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業20余載,任偉光四下輾轉易主,如今執掌進入中國市場僅半年的HTC,“后發制人”能否制勝,今年將是他職業生涯中尤其重要的一年。
任偉光履新HTC(宏達通訊有限公司)晚了些,但也許恰逢其時。
彼時的HTC勢頭正猛,5年來市值翻了30倍,其Android系統的手機銷量搶占了Android智能手機的半壁江山。憑借其“謙和中見卓越”的特質,HTC正把全球通信市場攪得風生水起。但不容回避的是,它在中國內地市場還并沒有贏得廣大消費者的認知與喜愛。今年年初任偉光加入HTC,出任中國區總裁,正值公司急需熟悉中國內地市場和渠道的人才之際。
任偉光自然被HTC賦予厚望,就如同業界對HTC寄予的期望一樣,壓力與聲望一樣蔓延。HTC要“后發制人”,面臨本土化、品牌、渠道等多重考驗,今年也將是任偉光職業生涯中尤其緊張的一年。
變化是事實
創新即常態
“有什么新的idea?”就算是在記者面前,談到idea一詞,任偉光的眼里也迅即閃出異樣的神采。一些時候,這是他和同事們的見面語。
任偉光基本是一個閑不住的人,要么就自己在想點子,要么就在詢問別人有什么新點子。1997年,他邁入諾基亞的大門之時,手機行業才剛起來,而今在手機行業打拼多年后,他成為這個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之一。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任偉光流連于各種新奇感,樂于參與各種創新,無論是否是自己的idea,他都樂意參與。
任偉光本身是一個很愿意創新的人,很享受各種變化的過程,但他的角色變遷使得其飽受爭議。
從諾基亞到西門子,再到摩托羅拉、怡亞通、LG,再到HTC,任偉光的每次轉身都能引來業界關注,有評價甚至說他的跳槽率堪比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這其中,夾雜著傳言,伴生著調侃。
常處于“昔日的東家,如今的對手”此類考驗中,任偉光并不愿意分身回應質疑。他直言,變化是事實,但是否有責任感,他的每一個老板都比外界更清楚?!霸谕粋€圈子里兜兜轉轉,一個電話就可以查到我過去是在做事還是混日子?!比蝹ス庾猿白约菏瞧髽I的螺絲釘,肯定用在了位子上?!安粫晕铱吹煤苄?,也不會自我膨脹?!?/p>
去年,這位職業經理人在LG展示了壯志:用三五年時間將LG打造成為智能手機領導者……LG不斷在嘗試創新。早前,他在摩托羅拉也曾發出豪言:摩托羅拉要用創新的科技再造輝煌。
任偉光慣常把所有的激情投入到每一次工作中?!癏TC后面的產品會更有趣?!闭勂鹦庐a品來,他神采飛揚。
創新是一種常態,一定要創新。任偉光認為,手機市場也天天變,老一套不一定適用于新的一套。就算是做到市場第一,也不要等人家來把自己打敗,要自己打敗自己。
在親眼目睹一些大公司經歷天花板的困境之后,任偉光認識到那種畏首畏尾,不能再改變的嚴重性。如他所說,這個世界是開放的,你自己不打自己,有人來打你。“精力要分出來,自己挑戰自己?!被谶@種動力,說話間偶爾中英文夾雜的他是一個常把idea、創新掛在嘴邊念在心里的人。
這其中,“關鍵是人,人很重要。”HTC首席執行長周永明慣常與任偉光如是談起,世界都在變,但必須是人去推動,所以HTC把人才看得很重。任偉光說:“人才我們要求的是,不斷創新。給他一個創新的環境,沒有條條框框?!?/p>
鉆于創新、長于設計的HTC,自成立以來,已發展出強大的研發能力。任偉光也被HTC的創新精神所折服?!斑@是一個很重視工程師文化的公司,允許失敗,很講創新?!彼Q自己有幸參觀總部的工程師辦公室,感覺就是不一樣,很放松,很年輕,流程簡單,環境很活,很開放,平面很寬。但他又是一個不善言談的人,形容不出不一樣的具象在哪。他或許更是一個實干專家。
后發制人
0.5秒也不能慢
“若不做自己的品牌,可能我們現在已奄奄一息了?!?008年歲末,HTC首席執行長周永明在接受《數字商業時代》記者采訪時曾如是感嘆。
一年半后的2010年7月,這家由代工蛻變為自主品牌的企業在中國內地智能手機市場的登臨姍姍來遲。割據戰早已拉開帷幕,促銷季悄然過去好幾波。
業界有太多疑惑,任偉光本身也有很多疑惑。為什么不做千元智能手機?甫一上任,他把問題帶給周永明,照理說做代工出身的HTC在技術上應該不成問題。他得到的回答是,“你可以認為HTC沒有能力做,也可以認為HTC不愿意做?!?/p>
HTC的底線很明確,堅決強調品牌價值,這一追求不可僭越。它把高科技品牌的用戶體驗放在首位,希望用戶不斷有驚喜。若做出千元智能手機,那么受制于各種限制,其某個反應可能會慢一籌,比如本來一個馬上能反應的鍵需要0.5秒才反應。HTC堅決不讓這0.5秒削弱自己品牌的價值。
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甚至對每一款新產品都冥思苦想了一個獨特的名字,而非簡單地型號化。這家企業被業界戲稱為“起名大師”。
有底線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要有個底線,哪怕錯過了先機。HTC執拗地要做一個后來者。
任偉光這個HTC的后來者同樣被賦予了厚望。他的適應期很短暫,匆匆數月,在迅速熟悉了這家總部在臺灣的跨國公司的文化之后,開始把自己的本土化理念運用到HTC的市場和渠道建設當中。
身為通信業的老兵,任偉光對中國內地市場了如指掌。他信心滿滿地暢談道:公司沒有太多體系,白紙化的公司,正好去改變它。
