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各色人等也就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圈子中。
圈子是什么?
圈子,是一種文化,一種時尚,同時,也是一種價值,一種人脈。
“小品王”趙本山在被問及為什么要跑到長江商學院去進修時,他毫不掩飾地回答:“為的就是多認識點大企業的頭頭!”
可以說,在中國做生意,不但需要能力,更重要的是——圈子。
圈子是什么?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一個君子圈子;清朝中期的“揚州八怪”是一個書畫圈子;“寧波幫”是寧波商人的金融、創業圈子;第一財經頻道的波士堂,將參與節目的BOSS們發展成一個圈子……不管科技怎么進步,人還是擺脫不了遠古時期群居生活的心理需求。所以,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人與人之間,形成各種各樣的圈子。
注重人脈關系的中國國情告訴我們,商界的頂級成功人士,都是“圈地英雄”:李嘉誠的身后,既有長安俱樂部,又有京城俱樂部;馬云是江南會的發起者、組織者,柳傳志既是泰山會的先驅,又是阿拉善SEE的鐵桿會員,馬、柳兩人又同時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和華夏同學會的會員;拍電影的王中軍,以前的圈子主要是演藝圈,為了尋找拍電影的贊助伙伴,最近在亞布力論壇、數字中國等不同的企業家圈子十分活躍;就連史上最牛、擁有私人飛機的“小品王”趙本山,也親自跑到長江商學院進修去了等等,人與圈子、圈子與人互相交錯,千絲萬縷,形成一個龐大的“圈子世界”。
笑談間 成就商業奇跡
據《中國財富圈》一書策劃人劉玉蒲先生介紹,中國頂級財富圈子成員,每個人背后都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團,位居一個行業的前列,比如泰山會柳傳志的聯想集團、江南會馬云的阿里巴巴、丁磊的網易等,即使最普通的商學院類的圈子,通過交流生意,探索新的投資、管理之道,“圈友”間強強聯合,抱團發展,成就大生意的事情屢見不鮮。
據知情人士透露,愛國者贊助《集結號》就緣于一個圈子活動現場,當時王中軍對馮軍說:“我們也合作一把如何?”馮軍說:“行啊。”三兩句話就談妥了。《集結號》總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當年票房就突破1.8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戰爭大片。
泰山會,原名泰山產業研究院,成立于1980年代,是最早的民營企業家圈子。1990年代初,會員們普遍遇到一個貸款難的問題,于是突發奇想:是否可以創辦一家民營企業自己的銀行?大家討論了一番后,擬出一個方案,由時任全國工商聯主席的經叔平向國務院遞交,結果,銀行真的辦成了,它就是今天的民生銀行。
當年,民生銀行的籌辦組就設在泰山會,其首期啟動資金共12股,而泰山會就籌集了8股。如今,民生銀行董事會的名錄仍可看到泰山會成員的身影,比如副董事長盧志強、董事史玉柱等。
名噪天下的飯統網,同樣發跡于圈子笑談間。
據飯統網CEO臧力后來回憶說,當時是2003年7月,他們中歐商學院某一高管培訓班的100多名同學要聚餐,卻找不到地方。他敏感地捕捉到商機,互聯網定餐服務的構想一經提出,圈子里絕大部分人都說:“好啊好啊!”最有趣的是,不久恰逢論文答辯,他又將此一構想做成論文答辯項目演練了一遍。演練證明該項目可行,臧力立即從國際電視總公司辭職,聯合幾位志同道合的“圈友”,籌集資金100萬元,組建了飯統網。
如今,飯統網覆蓋全國60多個主流城市,每日為數萬消費者提供免費訂餐服務,成為中國餐飲行業的時尚風向標。
而將圈子商業奇跡發揮到極致而又另類的,非胡潤莫屬,這個年輕的英國人,在地球上跑了一圈后,來到中國,先是將中國的富人們排出一個富豪榜,然后將富豪榜變成一個高端圈子,再然后在圈子效應下組織發起更多商業活動,白手起家,開創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從1999年推出中國第一份胡潤百富榜到如今,轉眼間十二年過去了,中間經歷過約不到一個富人到很多老板或高管都想傍上他的圈子的轉變。如今,與中國富豪交談甚歡、交情甚深的胡潤,不但將家安在了中國,還放出豪言——“胡潤百富榜,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中國百年企業的招牌!”與此同時,其商業帝國的版圖,已擴展至胡潤慈善榜、胡潤藝術榜、富豪品牌調查報告大型頒獎典禮等領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
上海乘星行營銷機構的李驍先生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圈子有信息流、資金流、人脈流,這‘三大流’匯聚,到哪兒都是財富!”一個能量巨大的圈子,能帶來多少商業機會,誰也無法估量,任何不經意的笑談,都有可能造就影響深遠的商業奇跡。
濃于血 圈子經營人脈是王道
馬云說:“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朋友,如果要離開這個公司,我跨出這個門,相信拎起電話,1000萬美元就會三天內到賬。”
這就是能量。
打開馬云的成功史,有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創業初期,馬云曾通過在央視工作的浙江老鄉樊馨蔓,將他在北京推薦“中國黃頁”的經歷拍攝成了專題片;經樊引見,馬云結識了她的丈夫張紀中。馬云愛武俠,企業做大后,經常為張紀中的項目提供贊助,因而又結識了大導演馮小剛,通過馮小剛結識華誼兄弟的王氏兄弟……十年前,馬云、張紀中、王中軍這些互不相干的名字,如今出現在同一幅商業版圖上。
圈子之交不要淡如水,必須植入中國式商道最核心的價值觀——做生意先交朋友。某物流公司的CEO劉先生是某商學院的長期“留級生”,一個接一個上了四五個總裁班。他8歲的兒子認為爸爸經常留級是個差學生,而劉先生卻樂此不疲,生意再忙,出差再遠,當學員們上課或聚會時,必定會準時趕過來:第一件事就是分發名片,第二件事是修改、補充通訊錄,然后珍而重之地收好。
