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紋身,是古代越族普遍流行的民族習俗,傣族繼承了這一傳統習俗并延續至今。
關于傣族紋身習俗,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在很早以前,水中龍王的一個兒子,看中了傣族一位美麗的姑娘,便上門為婿安家度日,勞動生產。他經常下水捕魚捉蝦,每次都能捕到很多,卻從來沒有受過傷,其他人經常被水中動物咬傷,有的還被淹死。人們覺得很奇怪,便向龍子詢問原因。龍子脫下衣服叫人們看他身上的鱗紋,說龍王看到后知道是自己人,自然不會傷害他了。于是,人們也在身上刺紋,并涂上像龍一樣的顏色,以后再下水時,果然不再受傷害了。
在傳說的背后,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當時越人的圖騰崇拜——龍神崇拜。南方多為水鄉澤國,百姓每天都要與水打交道,被各種水中動物攻擊和傷害也是頗為常見的。他們認為水中遭災或遇難多為水神作怪,而作為水神之王的“龍”,人們更是敬畏而加以祭拜,進而把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希望得到它的護佑。
另外,鳥、狗、象、牛、獅、虎等在傣族的圖騰史上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相應的這些動物也出現在傣族的紋身圖案上。在一些民問諺語中也可以找到紋身與圖騰崇拜的聯系:“石蚌,青蛙的腿都是花的,哥哥的腿不花就不是男子漢。”“豹子老虎都有花紋,男人沒有花紋怎么行呢?”
紋身起到了一種族徽的作用,蘊涵了越人的祖先崇拜意識。原始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沖突和戰爭,紋身具有識別作用。傣族的紋身還有“別異同、孝祖宗”的功能?!栋僖膫鳌酚涊d:“不鯨足者……非百越種類也?!泵耖g也認為“紋身死后,祖先才相認,不紋則不相認”。紋身還可以在傣族聚居地通行無阻。民間諺語有:“有花紋是傣族,無花紋是漢族、哈尼族。”
另外,紋身具有巫術護身功能,這應該是傣族紋身的最主要意圖。不同的紋身圖案具有不同的巫術功能:紋龍王“叭拉”,龍王神靈保佑,不會落水溺死;紋獅子王“奢新”,神靈保佑,刀槍不入;紋豬大王“叭牟”。上山野豬不敢咬;紋雙尾壁虎是文武雙全的意思;紋孔雀神“金納麗”,受到保護;肩上紋上“言”(咒語),繩子、鐵絲拴不著捆不??;大腿紋上蛇紋。狗和豹子等野獸不會咬;各關節紋上菱形紋,防風濕關節炎;手臂、手腕可紋本人生辰年月,益壽延年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傣族紋身的人越來越少,紋身的傳統觀念漸漸淡化了,紋身的內容也有了變化,慢慢遠離了紋身的原始目的。傣族這種奇特的紋身習俗的演變,其實正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