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公益在隨手點擊下完成,易寶支付通過自身的平臺讓公益成為一種大眾行為。
打開易寶公益圈的網站,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捐款列表。2010年12月26日的最后一位捐助者是一位叫“Sa”的網民,他(她)向廣東省慈善總會捐助了2.99元人民幣,點擊旁邊的“捐款證書”,由受捐單位發給這位網友的電子版致謝證書赫然呈現。證書中寫到“一個人的力量,溫暖、微薄、不可或缺!億萬人的力量,熾熱、鴻博、勢不可擋!”
作為國內第三方網絡公益服務平臺,易寶公益圈是由易寶支付于2008年5月創建。它整合眾多愛心商家、網友、銀行,打造了互聯網時代慈善公益的新模式。如今的易寶公益圈已成為4億網民關注公益、獻愛心的首選網上捐款渠道。
“易寶公益圈能夠通過易寶支付平臺實現快速發展,是因為我們的主營業務是在線電子支付,很多民航購票群體、保險代理及個人支付群體等都會通過我們的平臺完成交易過程,大規模的流量,促使我們成為推動網絡公益的基礎。我們考慮以電子支付推動網上捐款和互聯網公益事業發展,改善主要以企業和名人做公益的傳統公益模式,從而實現‘人人可慈善’的互聯網創新公益模式。”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說。
據統計,截至2010年11月底,易寶公益圈已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李連杰壹基金、北京紅十字會、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華僑基金會等二十余家公益機構入駐,并累計為27家公益機構、88個公益項目募集善款約2240萬元。
鏈通上下 “長尾”的平民公益
“在線支付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產業鏈很長,牽扯了很多方方面面,包括銀行,包括商家、用戶、運用商。”余晨表示,隨著網絡時代的延伸,通過網絡實現交易已成為大眾購物、購買服務的首選渠道之一。作為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易寶支付本身的業務模式就是鏈通企業與消費,這也注定其必然要面對眾多的上下游群體。
“易寶支付的運營方式,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公益與業務是否可以同步。”余晨認為,就美國而言,每年有85%以上的捐款來源于民間,即社會公益主要的資金來源不應是期待20%的巨富,而是應該來自于普通的老百姓。而公益與網上支付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姐妹,通過我們的平臺來做這件事更具有優勢。“一個富人捐100萬,不如100萬個人每人捐一塊錢更有價值。”余晨認為,易寶支付的業務特點正是推動易寶公益圈成型的關鍵。而只有社會公益深入人心,公益事業才有發展的前景。
易寶公益圈能夠成功的關鍵更在于對長尾理論的有效運用。所謂長尾,是網絡時代興起的一種新理論,由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它的核心是當人、物、渠道、場地等達到無限數量的龐大時,許多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就會有最大的收益體現。
“如國際知名的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就是以個性化定制的廣告體系(AdSense)為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型網站和個人服務,將這些數量眾多的群體凝聚在一起,并形成了一個利潤非常可觀的最典型的‘長尾’公司。”
而將“長尾理論”結合在線支付,推動網絡公益就變成一件異常簡單的事情。
“例如客戶通過易寶支付向保險公司、航空公司等支付款項而進入易寶支付的網站后,客戶就能看到易寶公益圈的存在,捐款根據個人愛好隨手點擊即成。”余晨認為,“一旦有機會,大家都想做好事。易寶公益圈就是一個能給大家擁有這種成就感的平臺。”
如今,擁有二十余家公益機構的易寶公益圈,能將經過支付平臺的“流量”直接轉入公益圈,再將客戶隨時捐助的款項第一時間存入對應的受捐單位的賬號。本文前述中“Sa”給予廣東省慈善總會的捐款就是這樣實現的。
“這些聚少成多的東西,聚集起來,這個力量會很強大,我們的網上有90%以上均為1000元以下捐款,10元、5元捐款每日都有,最低捐款甚至1分錢。而即便是這樣的捐款,也讓平臺的總額累計超過2240萬元。”
據中華慈善總會統計,中國每年的捐助大約75%來自國外,15%來自中國富人,僅有10%來自平民百姓。而在美國,10%捐款來自企業,5%來自大型基金會,而85%來自民眾。由此來看,在中國“平民公益”仍屬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巨大。
公益 不能做成一個“黑箱子”
“公益應該像魚缸中的魚那樣清晰可見。”但很多情況下,有著公益心態的人將自己的捐款捐給眾多的公益組織,然而后續款項使用情況卻無從知曉,也很少能根據自己的期望進行定向捐款,錢用在哪里,怎么用的?
