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五都市長選後,有則趨向值得北京關注,那就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為競逐2012年大位之爭,針對所謂「大陸政策」,彼此間毫無預警的進行「政綱」轉型。國民黨由主管大陸事務的賴幸媛主委提出「臺灣核心利益」理念,將馬英九推行兩年多的大陸政策向淺綠靠攏。相對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有意在「十年政綱」將大陸政策位階提升,率先成立智庫,不排除與大陸官方單位進行對話,以改變民進黨「閉關自守」外在形象,來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明示2012年的大位之爭大陸政策必將成為國、民兩黨選戰對決主軸。
馬英九於五都市長選後,迫不及待指示賴幸媛提出「臺灣核心利益」說,主要立足點在於,從臺灣縣市長選戰到五都市長一役,馬驚覺國民黨選票流失數量,超出國民黨預期,約在150萬票以上(五都選舉輸民進黨40萬選票,令馬、金意外)。為彌縫選票持續流失的缺口,馬視大陸政策為杠桿,希望以「臺灣核心利益」來爭取淺綠選票,以此提升投票率。因為全臺性投票1%票源就有15萬票以上,若提高到80%以上投票率,馬就有機會大贏對手。如五都市長選戰國民黨得保三席,就是贏在投票率,若投票率在65%以下,朱立倫、胡志強有可能慘遭滑鐵盧。國民黨借五都選舉結果之機調整大陸政策,以及減弱推動大陸政策的力度,表面上的理由就是為爭取未來的淺綠票源和中間選民,馬英九突提「臺灣核心利益」,乃是不得不然的抉擇,縱使北京對此動作深感出人意外,馬為求勝選所出的險棋,目的就是要掌握「兩岸論述」權,一方面不能任由民進黨胡攪亂纏地指控他「傾中賣臺」,激起更多的族群對立情緒,再度讓選票流失。另一方面也是為大陸接連不斷、苦苦相逼的「兩岸政治談判」埋下伏筆。
國、民兩黨都在打「臺灣牌」
對於馬在五都選後就提出「臺灣核心利益」說,民進黨內部早已有警覺。如民進黨在五都選戰期間,刻意不拿黨旗、不提大陸政策、不做族群動員、不搞統獨對立等選戰策略,都證明民進黨的作法有其長期政治考量。然而,面對2012年大選,為爭取工商企業界資金及中間選民認同,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知道大陸政策制定與否已成為民進黨難以回避的問題。為切割與國民黨大陸政策的異同,蔡英文等人之所以成立智庫全面研究中國崛起的事實,起源於美國壓力、日本勸說、工商業界進言,以免重蹈陳水扁主政時代「四不一沒有」政策的覆轍。換句話說,蔡英文等人認為與其在執政後被人掐住脖子,還不如事先預告民進黨大陸政策將走溫和穩健之路,或是跳脫「九二共識」,另與大陸進行對話,以此緩解臺灣選民對民進黨「閉關自守」的批評。待2012年大選結束,民進黨再行提出兩岸關系論述。
由此比較馬、蔡的大陸政策論述,馬基於選票考量希望擺脫「親中賣臺」糾纏,迫不得已進行轉型。而蔡的論述則是權宜之計,先「攘外」再「安內」,以此突破內外困局。馬是陽謀,蔡是「權謀」,北京能否看出其中「謀略」的奧妙,將牽動未來兩岸關系發展,彼此能不戒慎看待政策論述的轉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