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在京舉辦
4月14日至24日,由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與北京古今來文化藝術會館共同主辦的“紅色記憶——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古今來文化藝術館展出。
此次展出匯集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德仝、王恩懷、熊漢中等40余位中國頂級大師的作品,品種豐富作品既有潑彩、青花、粉彩等傳統裝飾手法又有景德鎮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珍珠彩、綜合裝飾結晶斗彩手法完美詮釋了景德鎮這一古老而又獨特品牌的陶瓷藝術。展覽期間有10余位大師親臨現場 向京城的陶瓷收藏愛好者展示享譽中外的制瓷技藝并依據收藏者的收藏方向現場定制不同題材的藝術作品是眾多陶瓷愛好者一個千載難逢的近距離接觸大師、領略神秘的陶瓷文化的機會。
從生活到創作——魏謙銅版畫藝術展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政協上海市長寧區委員會辦公室、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湖北省美術家協會、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美術學院、湖北省美術院主辦的“從生活到創作——魏謙銅版畫藝術展”將于2011年5月20日至6月10日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舉行。
魏謙的銅版畫注重內涵及哲理思考手法寫實但往往又進行超時空的處理在藝術觀念及版畫語言上均有突出性貢獻在新時期中國銅版畫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在學習、借鑒歐洲古典傳統繪畫和現代作品的基礎上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銅版畫在表現形式上擺脫了傳統框架其作品也逐漸達到了嶄新的、比較完美的境界。在他創作的大量作品中記錄著畫家的思想和感情也記錄著他的繪畫風格和技巧的發展、變化。從這些作品里我們還可以看到創作風格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看到他對自己的表現風格的苦苦追求和探索。
大道存真——紀念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誕辰活動
2011年是朱屺瞻先生誕辰120周年,為了紀念朱屺瞻先生的藝術成就及其對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貢獻弘揚其藝術精神,5月20日至6月22日,由上海市政協、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廣局、虹口區人民政府、上海市文聯、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聯合主辦上海市美協、上海中國畫院、虹口區政協、虹口區委宣傳部、虹口區文化局、上海長遠集團共同協辦上海美術館、朱屺瞻藝術館共同承辦的“大道存真——紀念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誕辰活動”將在上海美術館和朱屺瞻藝術館隆重舉辦并展出朱屺瞻先生各個時期代表作品105件及反映其藝術生平的照片和影像等歷史資料,呈現朱屺瞻先生厚重精彩的藝術人生。本次活動側重在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背景中還原朱屺瞻先生所參與的重要社會、文化活動及其藝術在中國美術史研究當中的重要意義。
5月20日,“大道存真——紀念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誕辰活動”將在上海美術館隆重開幕同時將舉行朱屺瞻先生銅像揭幕儀式、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誕辰作品集首發儀式等活動。5月27日起移至朱屺瞻藝術館繼續展出整個活動至6月22日結束。
回歸自然——嚴錫璋彩墨畫展
由上海戲劇學院、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主辦的“回歸自然——嚴錫璋彩墨畫展”于5月11日至5月17日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舉行。
本次展覽展出了嚴錫璋的90余幅彩墨畫作品大多是畫家年屆花甲之后,身居斗室,揮毫潑墨以十個寒暑的心血汗水凝聚半個世紀的從藝經驗在不斷砥礪、突破和升華中創作而成的。“回歸自然清新唯美”是畫展的主題。細膩飽滿的筆觸、開闊深邃的構圖、絢麗濃烈的色彩抒發著畫家對撫育萬物的森林、原野、高山、大海和家鄉田園的熱愛譜寫出一部情感豐富、意境悠遠、格調高雅、華美多姿的“大自然交響樂”:也是一首獻給勇于登攀者、開拓創新者的大氣磅礴、引人入勝的“丹青贊美詩”。
啟No.1-Starting——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巡回展
由中國雕塑學會、常熟美術館主辦中國雕塑學會沙龍承辦的《啟-No.1-Starting——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巡回展》4月7日上午在常熟美術館開幕。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理事、福建省美術館館長游光霖南通中心美術館館長陳曉煒等專程來常祝賀。
開幕式上常熟美術館特邀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吳洪亮和中國雕塑學會藝術創作部部長、展覽總監潘松為觀眾做現場講解。
中國雕塑學會沙龍作為中國雕塑學會的青春板塊以平和的心態、實操的勇氣開始這一態度的實施。坐落在北京798藝術區的這個沙龍以寬松自由的模式給思考者提供了游弋的活水 為青年雕塑家的創造搭建了表演的平臺。從2010年9月開始已連續推出了五個展覽 它們有非常酷的名字:《構》、《質》、《身》、《靈》、《戲》這不是一種系統的分類,而是不同創作狀態的匯聚。這五個展覽是“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的第一期。此項目是為未來而做為可能性而做計劃用三年時間為50位年輕的藝術家提供支持,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形態的傳播方式,對“雕塑”做出青春版的回應。
