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第三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的提出,美元相對弱勢的表現,使得亞洲匯率升值速度進一步加快,尤其臺幣的走勢更超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高價,一舉突破30元整數關卡,而最近國際間貨幣消長的快速變化,對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來說,適度調整海外資產幣別的急迫性更顯得刻不容緩。
承接先前所介紹之人民幣債券商品,您一定想進一步了解,在實務上,非中國籍投資人要如何參與投資呢?我們針對下列三類債券市場之交易流程做一概要說明:
大陸境內人民幣市場
在大陸境內若要投資債券商品,只要開立銀行券商賬戶即能進行,但對臺商而言,因尚未能合法參與證券市場,因此只能透過銀行投資相關優質債券型基金來分享人民幣升值的報酬。
離岸人民幣( RMB Outside of Mainland )計價之債券市場
該市場交易之商品就是我們先前文章中所提及的,中國政府或國內外企業到境外(以香港為主)募集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或政府國債,如中國銀行、麥當勞等私人企業所發行的債券、國債、開發銀行債券等。我們以麥當勞最近發行的債券為例,來做實務上的說明:(其發行條件如下)
發行日期:2010/9/16
到期日期:2013/9/16
募集金額:兩億人民幣
期間:三年
票面利息:3%
配息頻率:半年配息一次
(每年 9/16、3/16各配息一次)
交割幣別:人民幣
若投資人持有人民幣50萬面額之麥當勞人民幣債券,在每年3/16與9/16每半年會分別收到利息RMB7,500元,待2013/9/16到期時,除正常配息金額外,可拿回本金人民幣50萬元整(假設麥當勞公司屆時未發生違約情況)。針對此債券市場,持有人可隨時在市場中進行次級之買進與賣出動作,而且在次級市場買賣時,買方需先付出應計利息(計算出距下次配息日之天數乘以票面利息,亦即前手息)給賣方。相較於其他結構商品,其流動性較高,但投資人也必須承擔該發行公司違約倒閉之風險。
未具有香港身份之投資人可透過在香港當地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來參與債券初次發行認購與次級交易買賣之服務。但目前銀行規范每人每日能換匯購買人民幣之上限為兩萬元,再加上每次新發行之標的總是造成市場投資人的追捧,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投資人能拿到的投資額度相對有限的,因此投資規模較受限制。
離岸不可交割人民幣( Non-Deliverable RMB Outside of Mainland )計價之市場
該市場系指外商銀行針對客戶提供設計一連結人民幣匯率與配息機制之結構性商品,在商品憑證中,發行券商載明應計利息之計算公式、與進場時人民幣匯價,屆時客戶直接以外幣(如美金、歐元、港幣等)來進行交割,待商品憑證數年到期時,再以到期約定日當時之匯價,將本金還原成外幣返還給投資人,此交易模式僅以合約載明相關條件,客戶仍以外幣投資,所以該商品是一種不可交割之人民幣商品。簡單舉例說明如下:
發行券商:A 券商(銀行)
擔保機構:B券商(銀行)
募集金額:一百萬美金(可調整)
期間:十年(通常為七到十五年)
發行日期:2010/9/16
到期日期:2020/9/16
票面利息:6%
配息頻率:半年配息一次
(每年 9/16、3/16配息)
進場約定匯率:6.7 RMB/USD
到期出場匯率:依2020/9/16
當天人民幣匯率計算
交割幣別:美金
若投資人持有上述結構性商品USD1,000,000,雖投資人以美元幣別交割,但仍在進場時依約定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幣值計價,即等同持有RMB6,700,000元之部位(但該人民幣系無法實質交割的),在每年3/16與9/16每半年會分別收到依配息日當天匯率(假設當日匯率為6.4RMB/USD)還原而得之美金利息USD31,406.25元(即1,000,000*6.7*6%/6.4),待2020/9/16到期時,除正常配息收入外,可拿回依到期日當天匯率(假設到期日2020/9/16當日匯率為4.5RMB/USD)還原成美金之本金USD1,488,888.89(即1,000,000*6.7/4.5)。由上述說明可知該憑證之配息及本金均能享受到人民幣升值之收益。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此類型商品之票面息雖較一般債券來的高,但其風險是:一、流動性差,無市場報價,只能以折價方式賣回給發行券商;二、發行年期通常高達七年以上,資金靈活度低;三、投資人需承擔擔保機構在憑證到期前之違約倒閉風險。
以上各類型產品已經可以在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如果投資者有適當且合法的投資渠道,建議不妨適度的為個人或企業的閑置資金做此類的投資安排,可參與合理的投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