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風寒暑濕燥火”,與大自然齊步走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養生觀,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體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同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大自然有“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人要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飲食還是穿衣服、體育鍛煉等,都不能違背自然的規律,否則就會生病,甚至死亡。
《黃帝內經》說到一年四季有變化,人們的作息也要與之相適應。春天,萬物從沉睡中蘇醒,開始萌發,生機盎然。人也應該緩過神來,晚睡晚起,多在戶外活動,以舒展一冬沒有活動的筋骨,活絡氣血,排出冬天積郁在體內的濁氣。夏季到了,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生物盡力吸收陽光、水分,制造自身所需要的各種養分。人們也應隨著晝長夜短而晚睡早起,相應調整勞作時間。秋高氣爽,天高云淡,雖然秋風爽人,但也隱含著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殺機。為了預防這些疾病,最好爬山登峰,居高遠眺,不僅考驗呼吸道,也鍛煉心臟功能。嚴酷的冬季,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動物多蟄伏,或減少運動量。人們宜早睡晚起,深居簡出,多曬太陽。
總之,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改變,人也應該適應環境。這就是天人合一的養生道理。
小貼士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這其實就是“天人”不能合一的表現。比如,北方人過不慣南方的冬天。按理說,北方零下十度二十度都過來了,南方零度倒過不去了?其實,這是因為南方比北方潮濕,同樣的溫度,北方人在南方就會覺得陰冷不爽。而南方人到北方生活,易出鼻血,這是因為北方氣候干燥。這時候,只有進行相應的鍛煉,才能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
養心最好的方法,在于培養愛好
中醫一貫強調“養生之要,首在養心”,但這個“心”具體怎么養,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其實,愛好養生法是不錯的選擇。即從養心的角度來養生。人要有所依托,有一種健康的愛好,這樣才能保持對社會、對生活的興趣,進而使身心健康。
練習書法
練習書法講求姿勢正確,即要求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懸肘松肩,要求平氣凝神、排除雜念。表面看起來揮毫起筆只有手在動,實際上是手指、腕、肘、肩帶動全身的運動,將精、氣、神全部傾注于端。整個過程酷似打太極拳,又像練氣功。意力并用,動靜結合,既增強了手、腦的協調能力,又鍛煉了四肢的功能。可以說,書法不但是一種藝術享受,也是一種健身活動。
除了書法之外,繪畫、垂釣、養花、下棋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大家不妨抽出一些時間來,從中選擇一種有意識地加以培養。
繪畫
繪畫既是一種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也是一種運動方式,無論是站立還是坐著,都要用全身之力,聚精會神。手指、手腕、肘、肩同時運動,協調一致。粗獷之處,一揮而就,大刀闊斧;細膩之處,猶如發絲蟬翼,一絲不茍。當一幅滿意的作品完成時,又會產生一種成功之后的喜悅之感,有益身心健康。
垂釣
垂釣可謂是一種超然脫俗的活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對于凈化人的心境、鍛煉人的意志有著神奇的作用。釣魚者要有很強的耐力,這是一種體能的消耗過程,又是心態的調整過程,也是培養毅力的過程。
養花
養花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勞動。澆水、施肥、修枝、滅蟲等,勞動強度雖然不大,但可舒筋活絡,解除疲勞,增強體內新陳代謝。特別是看到自己親手培育的花草,發芽吐綠、花蕾綻放的時候,那種愉悅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下棋
棋類是被眾多人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種斗智的藝術。茶余飯后,兩軍對壘,殺上幾盤,不僅能調節情緒,增長智慧,還能陶冶性情,鍛煉意志,其樂無窮。
總之,我們要經常參加一些動腦、動嘴、動手、動腳而又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提高技巧,而且能愉悅身心、提高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
小貼士
人生在世,要懂得培養自己對生活的興趣,積極享受屬于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珍惜生命,生命自然也不會珍惜你。
少吃油膩食品,做個長壽之人
一個人的壽命與飲食有極大關系,凡是長壽的人,在飲食上都非常講究。吃太多油膩的食物,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壽命自然不會長久。因此,大家應多吃素食,這對于養生保健有極大的幫助。
其實,關于素食增壽的言論,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只是我們過去不曾注意罷了。唐代百歲道士軒轅集在回答唐武宗關于長壽秘訣問題時,曾特別強調“薄滋味”。所謂“薄滋味”,一方面是指飲食不宜過咸,另一方面是主張以素食為主。另外,元代養生家朱丹溪也對素食推崇備至,他在《茹淡論》一書中說:“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
中醫研究證明。飲食過于油膩確實不利人體健康。據專家調查發現,食油量與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結腸癌及直腸癌等相關。合理的油脂攝入量是用其供給的能量來衡量,即占膳食總能量的20%~25%,而我國有的地區已超過25%甚至30%。上海市的資料還說明,隨著動物性食品及油脂攝入量增加、谷類減少,居民癌癥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明顯上升。
小貼士
我們提倡素食,并不是要大家放棄所有動物性食品,放棄油脂,每天用蔬菜和水果代替所有的食品,而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控制脂肪的攝入量:主食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奶類、豆類和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飲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滿足人體基本的需要。否則,營養不均衡。對健康十分不利。尤其是對于孩子,單純、過分的素食甚至可能對發育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