2008年被譽為中國公益元年,這一年的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國內外民眾的廣泛關注。此時已運行了近4年的易寶支付,適時向大眾提供了最廣泛的在線捐助平臺,將捐助重點指向汶川,易寶公益圈短短兩周之內就募集款項超過1800萬元。
與其他網絡捐助平臺不同的是,易寶公益圈在支持汶川的活動中,同步在網上發布了一項調查,讓網民自主決定這筆錢重點用于哪一項救助或援建項目,讓捐助者參與并“看得見”款項應用。
“所有捐過錢的網友,可以在網上投票表態,更愿意把這個錢用在哪,是用在四川,還是甘肅,還是陜西,是用來蓋衛生院、康復中心,還是學校。”余晨說,這些錢在易寶平臺沒有任何時間的滯留,都是直接轉入對應的公益機構的賬號,而同時捐助者也能看到自己的錢將如何使用。
根據投票的結果來決定錢的去向,讓捐助者更有參與感,在易寶公益圈中,一直延續著類似的做法,就像電子支付一樣,每一筆捐款你都可以看到,每一筆都是可追溯的。
余晨認為,“做公益最好是可監控的。很多地方都有捐款箱,但你很難知道這些錢是怎么使用的。我們希望通過網絡,給用戶一個交互的平臺,持續的反饋,公益不能做成一個‘黑箱子’。易寶公益圈將聯手更多的品牌公益機構,積極的推動公益‘透明化’。”
做公益 就不要想著功利
關于易寶公益圈網頁的呈現方式,在易寶支付內部還曾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插曲。易寶支付市場部人員曾向其CEO唐彬提交關于公益圈的改版方案,其中一項就是捐助者的排名方式,將提供更多捐助的人的名字放在前面。“我們起初的想法是將每周的捐款進行排名,從多到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網友的捐款情況,從而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公益募捐。”易寶支付市場部相關人士說。
然而,唐彬在看到這份提案后,當即“震怒”,將提交方案的相關人員一頓“痛批”。他認為公益沒有等級,無論捐一分錢還是捐一萬元,都是一份公益心態的體現,做公益不應強調捐錢的多少。
因此,在易寶公益圈的捐款列表中,從未出現過像其他捐助平臺那樣的捐款額度排名。無論捐助多少,都以捐助時間為準,讓每個人清楚地感受到在這一平臺錢多錢少是第二位的,參與、支持、公益心態的呈現才是第一位的。
公益不求名利,這在易寶內部的員工交流中,亦有呈現。“某些公司是偶爾的公益行為,包括部分上市公司以公益基金的呈現形式,而易寶支付將公益作為日常業務的一部分。”某易寶支付員工說。
“做公益是純粹的,雖然它也是品牌的一個元素,也是在營銷一種東西,我們也確實是在交易過程中,將人們的消費與公益連接在一起,但是我們永遠不會把公益與商業等同而論。”余晨認為公益與商業業務之間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不能混為一談。
“不僅在公司主營業務上我們與易寶公益圈平臺嚴格區分開,同時相對于某些公益組織3%~5%的手續費用,在我們這里也是不存在的,易寶公益圈做這些全都是順手行為,我們為所有合作公益機構提供‘零費率’通道支持,不需要任何手續費。同時,這種方式也避免了很多人因10元、20元的小額捐助而跑郵局、跑銀行、跑公益機構等問題,在易寶公益圈,只要點點鼠標就完成了。”
如果說做公益給易寶支付帶來了什么,余晨的感覺就是“建立了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員工能覺得更有成就感”。
解讀易寶支付
EW:摒棄傳統步行、郵寄捐款的方式,將公益捐贈結合線上支付,讓公益在隨手點擊下完成,與此同時也讓公益成為一種簡單、明了、操作便捷的大眾行為。
ET:一方面是人數眾多的普通網絡支付用戶,一方面鏈接眾多公益機構,易寶支付通過自身的第三方平臺織成了一張巨大的線上公益網。
GO:鏈通國內外眾多公益機構,與其合作的NGO數量愈加龐大。
(無窮大的力量):點滴凝聚是易寶公益圈打造平民公益的目標,網絡空間有多大,易寶公益圈的發展就有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