在一次與周永明的談話中,任偉光半開玩笑地說:我覺得今年HTC的勢頭不管怎樣,業績肯定是增長的。但一年以后,業績增長多少不代表任何問題,誰做都增長,因為整個HTC的勢頭已經在增長。“如果我相對有能力,那么我更核心的是把基礎打起來,為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的增長做好鋪墊。”他甚至宣稱:“如果有一天我在HTC失敗了,那一定是我自己的問題?!?/p>
當下的HTC,正加大力度突擊各大市場,日前是社交手機和平板同時重磅推出。率先在巴塞羅那電信展上亮相的HTC社交網絡手機,將隨后登陸中國內地市場,HTC“社交手機”上的社交網絡專屬鍵將會被賦予全新的中國特色。此外,HTC的平板電腦產品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本地化研發,這也許會對已狼煙四起的市場帶來期待。
作為追趕者,HTC注重方式和方法,藉以早前與谷歌等的合作,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為手機業成長最快速的企業之一。它深諳“借力之道”。4月伊始,HTC果斷邀請三星手機的“創業元老”董辰京加盟并委以重任,其對中國市場的志在必得更可見一斑。
但HTC在中國內地市場面臨的風險和機遇甚于往常,能否順利“后發制人”,這是關鍵的一役。對于頻繁游走于各大通信公司的任偉光來說,這也是考驗他的關鍵一役。
來自大洋彼岸的一個利好消息是,去年第四季度,HTC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超過蘋果和RIM,成為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這給了HTC信心,也給其中國市場賦予了更多要求與挑戰。
走出小眾
打出一個華人品牌
不止是要與蘋果媲美,打一場漂亮的后來者的戰役,成為時代的弄潮兒,HTC同時也有一個宏大的愿景。自HTC董事長王雪紅到周永明,大家的愿景都相當美好,希望能打造一個以華人為主的世界級高科技消費品牌。
這一點令任偉光心潮澎湃,“能夠有機會參與,把這個華人的品牌打出來,變成世界的一流大品牌,就是我一生中難忘的經歷,也是一個榮譽?!?/p>
HTC的上升潛力被廣泛看好。眼下,說起HTC,在業界已然響當當。但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在中國內地HTC依然小眾,其品牌認知度只有60%。而其他大部分在中國經營的品牌,都能達到最低90%。
品牌推廣在未來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如何在個性與自我間平衡,怎樣去真正贏得用戶的認知度和喜愛度,這也是眼下任偉光考慮較多的問題。用戶體驗中的弱勢環節容不得忽視。其功耗大、費電的弱項,折射出能力上的不足,與之相匹配的自主研發能力需求迫切。藉以其“用戶為王”的不二原則,如何真正感動消費者是當下的首要任務。
同時,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來,直到現在,HTC在渠道建設方面尤其薄弱。長于借力的它,與中國內地運營商的合作之路卻走得很艱難。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是“難攻的高城”。而在零售終端方面,它更是單薄,其零售渠道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諾基亞、摩托羅拉們。要完善從運營商定制模式到零售渠道能力建設的環節,時間緊、任務重?!敖K端的推廣,是我們目前最復雜的一個工程?!痹谶@些方面,需要任偉光去“發力”主攻。
雖然HTC的市值一路飆升,記者截稿之時,它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市值僅次于蘋果的手機制造商,但產品側重于中高端的HTC想要擊敗產品線完整的諾基亞絕非易事。
眼下,諾基亞放低了姿態開始走合作路線,與微軟抱團以求自救。三星與摩托羅拉也在奮起直追。而面對中國市場,HTC要想拿下國內二三線城市的占有率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市場耕耘才有可能實現。
HTC究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行走路線?能找準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嗎?任偉光能否充分“發力”?中國內地智能手機市場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但HTC只能說是處于自主品牌的起步階段,還處于探索過程。面對眾多掘金者前后夾擊,其前途尚未可知。
“是的,我們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一步一步走?!比蝹ス庖舱J識到,不能麻木地看意愿。HTC也失敗過很多次,并非一直都在高歌猛進,并非每一項都成功。但他相信,HTC成功的機會很大,能做世界一流的品牌。這位講話語速徐緩,普通話并不太標準的HTC后來者表現出了鮮有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