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官場生態(tài)最為險惡,尤其是在帝王身邊工作的文臣武將們,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行刀尖、如履薄冰,日子過得沒一丁點兒“幸福指數(shù)”可言。要生存,要進步,要發(fā)展,就要掌握一些官場技巧。如:心口不一、欺上瞞下、見風使舵、拍馬溜須、阿諛奉承等等。這些都是常形常態(tài)。還有一種是撒嬌弄寵。這個法子屬于小兒科,不多見,但聊備一格。總之,調(diào)動一切手段去討皇帝老兒的喜歡。
最近讀了一陣子舊書,從中捉出兩個“撒嬌”的例子。先說武將的,大家耳熟能詳,即唐玄宗時,后來成為亂臣賊子的安祿山。這個腰肥體胖的將領(lǐng),身粗卻心細,撒起嬌來直追童稚。他不管不顧自己一把歲數(shù),反正見了比他年輕20多歲的楊貴妃,是一口一個“媽”地叫著。更有創(chuàng)意的是:為了使貴妃娘娘對自己這個“兒子”有更為直觀的認識,他居然還想出一個很形象、很生動的辦法(一說為楊貴妃所為):讓人把自己用布帛一層層裹成“襁褓”的樣子,放到貴妃面前,牙牙求乳,直逗得風情萬種的娘娘笑岔了氣。一個帶兵打仗的將領(lǐng),是氣吞萬里如虎的,可這個嬌撒得就比貓還溫順。雖說知識含量不高,但技術(shù)含量還有。安祿山和史思明后來弄出著名的“安史之亂”,給唐王朝重重一擊。“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被勒斃馬嵬坡前的楊貴妃,是否想到了安祿山的撒嬌屬于禍心早存的障眼法?這個“媽”叫得很不便宜。對此,我未深究,存而不論。
再一例,說文臣。即乾隆時的尹嘉銓。此人大家知道的不多。他其實是個平庸的官,在位時并無多少建樹。他的“名氣”之所以能留下歷史的一筆,是因為那樁“請謚獲罪案”。有人將此案歸為“文字獄”,但在我看來,實在算是一個異數(shù),說來讓人同情。
大致如下:這個尹嘉銓曾任大理寺卿,相當于現(xiàn)在的最高法院院長。他已經(jīng)退休在家,按說,官場十數(shù)年,他已安全著陸了。問題是,他閑在家里無事生非,不大甘于過被邊緣化了的含飴弄孫的生活。這一年,乾隆朝拜五臺山,歸來途中駐蹕河北保定。這個老先生知道后來了精神,立即遞上一折,為自己的父親請謚,也就是給死去的老子弄上個名號、廟號什么的。他的想法是有棗沒棗打上一竿子,請上當然好,可以光宗耀祖:請不上也無妨,借此機會能讓皇上知道他的存在。一則說明自己有余熱可以發(fā)揮,二則能落個孝子的名聲。折子遞上,乾隆不爽。原因是他馬上就想到這個官員有撒嬌的毛病:在一次上朝時,尹嘉銓曾當面向他討要花翎,說什么沒這個東西,自己媳婦不干,說著還掉下兩滴淚來。乾隆認為,這個請謚又是撒嬌的重演,心生厭惡。于是,在折上很不客氣地批道:“謚乃國家定典,豈可亂求!”打發(fā)他了事。
如果事情至此,也就算了。誰料尹嘉銓還有一折。這一折就把嬌撒得有了深度、廣度、高度。他縱橫古今,臧否人物,說自己請謚是為弘揚父親的道學(xué),深層次上是維護皇上您的尊嚴。乾隆先入為主,神經(jīng)過敏,哪里會解臣下的這點風情。他怕的是由學(xué)說而致朋黨,由朋黨而致議論,由議論而致政權(quán)不穩(wěn)。讀了此折,勃然大怒,批曰:“竟如此狂吠,不可恕矣!”立刻找人將這個不安分的退休官員捉拿到京問罪。聯(lián)合辦案的吏部、刑部看乾隆的臉色行事,一來二去,定了個極刑中的極刑:凌遲。后來乾隆“法外開恩”,改為斬立決(有清以來,此種判例很多:下邊重判,皇上改“輕”。都是死,但死,法不一樣,以顯示皇恩)。尹嘉銓就是想撒個嬌,不料遇上乾隆這種自負刻板的主。畫虎不成反類犬,真是主動地把自己的肉身放到帝王的肉案上了。
封建帝王打出娘胎起,就是養(yǎng)在籠外的一只猛虎,虎無常性,其威勢無人管束。有寓言說:虎、狼、狐一起獵羊十只。虎問如何分配?狼獻媚說,大王您胃口大,吃一半,剩下一半我倆再分。虎一口就咬斷了狼的脖子。狐貍見狀,忙說,這十只羊,五只是大王您的午餐,五只是大王您的晚餐。虎于是很高興。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意思。逆著虎毛,肯定不行;順著虎毛,也未必行。由于靜電的原理,順毛摸也會帶起虎毛來,這就是撒嬌一類也存有極大危險性的原因。
尹嘉銓撒嬌而不能,就在于他對虎性的不能把握。
倘是皇帝瞅著順眼的主兒,怎么撒嬌鬧事兒都是設(shè)關(guān)系的。像南宋權(quán)臣賈似道,先后十幾次遞交辭呈撒嬌固寵,結(jié)果一次比一次官做得大,說白了就是皇帝寵著慣著。而太平天國管法律的黃玉昆對東王楊秀清干預(yù)司法不滿,也弄個辭職,結(jié)果卻被逼得差點自殺,靠朋友幫忙才熬過一關(guān),不就因為在東王心目中,他老黃的分量還夠不上撤回嬌的。
皇帝對大臣的寵信如天上的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您要指著老皇歷本兒刻舟求劍,那可沒處買后悔藥去。西漢大臣竇嬰最初也搞過幾次辭職抗議,都達到目的,最后一次卻丟了性命,正是因為漢武帝把從前對他的那份寵信,分了一大半給后起之秀田蚧。
李鴻章有句名言:“連官也不會做,這個人就太沒用了。”很多人的理解是:封建官場,尸位素餐,做官并不需要多少能力。這其實是一種很大的誤解。縱觀封建時代數(shù)千年,官場險象環(huán)生,忠臣良將善終者不多,而佞臣叛將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官場常青樹恰恰是在另一批人身上。如清時,歷乾、嘉、道三朝而不倒的大臣曹振鏞,死后獲謚“文正”。他的官場立身法則是:“無他,但磕頭,少說話耳。”這種官員不僅好做,生存的危險性也幾乎為零。
所以說,跟皇帝撒嬌是可以的,但撒嬌前得先看看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撒嬌的本錢、有多少。楊貴妃被攆出宮那次,嬌撒的是不小,但玄宗剛給了半個臺階,她就忙不迭又是謝罪又是回宮,順坡就滑下去了。東吳老臣張昭也跟孫權(quán)撒過很大的一個嬌,不但辭職回家生悶氣,還拿土把自家大門給封上,孫權(quán)道歉、放火也不出來。可孫權(quán)親自跑上門救滅了火災(zāi)(就是他自個兒放的那把),張昭明明病得爬都爬不動,卻硬是讓兒子扶出門來,給孫權(quán)、也給自個兒一個臺階。伴君有風險,撒嬌須謹慎,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