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被國家列入食品種類,要求必須具有保質期。但是,由于目前大多靠品茶專家通過現場鑒定來敲定一批茶的級別、價錢、保質期也未必準確,因此“保質期”就成了一個模糊的話題。各種茶葉保質期各不相同,有的廠商就干脆不在包裝上標明。之前炒得沸沸揚揚的“普洱茶保質期之說”一時間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那么,茶到底有沒有保質期呢?
通過電話采訪,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目前國家以食品衛生標準為準制定了茶葉標準,對保質期也作出了限定。除了全發酵產品普洱茶難制定保質期標準外,其它類茶葉應嚴格按照國家的標準來操作,否則過了保質期,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若受潮發霉還對人體有害。
主持:卦卦
嘉賓:鐘月玲(中醫師營養師) 彭佳(烏龍茶發燒友) 敘紅茶(宜興茶友)
卦卦:到商場、超市買東西,大家都會細心地查看保質期,食品更甚。但是買茶的時候,大家對保質期似乎就不那么在乎了。是不是對茶而言,“保質期”這個概念其實并不重要呢?
鐘月玲:我想這還是由于消費習慣所造成的,傳統的“三年陳作寶,七年陳成藥”的觀念,讓大家模糊了茶葉應該有的保質期概念。茶葉既然是食品,它就應該有保存期限和存儲方法。所謂的保質期是指產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這是生產商對消費者負責的一個態度,我想這和市面上大熱的“陳茶”應該不是一個概念的問題。
彭佳:從食品衛生安全的角度出發,我也贊同茶葉應該有保質期。不過不同的茶葉保質期也不一樣。目前,國家已經以食品衛生標準為準制定了茶葉標準,對保質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對普洱茶沒有制定標準,因為它是發酵產品,很難制定保質期標準。一般來說,綠茶的保質期不超過一年半,但如果保存不當,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標的話可能兩個月就過期了。而像云南的普洱茶、少數民族的磚茶卻越陳越香,保質期可達10年~20年。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
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看是不是發霉或出現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的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是否下降。另外,如果是散裝茶葉,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沖飲。過了保質期或者存放不適當,茶葉會霉變,茶葉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質和韻味,如果受潮發霉還對人體有害。
敘紅茶:我倒是覺得以一般食品的衛生標準來給茶葉制定保質期不是很妥當。為什么茶葉保質期一說曾一度成為坊間的“笑話”?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茶葉種類太多了,每種茶都有它的特點和品飲習慣。如果說普洱茶因為它是發酵產品,很難制定保質期標準。那么烏龍茶呢?它是半發酵的,也存在著變化啊。剛剛彭佳不也說了,武夷巖茶隔年更好。之前也有新聞稱,打撈上來的沉船中驚現幾百年前的茶葉,還開品鑒會品嘗“百年老茶”,這樣說來,給茶葉制定保質期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飲茶要新,喝酒要陳”。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對飲茶的生活總結。但并非陳茶就一定差,有的茶葉品種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反而顯得更好,例如西湖龍井、旗槍、洞庭碧螺春等等,如果能在石灰缸中存放1個月~2個月,效果更佳;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云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卦卦:看來對茶葉出產設置保質期,還真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我們先做一個現場調查好了:幾位在買茶的時候會關注保質期嗎?
鐘月玲:看在哪里購買了,要是在批發市場里購買散裝的茶葉,讓商家現場包裝的話,就不會注意,但是在商超里或正規的茶葉專賣店,就會注意一下生產日期。
彭佳:說來慚愧,還真的沒有怎么注意,購買茶葉的時候一般就是先試茶,品嘗過后覺得沒有問題就購買了。不過在超市里買“立頓”的時候,我倒是會看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敘紅茶:和她們差不多,基本不看。我買茶一般都定點,和老板說一下要新茶還是陳茶,什么標準的就行了。
卦卦:看來不少消費音對茶葉的保質期這一問題不怎么重視,那是不是像之前幾位討論的這樣,關注一下茶葉是什么時間面世的可能更實際一些呢?
鐘月玲:我還是覺得應該慢慢樹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健康意識,當然不是簡單地看看保質期這方面。茶葉一直披著“綠色健康”的外衣,但畢竟它還是食品,是食品就會因為存儲時問過長而產生變質和腐壞的可能,即使是普洱茶、黑茶這種能夠存放很久的茶品,還是有變質的可能。很多數據都表明,普洱茶、磚茶等的“發金花”要注意,因為在發酵的過程中在生成有益菌的同時,有害菌也在滋生。如果這“金花”里有黃菌霉素,那你還會喝嗎?
或許我們不應該簡單而又強制地給茶葉設置一個“保質期”,但是關注茶葉在生產、銷售及保存等環節的健康衛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很有必要的。
彭佳:飲茶飲健康。那這健康的產品應該有什么樣的保障呢?我們買“立頓”之類的袋泡茶會看看它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那為什么購買別的茶葉商品時就忽略了呢?生產、消費習慣在引導之后是可以更正的,當大家都正視茶葉的食品健康衛生標準的時候,茶葉才會是名副其實的健康飲品。
敘紅茶:我個人倒是認為茶葉保質期的概念很難推廣。如果說要規范茶葉食品健康衛生應該先從規范茶葉批發市場散裝茶葉開始,那些產品幾乎是“三無”產品,連產地和生產企業都沒有,更不用說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了。而這種“一刀切”的保質期規定和不少茶種的品飲方式相對立,無疑會侵害到生產企業、商家的利益,推廣實施是很有難度的。
卦卦:茶葉是健康綠色的飲品代表,它的食品衛生健康一直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熱議,,到底茶葉該不該有保質期?您有任何的觀點,歡迎登錄我們的網站、博客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