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西山樓繪制巨幅中國畫《富貴常青》后,從北京回杭的中國民族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杭州蘭亭畫院院長金曉海,又忙開了。應天津楊柳青出版社之邀,繪制蘭竹教材;承接了由中國美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大為領銜出版的《當代十大名家》畫冊的創作任務等。
今年48歲的金曉海,上世紀90年代在花鳥畫界初露尖尖頭角——在中國美協和臺灣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書圣杯”國際書畫藝術大賽上名聲大振,創作的25米長的國畫《百蘭圖》獲得最高獎,他由此被畫界譽為“蘭花才子”。之后,金曉海汲取前輩精華,潛心鉆研,他的花鳥畫技藝日臻成熟,得到畫界肯定。目前,他的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城樓、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國務院會議中心和毛主席紀念堂懸掛和收藏。
生于臨安農村的金曉海,從小就對連環畫和古書上的畫作愛不釋手,他8歲學畫,課余臨摹《芥子園》畫集。1981年,金曉海求教于中國美院陸抑非教授,專攻花烏畫。1989年攻讀于美院國畫系,為他的藝術創作之路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金曉海傳承前輩畫家畫格畫品,所畫作品自成風貌,并力求創新。他畫“四君子”梅蘭竹菊,既師古人、師造化,又不拘泥傳統;既師法度、師俗規,又求奇求變,獨創傳統畫作技藝。他畫竹時,先用淡墨逐節畫出竹竿,以稍濃墨出節順節而出枝,后以墨筆揮就竹葉,深墨為面,淡墨為背,虛實相映,如燈取影。畫中物象,靜動變幻,交相輝映成趣。
金曉海畫的蘭花,出神入化,千姿百態。畫蘭花,難能在清麗,可貴在清朗,是畫家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的體現。他畫的蘭花總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或兩三叢,或盆栽,或泉邊巖叢中,婀娜起伏,臨風裊裊。其蘭葉圓轉、翻折不著痕跡,運筆柔中帶剛,一筆下來,正側翻轉,干濕濃淡,陰陽相背,盡合蘭花的物理情態,且筆筆飽滿不落俗套,近前似有芬芳留香。
最近,金曉海為新落成的國務院西山樓創作的巨幅國畫《富貴常青》,以松、竹、蘭、牡丹、凌霄、紫藤6種植物為畫作的主體,所繪景色郁勃新奇,構圖新穎自然,筆墨縱情瀟灑,充分展示了他的藝術創作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