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借鑒企業管理中的激勵機制,分析了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機制構建的原則,提出了通過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團隊薪酬分配制度、培訓制度及競爭制度來構建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機制的體系。
關 鍵 詞:科研團隊;激勵機制;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1)06-0071-02
一、 構建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機制的原則
激勵機制是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體系以及它們所發揮的作用來實現的,激勵方式主要包括:物質激勵、目標激勵、信任激勵、情感激勵、行為激勵、獎罰激勵、競爭激勵、危機激勵等。在高校的科研團隊管理中引入激勵機制, 有利于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科研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但必須從各高校的實際出發, 必須符合科研隊伍的發展規律。
1.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的原則。“以人為本”既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我們開展各項工作必須堅持的原則, 它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對人權的維護。 高校科研團隊激勵機制建設也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應該符合學校最廣大的教師科研人員的根本利益, 并為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所擁護和接受。 激勵的目的是為了調動絕大多教師和科研工作者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 以期達到改善教育教學、 科研等工作的質量, 從而加速實現教學和科研目標。 因此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機制既要對科研團隊進行群體激勵,又要尊重成員的個性,對教師進行個體激勵, 從而調動絕大多數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2. 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重視精神激勵原則。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提出了“基本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物質激勵屬于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屬于最低層次的,卻是最基本的一種需要。 物質激勵主要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激勵激發科研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化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調動高校科研團隊的工作潛能。但是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是更高級別的需求, 因此在對科研團隊實施物質激勵的同時, 更離不開精神激勵的作用,兩者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必須處理好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關系,將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從感情上給予關懷,增加情感的投入與情感的互動, 才能更好地激發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在實施物質激勵的基礎上,讓高校科研團隊從精神上和心理上感覺到在高校中的歸屬感和獻身科學研究的使命感, 能更好地發揮出科研團隊的潛力,激發科研團隊的斗志。因此,高校科研團隊管理激勵機制構建應堅持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重視精神激勵,讓高校科研團隊的內在潛力得到充分挖掘與發揮。
3. 科研團隊激勵與成員激勵相結合, 注重團隊激勵原則。 高等學校的科研團隊是根據科研攻關內容和學校科研發展的需要而建立的科研團體。 建立高校科研團隊激勵機制, 需要堅持團隊激勵和成員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在實施科研團隊激勵中既要激勵團隊, 又要尊重個性,激勵團隊成員,從而使每個成員全身心投入到團隊及科研工作中去。 目前高校科研團隊的激勵中,既存在只注重團隊激勵,忽視對優秀成員激勵的現象,也存在只重視成員激勵,而忽視團隊激勵的現象。 尤其是只注重對優秀成員的激勵, 往往導致出現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團隊或部門利益的現象。 如果成員們對團隊或部門利益不注重,就不可能形成一個優秀的團隊,不可能取得優秀的科研成果。 而如果只重視團隊激勵而忽視優秀成員的激勵, 往往會扼殺成員的積極性。 注重團隊激勵和成員激勵相結合, 培養高校科研團隊的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是高校科研團隊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科研團隊應把團隊激勵與成員激勵相有機結合, 從整體上設計出既做到團隊激勵, 又做到成員激勵的共同目標, 只有這樣才能造就一支高質量、高素質、高標準的高校科研團隊。
二、構建高校科研團隊管理的制度體系
