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農業文明,馴化育成了大量優良的作物品種,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卓越的作用。水稻、大豆、粟等中國原產物種,曾經養活我們的祖先,也是中國對全人類的貢獻。然而,隨著人口繁衍,它們越來越難以養活數量日增的中國人。所幸的是,數千年以來,總是不斷有來自異域的種子,被使者、商人、船員甚至入侵者攜帶著,進入這塊土地并生根發芽。尤其是數百年前,地理大發現波及了古老的東亞,至少三十多種作物涌進中國,這份來自美洲大陸的禮物清單上包括:玉米、番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辣椒、南瓜、番茄、煙草、陸地棉、木薯……
每一粒種子一旦生下根來,就會開花結果,然后一點點改變這個國度及其子民的生計、食譜、味覺、習俗和文化。它們在盛世豐富著中國人的味蕾,更在災荒中拯救中國人的性命。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些易生長、產量高的粗糧,如玉米、番薯、馬鈴薯,為中國人做出了超越其正常價值的貢獻。然而,一些美洲作物在中國的引種傳播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如玉米的大量栽種,造成了大面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煙草的普種,導致了煙民大量增加,每年吸煙帶來的經濟損失達數億;而罌粟的大量傳入,更是給國人帶來百年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