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音樂會在京演出
近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會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
《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之后的又一力作,藝術展現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解放史、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作為《復興之路》藝術系列的一個組成部分,《復興之路》音樂會分為《山河祭》《熱血賦》《創業圖》《大潮曲》《中華頌》5個樂章,并增加了現場交響樂的演奏,給予現場觀眾更多藝術想象空間。來源:中國文化報
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啟動
近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在昆明市官渡古鎮開展。來自中國11個省市的年畫、苗族銀器、烏銅走銀、徐州香包、黃楊木雕、馬勺臉譜等享譽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悉數亮相。
此次聯展以25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年畫項目為主要展示內容,52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醒獅國學》受業界認可
本刊訊(記者劉書含)2011年4月8日,深圳特區報閱讀周刊/書世界B12版《期刊速覽》欄目向讀者推薦了六本國內知名期刊,《醒獅國學》榜上有名,一同被推薦的還有《人民文學》《看歷史》《錦繡》《上海采風》和《新周刊》。
《醒獅國學》雜志隸屬黑龍江省大慶市,辦刊宗旨是打造中華國學淺閱讀雜志第一品牌,辦刊理念為文化種子,慧根國人。
讀《醒獅國學》,行修齊治平。
北齊太妃墓出土千年俑
近期,考古人員在山東濟南槐蔭區段店辦事處后周王莊臘山河畔,發掘了一座濟南最大的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古墓,雕刻精美的石俑、陶罐、瓷碗、鐵器等珍貴文物出土。其中,三個彩繪石俑是在濟南首次發現。
根據墓志銘文字記載,該墓的墓主是北齊趙彥深之父趙奉伯、母傅華合葬之墓。
來源:文匯報
《弟子規》漫畫出版
本刊上海訊日前,中華文化協會、國際儒商總會國學專業委員會組織的《龍龍文文天天讀-<弟子規>》漫畫出版信息發布會在上海舉辦。該漫畫圖書計劃在五月初公開出版,屆時上海龍文教育向廣大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等免費捐贈10萬冊。
流派和鳴京城再現弘聲
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優秀青年演員王奕戈應梅蘭芳大劇院邀請,近期將演出兩場傳統經典京劇,分別是傳統經典大戲《龍鳳閣》及《秦香蓮》。王奕戈因演唱國家大劇院版《赤壁》主題曲蜚聲海內外。
來源:鳳凰網
世界最高地藏菩薩銅像圓頂在即
世界上最高的地藏菩薩銅像頂部工程將在安徽九華山完成。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手持的錫仗高達110米,銅像總重達千余噸,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鑄造銅像。地藏菩薩銅像鑄造銅板為2390塊,目前已安裝2100余塊,今年4月底圓頂。按計劃,銅像主體和附屬的錫仗、寶珠的安裝將在8月底完成,9月底整個地藏菩薩銅像工程竣工。
來源:中新網
新國博國寶“后母戊鼎”首次“裸展”
日前,國家博物館新館開放,每日限客8000人,國寶“后母戊鼎”更名后首次“裸展”。與“后母戊鼎”一同“裸展”的還有“大盂鼎”“子龍鼎”等多件國寶級文物。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