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漸黑/ 燈,猶亮/ 樓,已空/ 墻壁,沒了以往的歡笑/露出空洞洞的眼神/ 辦公室,輕輕地嘆息/玻璃窗,強壓著淚水/失魂地揮著手/ 你還會再來看我嗎,主人?/辦公桌幽幽地問。/望著,緩緩走出的人群/希格瑪,垂下了高昂的頭/十二年后,你還好嗎?/我的希格瑪!/謝謝你陪伴我的青春!
這首詩出自一條微博,名字叫做《再見,希格瑪》,寫在微軟從西格瑪搬到微軟新大廈之前,作者李世鵬,微軟人。
好久沒有如此感動了,在讀到這首詩之前。
張宏江對于這條微博的回復是:不間斷的十二年。這里當年走進了一位IEEE院士,12年后走出了15位,包括世鵬。當我們告別人生中最有精力的12年時,心里蕩漾的豈止是懷念!
豈止是懷念。
這12年似水流螢,有的人來了,有的人去了,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了,這不是一個人的12年,這是一群人的12年,這是一個夢想時代的12年,這是滿身光榮的12年。
一家企業,一個政府,一個國家。
12年前,當李開復提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構想時,恐怕不會想到12年后如今的微軟可以裝滿兩棟大樓的光景。要知道,當微軟進入中國時,首先迎接他的是“狼來了”的定語——美國來中國搶人才了,這是中國人站在WTO門檻上時的普遍心態。但當李開復請來了張亞勤,繼而又請來了張宏江等一干人時,首先震驚的是美國——微軟要在中國做什么?
表情從夸張到平靜再到微笑,12年。
12年的時間,有人說蓋茨老了,微軟也老了。像一個巨人,已經無法重新拾起輕盈的步伐。但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坐在張亞勤的辦公室里,看看寫在玻璃上密密麻麻的符號,從最高處開始,一直延伸到玻璃的最底端,你就會發現,這些符號好像都是跳躍的,就像在辦公區看到的那無數背影一樣。
與微軟同時啟動的很多野蠻創新的創業者,曾經都以一個或幾個革命性的微創新殺出重圍,卻倒在升級與進化的路上。一次創新并不稀罕,持續的創新才是王道。巨人由于巨大,最容易成標靶,成口水,使人漸漸難以看到他在創新大道上奪命般狂奔的身影。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凝視此刻浪漫的春天。
誕生于微軟中國的Kinect,其銷售速度比iPad還要快。更為關鍵的是,從最初的設計開始,微軟就沒有把Kinect只作為游戲工具——微軟已經宣布,Kinect已經支持視頻網站Netflix,用戶可以再不用鼠標、鍵盤的操作,只通過動作或語音,就可以來執行播放、暫停之類的功能,或許未來Kinect如果能與廚房家電連通就更好了,或許……
像一位向夢想出發的騎士,無論走多遠,都會記得夢開始的地方。
把釀制紅酒比喻成釀制幸福很有意思。我正在喝著幸福,很幸福。亞勤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