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筆畫這一傳統畫體的當代表現上,每一位畫家都有不同的關注點與獨特的方式。一些畫家關注于現實題材的表現,希冀從當代人的生活狀態中揭示社會問題:一些畫家熱衷于技法的開拓與新材料的運用,注重畫面效果,試圖對傳統技法和程式有所突破;還有一些畫家汲取傳統工筆畫慣用的語素,并適當地融入工筆畫以外的技法,表現當代人的審美追求和心靈深處的意象。
作為工筆畫家,白雁借助中國工筆畫程式化的手法,以平面化的處理和統一而富于變化的色調,使畫面傳達出一種詩化的意境。讀者欣賞她的作品時,總能從純凈、和諧的畫面中找到可供心靈呼吸的空間。這種詩化的意境不僅傳達著畫家內心的真實與所需,同時也吸引著生活在喧囂都市與現實壓力下的人們。
從早期的宣泄性到現今畫面的平和感,畫家不僅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了歸宿,也為自身的藝術創作找到了合適的落腳點。
白雁近年來的作品多以描繪少女為題材,她筆下的少女,寧靜而時尚,純潔而帶有淡淡的憂郁,表現了一種高雅而永恒的美,這是畫家在對女性感性觀察后的理性思考。
畫中的技法表現,采用了傳統的“游絲描”,這種描法最適于表現女性的細膩與柔美。然而,畫家又賦予其新的時代特征。她將線條進行妥善的裝飾化組合,在繁密與疏簡、綿長與短促、彎曲與筆直的對比中,體現出簡單線描法之下線條的復雜變化,并于變化之中取得和諧統一。畫家的構成意識或是突出在畫面,或是隱含其中,完全出于畫家內心的感受和意愿。例如,《清風》與《漫步》中的墻,《落在手上的鳥》與《郁金香》中人物身后喧鬧的都市,畫家都寓意其中,以傳達出畫面的意境。許多畫面看似平淡無奇,卻融入了多種表現技法。畫家適當選用巖彩畫顏料,運用粗顆粒形成的自然肌理效果來增添畫面的厚重感。雖然是工筆畫,畫家并不排斥水墨技法的運用,以尋求意外的效果。
中國工筆畫的色彩,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唐的瑰麗、宋的典雅、元的清逸,體現著古人的色彩追求。白雁十分擅長運用色彩烘托意境,營造出極為雅致的色調。她吸收借鑒了西方繪畫色彩規律,喜歡運用純度較低的類似色為主色調,并輔以小面積的純色對比,使得畫面在統一的色調下,又具有豐富微妙的變化。畫家弱化了線條,用淡墨線勾出輪廓,以助于色彩的銜接與表現。畫家所運用的色彩,雅而不俗,洋而不揚,和諧地統一在畫面之中,給人以希望與安定之感。
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意境的傳達,取決于藝術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白雁的工筆人物畫傳達出的意境,是畫家歷經40佘年生活感悟后所追求的境界。這種詩化的意境,有別于傳統文人畫的題詩作跋,是畫家將詩意的抽象美通過線條、色彩、造型等形式因素的巧妙組合所營造出的藝術效果。高雅的格調,反映出畫家的審美修養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與民族精神的全面把握。
總的來說,白雁摒棄了前輩畫家造型上一味的寫實和色彩上單純的平實厚重,把筆法與線條本身的裝飾趣味融入畫面,并著眼于色彩對畫面情調的烘托。略微夸張變化的造型既顯得自然貼切,又調動了觀者的感受。她作畫一絲不茍,但是畫面毫無匠氣之感。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白雁在藝術創作的實踐中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