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在興起之初,人們總是會問:“互聯網會改變什么?”而今天,這個問題恐怕已變成:“互聯網不會改變什么?”是的,互聯網革命如此深入和持久,以至于人們很難相信將來還有什么不會被互聯網所改變。
當支付遇到互聯網,一場革命自然不可避免。今天,傳統的現金支付已經“退居二線”,各種在線支付方式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主要支付方式。銀行推出的網銀以及民營企業推出的各種各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支付終端也從桌面電腦擴展到移動終端和電視等多種形式的終端上,支付變得無處不在。
2010年,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部分民營第三方支付企業將獲得牌照,擺脫“灰色地帶”的尷尬。銀聯發力第三方支付,使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局勢更為復雜。誰最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誰能成為最賺錢的平臺,誰將走得更快更遠,留給業界頗多懸念。
2011年,陷入標準之爭的移動支付將變得明朗,不論最終的結果是銀聯勝出還是電信運營商勝出,抑或是兩種標準并存,移動支付都將站在新的起點。站在整個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高度上,由電信運營商主導手機支付標準更具合理性。因為銀聯不像電信運營商那樣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上具備強大的影響力,在發展支付衍生的增值業務上缺乏優勢。
互聯網電視支付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電視成為新的支付終端。只是現在的互聯網電視支付采用專用網絡而非開放的互聯網,雖然安全性更好,但是未來發展會受到限制。
在互聯網支付迎來新的發展局面的同時,互聯網支付的安全性再次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采用技術手段提升支付系統安全性,加強政府對互聯網支付的監管,都成為保障用戶利益、維護金融安全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