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末,新的促銷大戰已悄然上演。各大商場競相推出打折優惠、購物返券、買一送一等各種促銷形式,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商戰狂潮,消費者需要多留個心眼兒,因為商家的這些促銷手段并不全是美味餡餅,這其中還有不少美麗的陷阱!
蓄積一冬購買欲望的愛美女士們,終於迎來了她們的狂歡,面對各大商場推出的打折、返券、抽獎、清倉甩賣等讓人眼花繚亂的促銷信息,她們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一場「血拼」過後,她們究竟得到的實惠有多少呢?
其實賣的總比買的聰明,即使你絞盡腦汁合計出了最佳組合,回家後仍然會發現自己買來一大堆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或者干脆就超出了原初的購買計劃,而此時發現錢包已經癟癟的啦!
商場打折返券玄機多
商場促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打折優惠,但是不少商家對商品進行打折之前,就已經先提高商品價格,再以「打折」、「降價」、「抽獎」等為誘餌,將消費者引入「消費陷阱」。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打折後的「現價」與之前看到的價錢一樣,并不是如促銷員所說的「打折」了。作為成熟的銷售業態,利潤率一般很少超過10%,所以超市商品打折接近甚至超過50%是不可思議的,超市商品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利潤率。要麼原來的價格虛高,如果那樣,東西根本賣不動;要不就是為了促銷需要,提高商品價格後再打折。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折扣率。滿就送的實際折扣是多少,很多消費者說不上來,其實這是返券促銷中最迷惑消費者的陷阱之一。以「滿200返100」為例,有部分粗心的消費者看數字就誤認為是打5折,其實是錯誤的。如果消費者買的東西剛好是200元,其計算公式是200(實際花的錢)÷( 200+ 100)(買到東西的總價)=0.67,約等於6.7折。但實際上要在第一次購物時剛好買到200元的商品,通過領來的100元贈券再去買到恰恰為100元的商品,這種幾率微乎其微。
霸王條款商家解釋權
無論是商場打折、降價、返券或是飯店推出的優惠券,一般都附有「本店保留對此活動的最終解釋權」字樣。如「慶佳節,手機買一送一」,實際上是買一部手機送一個號碼,讓你哭笑不得。當消費者提出疑問時,店家總是振振有詞地說,商店有最終解釋權。
打折、立減、返券都是比較常用的三種促銷方式,但返券受到越來越多百貨商場的青睞。
如果直接打5折,那麼消費者只需要花費150元購買300元的產品;如果是滿300元立減150元,那麼消費者也只花費折扣價購得想要的產品;但如果是滿300元送150元,那麼消費者就必須花300元購買想要的物品,并且還會因為150元的消費券,而再度消費。
返券有效地延長了顧客在商場的購物時間,一般來說顧客在商場的逗留時間不會超過2個小時,但是返券使得顧客的逗留時間遠遠超過2個小時,效果比直接打折好多了。長時間的購物時間保證了銷售量的上升,同時也有效地聚集了人群,嘈雜的環境使人易於做出輕率的決定。
理性面對打折促銷
隨著商場之間競爭的日益加劇,打折、促銷、讓利、清倉甩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商家為了招攬人氣,不斷推出新的促銷手段,諸如買一送一、滿200減100、抽獎、送券這些活動已經不再新鮮,很多人也知道這其中的奧秘,但是仍然會忍不住往里面鉆,究其原因,還是圖便宜的心理在作祟。費了不少精力,東西買到手之後才發現:自己還是沒算計過商家。其實,只要理性地想想就能明白,作為商家怎麼能在節日消費高峰這樣的時段里,把東西賤賣了呢?打折促銷不過是幌子,賺人氣多賣貨才是實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特別是在你面臨抉擇的時候,注意保持頭腦清醒!貨比三家,多走幾家商店,全面了解商品的價格信息,別輕易被打折的吆喝聲沖昏頭腦;避免消費沖動,很多人掉進價格陷阱往往是消費沖動造成的,原來沒有購物計劃,看到有折扣以後,忍不住去買,事後發現價格更低了,後悔莫及;選擇相對較大和成熟的品牌,因為大品牌的質量相對較好、營銷戰略比較成熟,出現欺詐現象的可能性相對較小。此外,遇到消費欺詐行為,要及時向消費者協會反映、投訴,維護自身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