高校科研團隊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整個高校的長遠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高校科研團隊的管理與其在高校科研工作和國家科技創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存在嚴重脫節。 如何構建科學高效的科研團隊管理體系, 調動科研團隊以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促進高校科研團隊不斷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是目前高校科研團隊管理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提高科研團隊管理的素質及管理能力, 構建適合高校科研團隊特定的、 能產生有效激勵機制的制度體系勢在必行。
1. 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團隊薪酬分配制度。企業管理激勵理論認為, 合理的薪酬分配是激勵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決定工作滿意度、激發高校科研團隊工作動機、 增強高校科研團隊的團隊精神等方面同樣起著重要作用。薪酬分配體系是否合理,關系到高校科研團隊管理的成敗。 要使師生在科研中取得較好成績,首先要進行動機激勵,要激勵、激發人的行為動機。其次,當經過努力取得成績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并予以報酬, 實施對人的物質激勵。再次,報酬的公平與否會影響人的滿意度,滿意度高則成為新的激勵,滿意度低則影響工作的積極性。高校科研團隊薪酬分配體系中應充分考慮學校環境、工作目標、工作壓力、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既要體現競爭性,又要具有公平性。在人才國際化的背景下,如何使高校科研團隊發揮出最大潛力, 既具有競爭力又具有公平性, 合理拉開差距的薪酬制度必不可少。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認為:“公平是薪酬制度有效發揮其激勵作用的基礎,只有當人們認為獎勵是公平的,才會產生滿意,激發動機。”因此,把激勵理論運用到高校科研團隊薪酬分配體系建設中, 建立既具有外部競爭性,又具有內部公平性的薪酬分配體系, 對于激發團隊潛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合理的高校管理團隊的培訓制度。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及綜合型激勵理論認為, 個人發展的需要是主體對自身要求或條件不適應而要求達到平衡的一種狀態。個人在物質需要滿足后,又會產生新的更高級的需求,個體發展的需要就會得到激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知識國際化程度的加深,知識更新日益加快。因此,高校必須拿出專門的基金用于高校科研團隊的培訓和再深造,形成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培訓體系, 加強對科研團隊的培訓, 提供機會讓科研團隊成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緊跟科技發展的新潮流。一是通過邀請海內外知名的學者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報告會,為科研團隊成員提供與專家學者交流學習的平臺。 二是派出科研團隊成員參加國內外的學術研討會、交流會,增強對外交流,及時了解本學科最新發展動態。三是為科研團隊成員積極爭取出國或者到高水平大學深造的機會,提高成員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研團隊, 必須建立合理的高校科研團隊的培訓體系,加大進修培訓的力度,增加出國考察學習的機會,開拓國際視野,提高科研團隊的水平。
3. 建立合理的高校團隊競爭制度。競爭是生物學上生物之間的關系之一(無論是同種或非同種,有時也可能是以族群為單位)、化學上的化學反應中有時具有的一種效應、社會科學上的基本關系之一,也是經濟學上的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我們所說的管理學意義上的競爭是為了加強部門與部門、個體與個體間、部門內部成員之間的競爭意識,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提高團隊激勵效應推動力的良性競爭。在高校科研團隊管理中,合理的競爭同樣是一種激勵, 沒有競爭,團隊就沒有活力,將喪失生機。 科研團隊及成員只有增強競爭意識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進而可以認識不足,及時彌補。對高校來講,可以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 從而完善科研團隊管理。因此,在高校科研團隊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合理的競爭體系,有利于打破平均主義,進而激勵先進,懲處落后,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精湛、競爭力強、職業道德高尚、做事踏實的科研團隊。從高校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科研團隊,要采取合適的激勵措施,為開展合理競爭提供一種寬松、公平、和諧的工作氛圍, 提供一個有利于各種人才成長、進步的工作平臺。
綜上所述,高校管理團隊的激勵在既要重視物質激勵,又要重視精神激勵,在合理的薪酬制度下,使團隊激勵的作用最大化,團隊成員的激勵最優化。建立合理的培訓制度, 讓競爭成為高校管理團隊激勵的手段,制定出一套合理、符合實際的高校管理團隊管理制度,從而建設具有高水準、國際化的管理團隊,為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華荷鋒. 高校科研團隊研究:基于虛擬團隊的概念[J]. 現代教育科學,2005(4).
[2]鄧玉林. 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機制研究[D]. 東南大學,2006.
[3]劉正周. 管理激勵[M].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李寧寧. 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的靈魂[J]. 江西教育科研,2005(2).
[5]章榮琦. 論以人為本的我國高校教育管理[J]. 現代管理研究,2004(12).
(責任編輯:盧艷茹;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