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9月,我作為關西日中和平友好會訪華團的一員,訪問了浙江省。盡管我與中國的交往始于1991年初次訪華之時,近20年的時光已經流走,但訪問浙江省則還是首次。迄今為止的訪華,多為友好交流和觀光。此次則抱著明確的“商務訪問”的目的,與15位企業界人士一起訪浙。
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前往賓館的道路,交通非常通暢,道路兩側滿是田園風光和嶄新時髦的3層樓農居。從接待人員那里得知,因為道路擴建的緣故,這些房子都將被拆除。而這些房子3年前才蓋好,也就是說3年前尚無道路擴建計劃,換言之浙江省正以超出3年前預測的迅猛速度發展著,這令我驚嘆!
訪問中,印象最深的還是阿里巴巴公司和義烏小商品市場。直到參觀一個月前才竣工的新公司大樓時,我還從沒聽說過有阿里巴巴這么家公司。我首先被壯觀的新公司大樓震驚了。還得知該企業擁有數千名員工,平均年齡為23歲,真是家年輕的企業。10年前18人開始創業,現今已成長為一家全球矚目的企業。接待我們的錢江峰用一口地道的日語向我們做了介紹,他的說明詳細易懂,就連對因特網的影響力毫不關心的人聽了也能明白。我感覺到他不但熟識阿里巴巴的政策方針,還有一種身為阿里巴巴一員的自豪感。
“讓生意不再難做!”突破迄今被一部分大企業壟斷的商業模式,通過因特網,也能讓中小企業把自己的產品賣給全世界的消費者,而且還能因此創造雇傭機會,這是當今社會最希望的事了。
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如果不親眼目睹,你就無法明了它為何產生,又預示著將來的什么。參觀市場既不能全部看,也不能抱著目的意識去看。但是,我確實感到,今后隨著商品質量提高,購買力得到刺激,她會成為全世界的一大潮流。阿里巴巴也好,義烏的小商品市場也好,發展的關鍵在于擁有龐大數量的中小企業的商品。網上信息和巨大市場的現貨展示,雖有區別,但去了市場,就能便宜地買到想要的物品,對顧客而言也算是最大限度的服務。
假如義烏市場與阿里巴巴引以自豪的商品與價格信息的檢索能夠一體化,那無疑是件了不得的事。兩家企業的共通之處,在于創造新的模式,拓展巨大市場。中國的產品出口和以巨大的國內市場為依托的經濟發展還將持續,浙江省擁有的爆炸式的能量,或將在其中發揮自己的核心作用,這一點是我切實感受到的。
當然,為了營造高品質的社會環境,需要基礎建設的充實,更重要的是軟件方面的完善。基礎建設的技術吸收可能立竿見影,軟件方面的完善則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發展過程中各種問題都會陸續出現,在正視現實并一一克服的時候,我覺得日本的經驗和累積的技巧或許能派上大用處吧。
鏈接:作者大倉·裕生于1947年。1991年開始,作為日中和平友好會成員十幾次訪華。2002年任常好有限公司社長,2004年擔任日中和平友好會會長,2008年起擔任日中和平友好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