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輔民,1961年出生于甘肅慶陽。1982年畢業于西北師大美術系。原蘭州畫院院長、蘭州市文聯副主席,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曾參加第六、第八、第九屆全國美展;獲第八屬全國羹展優秀作品斐,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最佳作品獎。先后參加200i年“水墨本色·當代中國畫邀請辰”,2005年“南北人物·當代中國人物畫學術交流展”,2005年“全國畫院國畫家年度提名展”,“天高云淡·當代中國畫名家康巴寫生展”,“生活之路·紀念黃宵誕辰80周年中國畫寫生展”,“春季新象·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等學術展覽。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出版《王輔民畫集》、《王輔民冊頁》、《王輔民研究》、《傳統紋樣剪紙》(合作)等專著。
“寫意”不僅是中國畫的精神表現,也是中國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積淀的本質精神:“寫意”的形成及其表現方式,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與實踐成果,歷代先賢為此付出了堅毅的努力和巨大的代價。
藝術實踐表明,“寫意”作為中國畫的原則與本質,體現了一種文化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而且惟一能貫通古今而不衰、惟一超越時空而永恒存在的,不是風格樣式,不是筆墨技巧,不是題材意象,而是“寫意”。“寫意”作為一種精神本質的規定,它是建立在對文化傳統,對人文精神最充分地理解與肯定的基礎上的。在思考與創造同在的時代,愈見出中國畫創作中“寫意”的無比魅力和永恒的精神意義。
王輔民的人物畫創作正是在上述意義上體現出其美感特點與價值意義的。在中國畫創作中,能否意識到“寫意”的原則與本質,是關乎作品優劣高下的關鍵。王輔民的作品,在虛實之間,濃淡之間、剛柔之間,筆墨營造的乃是張力彌漫的寫意精神,這使得畫面獲得了相應的形式、結構,力度,節奏、韻律,以近乎抽象的方式表現了人的外在世界,內在心理及相關的觀念意識。
王輔民的作品主要以西部題材為主,重在表現人和他的世界、生命的形態和感性生動的形式,它們在畫家筆下被表現為直覺、感性的“寫意”性。王輔民的寫意風格及其筆墨方式是含蓄與渾然的,是苦澀與和諧的,他以書寫型的長線,短線及曲線等不同的線型變化、筆性變化,賦予線的節奏,韻律的審美性和虛實濃淡的流暢,及由此產生的意蘊美感。看得出,一切都是從寫意出發的,一切都體現著寫意的灑脫與單純,豐富與韻致。細加分析,可以見出,畫家以意象表現為主的用筆用墨方式的特征——展示出其力度的強弱,節奏的快慢,彈性的松緊、韻味的曲直、意緒的疏密、風骨的虛實,及由此產生的生命形式和價值意義。
王輔民的藝術風格表明,西部主題的風情意味與生命狀態,在他那里已被意象化了。物象的實在性,被他意象化為想象的虛構世界,使之具有審美意義;與此同時,也體現出一種創造性,即寫意繪畫的心靈因素與主觀駕馭特點,使生動的生命形式更為鮮明。面對“寫意”,王輔民把它確立為,既是永遠的藝術目標,又是對自我的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他超越了物象層面,作品體現為愈明確的心象特點,畫家也因而從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中獲得解脫而進人心靈自由的境界。
所以,王輔民作品的審美特點,在這樣兩個方面展開:首先是通過作品意蘊,人物意象來表達他對世界的總體性價值評價;其次是通過近乎抽象的意趣、意緒來抒發他對世界的傾向性感受和體驗。無疑,這將使王輔民的藝術前景更加廣闊。
(責編 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