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痛是古老又常見的疾病,「頭痛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貼切地描述了頭痛雖不會致命,然而一旦發(fā)作起來,令人沮喪的程度不下於染患重病的感覺。影響頭痛的誘因包含了心理和生理兩個層面,大陸的研究顯示,都市人群嚴重頭痛的比例是鄉(xiāng)村的兩倍。
以下舉幾個門診病例說明頭痛這個惱人的毛病。
小心,頭痛誘因
一、缺水:一個人的身體每日起碼需要飲十杯水,脫水是造成頭痛的一個普遍原因。
二、食物:吃正餐與小食之間相隔的時間不應超過五個小時,空腹血糖會下降,導致血管擴張。巧克力、醋、凍肉及其他很多食物都含有酪胺和硝酸鹽等物質,可導致容易過敏頭痛。
三、注意飲咖啡及飲茶的數量:太多或太少咖啡因都會引致頭痛。
四、飲酒:飲酒可導致脫水,紅酒和白蘭地像芝士、巧克力一樣,含有可導致頭痛的酪胺。
五、不要吃過多止痛丸:過量使用藥物會導致「止痛反彈」式頭痛。
六、女性生理周期:經期洗頭應馬上吹干,第1、2天量較大時盡量不洗頭;應避免吃生冷蔬果。月經過後,可適當補充養(yǎng)血藥膳方幫助調補身體。
病例一:X先生45歲,因反復劇烈頭痛求診。工作緊張忙碌,常因睡眠不足引起偏頭痛。頭痛時自服成藥止痛,日久吃藥也止不住痛。患者體型稍胖,平素喜食甘肥,身體多處有脂肪瘤,右側額頭處也有囊腫增生,舌色暗苔白膩脈弦,中醫(yī)證屬痰濁頭痛。經仔細問診後,建議X先生進行顱腦斷層檢查,檢查後發(fā)現顱腦內部蛛網膜下有一個3公分大小囊腫。分析病灶後評估腦外科手術風險大,建議患者先采保守治療。施與針灸頭部手足部穴位,配合中藥,有效控制頭痛。
醫(yī)生的話: 中醫(yī)將頭痛的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兩大類。外感頭痛多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而以風邪為主;以感冒頭痛最為常見。內傷頭痛與肝、脾、腎三臟有關以女性經前頭痛,高血壓頭痛為常見。此外,外傷跌仆,久病人絡,氣滯血瘀,脈絡瘀阻,亦可導致頭痛。上例患者屬內因頭痛,原因是飲食失調,應酬吃多了高膽固醇、海鮮這類食物,造成身體代謝異常。
病例二: R小姐27歲,因每次月經前頭痛就醫(yī)。月經前精神緊張,煩躁疲乏,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來時下腹痛腰酸等問題。就診後立即施予針灸止痛,并用艾條在百會穴上懸灸。同時用中藥調經補血,改善虛弱體質。
醫(yī)生的話: 女性生理期期間造成偏頭痛的原因,包括有工作壓力、血氣不足、情緒不佳、身體勞累、常吃生冷食物、生活起居不注意等。中醫(yī)將每逢月經期或月經前後偏頭痛,歸屬於經行偏頭痛范疇。常見原因包括工作壓力、血氣不足、身體勞累或平常飲食就過於偏生冷等。頭部屬諸陽交會處,五臟六腑血都上行營養(yǎng)於頭部,足厥陰肝膽經上巔絡腦;兩側太陽穴也是肝膽經所經過,同時肝為藏血之臟,行經時血氣益虧或血行不暢,就容易引起太陽穴部位頭痛。
病例三:C小姐常常頭痛,頸部僵硬,落枕經常反復發(fā)作,晚上失眠,精神緊張,焦慮。來求診後,建議頸部x光拍片檢查,發(fā)現c小姐的頸部生理曲度變直,椎管狹窄壓迫了頸部動脈,以致腦部供血不足頭痛。中醫(yī)治療方法,熱敷放松頸部肌肉,針灸止痛,舒經通絡,再拔火罐,治療一個療程後,頭痛落枕痊癒,配合頸部健康操,患者頭痛痊癒。
醫(yī)生的話: 神經性頭痛主要是指緊張性頭痛、功能性頭痛及血管神經性頭痛,多由精神緊張、生氣引起,主要癥狀為持續(xù)性的頭部悶痛、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大部分病人為兩側頭痛,多為兩顳側、後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頭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迫感、麻木感和束帶樣緊箍感。現代人由於生活壓力大、緊張、睡眠質量差,因肌肉緊繃引起頭痛的比例也大幅增加,門診中也最為常見,此種類型的頭痛部位多在後腦與頸部相連的風池、風府穴位置,及兩側太陽穴附近,上班族特別容易發(fā)作。一般藉由肌肉按摩放松,運動增加頸部肌力,注意平時姿勢,調整床墊避免太柔及枕頭放低,多能得到改善。
除此之外,其他臨床最常見的還有:感冒頭痛,鼻竇炎、中耳炎、齲齒、齒槽膿腫引起頭痛。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高血壓性頭痛及顱內異常占位頭痛,外傷性頭痛,中毒性或藥物性頭痛:包括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鉛、苯、硝酸鹽等中毒及口服血管擴張藥物,如硝酸甘油等。
小貼士
自療法治頭痛
1.揉太陽穴、合谷穴:每天清晨醒來後和晚上臨睡以前,用雙手中指按太陽穴轉圈揉動,先順揉七至八圈,再逆揉七至八圈。雙手虎口交叉反復揉按合谷穴幾次,連續(xù)數日,頭痛可以稍微減輕。
2.梳摩痛點:將雙手的10個指尖,放在頭部最痛的地方,像梳頭那樣進行輕度的快速梳摩,每次梳摩重復100次,每天早、中、晚各做一遍,能起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3.熱水浸手:偏頭痛發(fā)作時,可將雙手浸沒於熱水中,水溫以手入水後能忍受的極限為宜,堅持浸泡半個小時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擴張,腦部血液相應減少,從而使偏頭痛逐漸減輕。
陳瑞瑩
現任上海鼎瀚中醫(yī)門診部醫(yī)師
醫(yī)學博士
臨床內科碩士
臺灣大學學士
上海璽悅產後健康管理中心漢方藥膳指導
臺灣春鶴堂顧問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