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布袋和尚《插秧詩》
人的心就好比是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時,仇恨就會被擠出去,寬容生愛,學會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開口便笑的大自在。
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時人。
走進寺院,一般正對著我們的是天王殿,大殿東西兩面供奉著四大天王,這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而正對著我們的就是我們俗稱的大肚彌勒佛。
大肚彌勒佛像就是根據中國佛教的歷史中的一位布袋和尚而來的。
契此平生好學,善吟詠,每以偈語與人交談。有人問他有法號否,他用偈語作答:“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因此世人稱他為布袋和尚。
契此在岳林寺出家當和尚,他干農活速度非常快,所以常常幫周圍的鄉親們耕種。
傳說一年中插秧時節,幾個后生不服契此,決心與契此比插秧速度。水田里,契此把草鞋甩了出去,草鞋瞬間變成一只大鯉魚,大鯉魚滿田跳躍,幾個后生追來趕去,到天黑,二畝田還有一大半沒種完。再看契此的那片水田,已經齊齊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將最后幾束秧插上,笑著說了這首偈子。
據說,契此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故事結束了,而布袋和尚卻留下了千年傳誦的插秧偈子,這首詩透析了至深的人生哲理:如果你的心地一旦清凈得一塵不染,就獲得人生的大智慧,詩的末句,借插秧時的以退為進,暗指為人處世,若能時時處處、謙讓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可以在人生旅途中向前邁進很多。
編輯/劉書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