藝舟行——李以泰作品展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廳、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藝舟行——李以泰作品展”于4月19日至5月3日在浙江美術館舉辦。
李以泰是我國當代著名版畫家、美術教育家。祖籍浙江南潯,1944年生于上海。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華東分院附中初中,經附中高中,大學本科,研究生學習,畢業后留校任教。1980年參加中國美協,1984年任版畫系副主任,1987年赴法國考察法國美術學院專業教學。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浙江版畫家協會副主席。
李以泰基礎全面,基本功扎實,尤以黑白木刻和水印木刻見長。作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個人風格,在國內外深得贊譽,70余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歐洲木版基金會等權威機構收藏。
半個多世紀以來,李以泰與中國美術學院結下不解之緣。為回報家鄉和母校,2010年底李以泰向浙江美術館捐贈版畫、速寫等作品280幅。此次展覽將精選其中的近200幅作品及著述文稿、早年文獻展出。
終局——肯德爾·戈爾斯藝術展覽
由常青畫廊主辦的“終局——肯德爾·戈爾斯藝術展覽”于3月9日至6月26日在常青畫廊舉行這,是南非藝術家肯德爾·戈爾斯在中國的首個個展。“終局”不僅是向薩繆爾·貝克特同名劇本的致敬,也指象棋中的最后階段,棋子所剩不多,每走一步都可能導致一方使另一方處于完全失敗的局面,因此比賽結束。
肯德爾·戈爾斯出生于約翰內斯堡(南非)的一個白人區加爾文宗教家庭,他們是17到18世紀移民到南非的荷蘭人,目前居住工作于布魯塞爾(比利時)。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創作出了多元的作品形態,其中包括不同性質的表達方式:現成品、裝置、錄像、攝影、行為等等。他通過使人震撼和含義深刻的藝術作品向行為規范、道德準則、思維方式、政治和社會制度(不排除藝術世界本身)提出疑問。
北京合璧興陶瓷藝術館舉辦青瓷展
4月23日,“2011龍泉青瓷名師新秀作品展”在北京合壁興陶瓷藝術館舉行。龍泉青瓷以獨創的粉青、梅子青釉色而著稱龍泉哥窯有“金絲鐵線”之美稱,被列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而龍泉弟窯則以晶瑩潤澤的青釉聞名天下被譽為“青瓷之花”。本次展覽匯聚了毛正聰、徐定昌、陳愛明、陳顯林等20余位當代大師創作的青瓷精品200余件。展覽將持續到5月22日。北京合璧興陶瓷藝術館以傳承中華文明,繁榮陶瓷文化為己任專營藝術陶瓷和精品日用陶瓷。這里薈萃了江西景德鎮瓷、浙江龍泉青瓷、湖南醴陵瓷、江蘇宜興紫砂等藝術精品,同時還有高端商務禮品瓷、家居日用瓷及荼藝用具,集博覽交流、收藏自娛為一體,為陶瓷愛好者提供鑒賞、收藏、家居日用和特別定制等服務。
異托邦——江海作品(1990~2010)
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天津日報社、能近公益基金會主辦,馮博一策展的“異托邦——江海作品(1990~2010)”于4月23日至5月8日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舉行。
江海,1961年生于山東青島,1986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版畫專業,現從事專職繪畫創作為天津日報社主任編輯。作為60年代的藝術家,其創作基本上是以社會現實為依據,以批判性、實驗性和具有明確的個人化審美視角,傾力表現社會現實內部的異化人性,以及個體生命在現實存在空問中的際遇。在面對歷史、現實與個人的關系時,則更注重個體生命的精神內質,更強調人性內部各種隱秘復雜的存在狀態。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于5月8日至18日在上海美術館展示。本次展示為巡回展在上海美術館首展之后,將于本年9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示。隨后,展覽也將會在全國以及世界各地的部分重要美術館中巡回展出。此次何多苓巡回展由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領升藝術機構、中國藝術基金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布魯姆畫廊為執行主辦。展覽中除了展示何多苓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名作外,也將呈現藝術家一批從未見世的新近之作。展覽也特邀了中國美術館館長、藝術學者范迪安作為學術主持,著名詩人、文化學者歐陽江河為策展人,年輕批評家亞歷山大、杜曦云作為執行策展人,歡迎您屆時予以關注與光臨。
已過耳順之年的何多苓仍然保持著強烈的創作欲望和對生命的探索欲望,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最好作品將會出現在未來”,這也踐行了一名中國當代“士”人對于文化責任以及對于生命探尋孜孜以求的精神。當然,何多苓僅僅是當下以自己的行動踐行“士”精神的代表之一。我們重提這種精神也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中那些內在的、自足的、樸實的思想價值進行重新挖掘,也希望能夠將它傳達給世界,為新的具有普世意義的精神價值的建立做出中國的貢獻,這也是作為此次展覽主辦方領升藝術機構成立的最高宗旨。“推崇經典、尊重人文”,是領升藝術機構一直秉持的精神,領升藝術機構相信只有建立在人文主義基礎之上的藝術探索和創新,才能真正為文化發展做出貢獻。“士者如斯:何多苓展”是領升機構努力踐行自己目標的行動之一,機構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方面繼續為中國藝術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與空間,另一方面也為中國高貴精神的重塑及良性文化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