設計了一款遠程遙控器。這個遙控器有超過75個按鈕,需要雙手操控。外形酷似當年那些航模愛好者手中的遙控器,的確是不折不扣的大家伙。
曾幾何時,行業都堅信一個不錯的智能機應用可以輕松地解決遠程遙控的問題,正如開篇用Lavoie先生用iPhone演示的一樣。而事實上,如果你在手機上添加了控制TV機頂盒的應用,你就不得不在手機的觸摸屏上,使用虛擬鍵盤對它進行設置。
很多廠商都試圖完成智能機的蛻變,使之成功變身遙控器。網絡連接交換機制造商Sonos,就提供了一款iPhone的免費應用,它的用戶可以使用價值349美元的觸摸遠程控制。幾乎有一半的Sonos用戶通過Wi-Fi網絡享受這項服務。
有些電視機廠商也不甘示弱,三菱和三星都在設計各自的智能機遠程控制器,提供Apple TV和Google TV的專屬應用。而且,手機遠程控制還有個更便利的好處,對于那些丟三落四的用戶,這下不用擔心遙控器找不到了。一撥手機,立馬回音。這非常實用。
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選擇菜單,各種遠程控制技術廠商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制式進行設置。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一個名為Lazy Bones(懶骨頭)的遙控器問世,這個最早的小家伙跟天線TV談好了,用戶可以憑它控制音量。
不久,遠程控制就進入了頻道選擇階段。這是迅速的跳臺,成為不安分用戶的本能。沙發土豆們樂于靠遙控器認識這個世界。
作為硅谷炙手可熱的兩大巨頭,蘋果和Google都把眼光瞄準了頻道選擇市場。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預見到,未來的用戶會希望通過手中的遙控器,從TV和互聯網上搜索他們喜歡的節目,這兩網之間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楚。誰也不會區分究竟是在哪個頻道、哪個網站看到的節目,而是關心什么節目好看、有吸引力。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統計,2015年,美國普通家庭擁有互聯網電視的數量會從2010年的200萬家飆升到4300萬家。
摩托羅拉寬帶事業部主管John Burke認為,用戶對于節目內容的觀看方式正在進化。因此,摩托羅拉為光線用戶提供機頂盒時,極為注重與用戶的互動,這無疑是遠程控制最核心的部分。一個超爽的用戶體驗勝過一切技術指標。
不過,還有些公司對此不以為然,他們不認為智能機是遠程控制的唯一代表。他們把精力放在全鍵盤的延長臂、觸摸屏以及動態感應器,因為這才是遠程遙控的未來。11月份,微軟計劃推出Kinect游戲系統,它使得用戶可以依靠手口控制XBOX播放電影、比賽等視頻內容。遙控器政治,似乎被拋到了一邊。
三星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款全觸屏的高端電視。用戶可以通過屏幕面板上的虛擬鍵盤錄入信息、選擇菜單。同時,它還可以完成投影,使得那些在廚房忙活的主婦們不會錯過心儀的肥皂劇。
但是三星也考慮智能機應用作為遙控的有益補充,Galaxy產品線的各款新機就同時具有遙控器的功能。然而,三菱則認為智能機遙控足以取代面板操控,所以它放棄了面板操控計劃,從而使得每臺電視機降低了幾百美元成本。
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正在想方設法為智能機和平板電腦開發應用。三菱市場部主管Frank DeMartin認為,假如用戶有一部iPad,那將會是十分美妙的體驗,我們不會想要顛覆,而是努力去適應這個流行的平臺。
不過,即使智能機遙控也不是每個人都適用,華盛頓的Chris Igoby于2010年10月買了一部Android智能機,他發現里面有個應用可以控制自家電視。不過,這種高端享受沒有維持多久,他的電池電量很快被消耗掉了。他認為這個應用,的確可以跟遙控器一樣霸道,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手機當遙控器。
針對他的疑問,Lavoie分別對比了iPhone遙控應用,Apple TV自帶的遙控器,以及TiVo的遙控器。他認為,功能的相似性其實是淺層次的問題,廠商更加關心究竟是誰家的應用成為主流,成為標準。這涉及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如果有了統一的行業標準,或許廠商不會介意究竟為誰的平臺提供遙控器及其應用,但是如果沒有統一,那么各自為戰的局面還將繼續。畢竟,為他人做嫁衣的蠢事,是不會給自己贏得利益的。這是行業共識。就像手機充電器除了USB接口,還有自家電源接口一樣。
客廳的戰役還在繼續,每個人都渴望一個專屬的遠程遙控裝置,它可以是手機,也可以是其他終端。就像三星的媒體發言人Scott Baldwin所說,移動應用,讓客人擁有了改變主人對電視的統治權。當技術不再是門檻,禮貌和習慣或許將成為遠程遙控新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