如果你不理圈子,圈子也不會理你。“留級生”劉先生正是沖著拓展人脈、尋找商業機會而來的。因此,無論組織“圈友”互訪、飯局、自駕游,還是打高爾夫、帆船會、紅酒品鑒會,只要是能使圈子效應最大化的活動,劉先生都非常熱心。他說:“圈子是協同,是合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你我之分。中國文化強調商業中的情感因素,同一個圈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能給對方一種尊重的感覺,從而在商業交易上產生默契效應。”人脈經營的付出總會有豐厚的回報,如今,很多“同學”、“圈友”已成為劉先生的客戶或合作伙伴。
同樣作為商學院MBA班學員,廣東江門裕泰集團技術研發中心總監于小華先生認為,圈子往往是一個身份和財富對等、知識結構和價值觀相近的人的特殊群體。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在圈子里活躍起來,時時讓圈子的人感覺你的存在,覺得你很有分量。這是財富精英的成功經驗。
在于小華看來,高端圈子的高門檻不只是彰顯身份,更是為了高效交流。比如:由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經濟學家和外交家發起成立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其入會門檻為企業成立5年以上,年營業收入50億,入會費超過50萬元。當高端圈的入場券因昂貴、“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可望不可及時,不妨轉身推開另一扇門,走進與工作和事業切切相關的圈子,充分經營其人脈資源。
江浙滬投資人的東山會,就是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圈子,作為其成員之一,上海浩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錦深諳通過圈子獲得更廣、更高端的人脈和商機之道。近日,他剛剛從蘇州參加東山會定期活動歸來,又應邀馬不停蹄地趕赴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個財富論壇。原本約定的訪談,也臨時改在論壇現場,他說:“圈子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溝通和交流。如果你不參加圈子的活動,顯然是你對圈子不重視。如果大家都不參加,或者對圈子活動懶懶散散,圈子里沒有人氣哪來人脈?”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每年的綠色公司年會,天南海北的會員企業家們,這一天都盡量出席。袁錦說,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參加圈子活動必須當做是自家的事情,提前安排好時間,不打折扣,也沒有任何借口,只有這樣,抱團作戰才能所向披靡。
不履行圈子職責、不懂得圈子維護保養的人,早晚會被圈子淘汰。所以史玉柱在他因重大事情不能參加圈子活動時,主動派人交納請假費1萬元。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聰明,在珠海大敗后,史玉柱仍能因得到泰山會的鼎力相助,東山再起。——換個角度看,這又是一個人脈通天的圈子成功學范本!
細思量 謹防“圈子生意”陷阱
很多人的人生格言“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正在悄然改為“圈子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精于人脈經營的成功人士也指出,沒有人可以擺脫圈子,獨立于圈子之外的“獨行俠”會死于非命。但也有吃過圈子苦頭的人提醒說,選錯圈子如“嫁錯郎”,苦不堪言。
201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東莞某公司的CEO張先生加入一個高端“財富會所”,繳納不菲會籍費后,會所組織了一次項目考察的商務旅游,去之前說好有當地政府要人舉行接洽商會,結果全過程除了游山玩水、休閑娛樂,真正與商務有關的,只是到當地一個不知名的工業園區參觀了一下,所謂的當地政府要人接洽商會,實為工業園區內幾個企業到場的小型交流會,而張先生為此付出了3萬元的“考察費”。
對時下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菁英會、私人會所之類的圈子,張先生頗有感觸地說,掛羊頭賣狗肉的多得叫人防不勝防,雖然標榜尊貴、私享,實際上沒有什么高端會員,有的連行業專業人士也寥寥無幾,沙龍無聊,論壇也是閑聊,其茶水、咖啡的消費倒不少。惟一“增值”的就是會籍價格,拉高了又拉高,其入會資格也不用審核,只要繳足會費就是會員。而中國頂級財富圈子之一的泰山會,其新成員必須要兩名泰山會會員介紹,全體成員投票一致通過才能成為預備會員,一年后才能轉為正式會員。兩相比較,不難得出某些圈子已成為個別人斂財的工具。各類菁英會、私人會所外包裝再豪華,但“敗絮其中”,盡管通過炒作一籍難求,從某種意義上看,其會籍等同于一種浮華的炫耀和“泡沫”投資。
有關人士“爆料”說,以各高校名義創辦的總裁班等培訓班是個百億級的“大生意”,而且產銷兩旺。部分高校異地辦班,有些沒有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審批,其謀利的面目昭然若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經濟學人頗不以為然:“30天就能讓你具有EMBA的水平,真是吹牛不上稅!”事實上,目前總裁班、研修班質量和學員良莠不齊,確實很令人擔心。
上海浩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錦指出,一個優質圈子,必須是一個四維空間——既要有廣度和深度,還要有信任度和專業度。進入一個圈子,不妨細思量:一是這個圈子貨真價實嗎?二是真的有我需要的信息和人脈嗎?而不要被外包裝的假象迷惑,成為“圈子生意”這場富人爭奪戰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