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喜歡在哪個國家度假?”
如果把這個問題提給上帝,你認為上帝會如何回答?
“在那里度假,哪兩樣東西會讓你依依不舍?”你想上帝又會如何回答?
呵呵,別以為我會不自量力替上帝回答,但是上帝的眷顧之地在哪里,相信許多人都和我有著相同的答案。在我眼里,希臘就是一個讓上帝特別眷顧的地方,而中國人通常會用四個字準確描繪這樣的地方:得天獨厚。
但凡物產豐富之地,食物多以突出食材本味為特色。這種風格喂養出嘴刁的當地人,也讓廚師輕易不敢在食材上偷懶(到廣州吃一遍就會深有體會),希臘菜也不例外。在西餐這個大家族中,希臘菜算不上最輝煌繁復的那一支,卻一定是崇尚新鮮、充滿活力的那一派。無論是早上的第一杯咖啡還是正餐的海鮮大餐,樣子看上去似乎沒那么多追求,材料和制作過程卻一定是無比新鮮和一絲不茍。橄欖油像天空一般純凈,檸檬汁清新芳香,希臘人用起餐來十分瀟灑——盛產才能如此“揮霍”。此外,希臘菜比起其兄弟姐妹來還摒棄了不那么健康的黃油,許多有嚴苛卡路里飲食要求的人都會在希臘菜里尋到符合自己健康理念的所愛。
抓住精髓往往是體會特色的最簡捷辦法。吃希臘菜也莫不如此。從希臘沙拉開始到希臘甜點結束,中間一道羊肉、牛肉或海鮮的主菜,再加上一瓶希臘紅酒,就足以領略希臘菜的真味。
時蔬的新鮮、豐富體現在希臘沙拉中就是黃瓜片必須清脆,生菜始終挺拔,彩椒、洋蔥鮮甜,腌橄欖味道正宗,Feta奶酪更是必不可少。無論是油醋汁還是其他醬汁,新鮮、清新不僅是味覺的準則,也是視覺的準則。就連佐面包的蘸醬也濃縮了希臘人幾千年的美食智慧。有希臘面包的地方就有蘸醬。
木莎卡(Moussaka)一定要嘗,因為在希臘它太有名了,有名得就像北京烤鴨之于北京。制作很繁瑣,要把碎羊肉(或碎牛肉)、茄子、番茄等一層層烤,再一層層疊加,最后將派皮和Feta奶酪放入烤箱再烤上2個小時,是道名副其實的功夫菜。西方人對羊肉向來很是講究,凡用羊肉制作的菜肴多不會敷衍,所以如果你能接受就會喜歡。
還有一道小小的驚喜,就是來一點號稱希臘國酒的烏宙(ouzo)酒——茴香酒,加一點冰塊,啜上一口,烈,濃烈的甘草味會讓你一下子有點蒙:欸,好像小時候在哪里喝過啊?呵呵,咳嗽糖漿啊!這種酒42°,混合了不同的酒精,調有蒸餾花椒和小茴香,隨酒而上的一杯白開水可以讓你自由稀釋。
有點邪的是希臘咖啡。希臘人將磨得極細的咖啡粉直接倒入有柄的銅壺中,加入一大匙砂糖,注入熱水,然后置于火爐上加熱,沸騰后舀去上層的泡沫,倒進咖啡杯中,喝完咖啡后杯子里會留下厚厚的一層咖啡渣,把杯子倒扣放在咖啡盤中,希臘人會根據咖啡渣流下來的形狀占卜未來。每個希臘人的一天就是從這杯甜蜜的咖啡開始的。
大概希臘人不愿意愧對上帝的眷顧,所以他們盡情享受賜予他們的天空、海洋和大地,不舍予人,所以在中國我們看到希臘過來的東西不算多。在北京,正宗的希臘餐館也就那么寥寥的3家,其中2家還是同一個主人。主人之一就是正宗的希臘人(中國姑娘嫁了個希臘女婿)。所以,當你走進雍和宮西門對著的五道營胡同59號Argo Restaurant(朋坐西廚堂),坐下享用就好了,不管多濃的樹蔭還是多厚重的中式屋頂,只要一盤沙拉端上來,就會品嘗到希臘陽光的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