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正在蛻變為一個網上帝國。因為Facebook的好友關系是完全不開放的,正是借助對用戶好友關系的控制,Facebook成功地使用戶難以逃離。
自然
現代科學已經清晰地顯示出,生物世界是進化的產物,而進化的原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可見競爭是進化的根本動力。
再說得詳細一點,競爭分為種間競爭和種內競爭。
種內競爭又因性別分為同性競爭和異性競爭,同性競爭與性有關,異性競爭與繁殖相關,其后果都是,增加了個體自身的繁殖能力,但弱化了群體的生存能力。反之,種間競爭則能夠促進種群整體的生存能力,因為它會秉著公平的優勝劣汰原則,無情地淘汰掉種群中的弱者。
種間競爭最常見的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其關鍵點是,競爭壓力同時存在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雙方。被捕食者固然需要不斷適應,逃跑速度要越來越快,捕食者壓力也同樣巨大,也要不斷進化自己的捕食本領,鍛煉出更快的速度和更鋒利的爪和牙。其結果,是兩個物種都因長期進化而生存下來。
社會
科技進步的巨大力量,使人類社會擺脫了種間競爭的威脅,多樣性大大增加,但選擇失效,使人類這個物種面臨了整體進化失去動力、整體發展失去方向的威脅。
隨著人類這個物種的整體優勢加強,人類社會內部出現了分化,出現了不同的社會階層。這時,推動人類整體進步的動力就從自然界的種群間競爭變成了人類社會獨有的社會階層之間的競爭。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競爭。
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競爭,初期的形態和自然界的競爭相似,按姜奇平老師的觀點,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國家眾多,所以統治者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改善自己的治理水平,以留住被統治者。一旦統治者治理水平出了問題,被統治者就會大量逃離到更好的國家。
然而,當國家的力量進一步加強的時候,統治者發現,最簡單的方法不是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治理水平,而是筑起高高的邊界,使被統治者無法逃離。因為他們可以從此高枕無憂,再不用因競爭的壓力而疲于奔命了。
這時,一種新型的、自然界里從不存在的競爭方式被發明了:被統治者的競爭不是跑得更快,而是盡量使統治者開心;統治者則因徹底失去了競爭壓力而迅速退化,其結果是治理環境惡化。
網絡
網絡的出現,尤其是Web2.0的出現,使得競爭重新回到了正常狀態:網站就相當于捕食者,上網者就相當于被捕食者。有了HTML超鏈接,上網者逃離網站的速度大大超越了自然界任何被捕食者逃離捕食者的速度。網站要想留住上網者,按姜奇平老師的說法,就只有“紅舞鞋模式”——不斷地改善自己以滿足上網者不斷提升的需求。
然而,姜奇平老師也在告誡我們,要警惕網絡上“國家模式”的出現,即,不是以不斷提供更新更好的服務來吸引和粘住上網者,而是用某種方式圈住上網者的網站。當我們在為Facebook神奇的增長速度和巨大的公司估值而驚嘆的時候,要警惕的是,Facebook正在蛻變為一個網上帝國。因為Facebook的好友關系是完全不開放的,正是借助對用戶好友關系的控制,Facebook成功地使用戶難以逃離。
打破“國家模式”,以開放的方式使競爭回歸追和逃的雙向競爭壓力模式,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新戰爭,但這是我們在互聯網上必須維護的底線。這樣,雖然網站被迫重新套上紅舞鞋,但整個互聯網的進化速度將大大加快。新浪微博就是模范。
此文的思想來自于和姜奇平老師的交流,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