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困難?找謝慶源就對了!」
「我屬牛,中午出生,生下來就要干活,注定要任勞任怨。」
「屬牛」的謝慶源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但在事業上「軟」「硬」兼施,更在接過東莞臺協帥印後,立志推動人和企業的「雙轉型」。
2010年12月17日,四海賓朋齊聚東莞,熱鬧歡騰!這是值得所有東莞臺商銘記於心的日子,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以下簡稱「東莞臺協」)的幾件大事都在這一天舉行,第8、9屆會長交接典禮暨17周年慶、臺商大廈封頂儀式、大麥客揭幕典禮、東莞臺商子弟學校10周年校慶……這一系列活動集中展現了東莞臺協17年來的成果,也離不開歷任會長的掌舵功力,大家也自然把目光聚焦在新任掌門謝慶源的身上。
從最軟到最硬的企業家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批在臺灣屬於「夕陽工業」的制造企業,因無力承擔當地勞動力、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壓力,紛紛走出臺灣,尋找出路。而當時大陸低廉而充沛的勞動力、廣袤而廉價的土地,吸引了大批「淘金」臺商西進大陸,謝慶源也是其中一位。
1989年,謝慶源只身來到上海,和當地國營企業合資生產皮具,開啟了他在大陸的人生征途。3年後,他毅然南下東莞虎門,創立東莞常展皮具有限公司,專門制造加工皮具。隨著華南地區政府對臺商投資政策的規范與管理,傳統產業面臨更大的競爭,1994年,他改行創立東莞合家歡娛樂城,進入服務行業。
也正是在娛樂城里,謝慶源看到了臺商的人生百態。一批批臺商來了,又走了,有得意的笑聲,有失意的落寞,更有思念的淚水……他體會到了集體歸屬感的重要,東莞臺協是他在大陸的第一個大家庭。
隨著大陸的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他更深刻體會到團結的意義。在東莞臺協,他與其他臺商一起克服了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自己也不斷地轉型,多角化經營,分散風險。1998年,投身醫院與文教,先後成立了「小牛津雙語幼兒園」、「厚街小牛津學校」與「厚街道明外國語學校」三間學校,與東莞臺新門診部。「從經驗法則來看,醫院與文教,是最不容易虧錢的行業,因為人人都有上學與看醫生的需求。」謝慶源說。
步入21世紀,當很多人認為謝慶源會在科教文領域繼續深耕時,他卻回到制造業老本行,2001年創立臺德興鋼材有限公司。一路輾轉,從最軟的皮具產業,到投資最硬的鋼材產業,謝慶源也因此被稱為「從最軟到最硬的企業家」。
「中午出生的牛,要干活」
1949年出生的謝慶源,曾任東莞臺協第二屆副會長,第三、四、五、六、七屆常務副會長,第八屆執行常務副會長,61歲又接下東莞臺協會長一職。
「我屬牛,注定要任勞任怨」,他打趣地對同屬牛的同事說,「你是晚上出生,出生後就可以睡覺;我是中午出生,生下來後要干活。」他低調的言行,更能讓人感受到他真誠、熱忱、樂於助人的心。
訂不到機票?想要乘坐兩岸直航首班機?找謝慶源就對了。2005年春節,兩岸包機直飛,謝慶源為接洽東莞臺商包機事宜,連續10天每天從大清早開始忙到晚上10點,是東莞臺商會脫口而出的「有困難,找謝副會長」!「我想有了首次直飛的經驗以後,煩瑣的事以後就不會存在了。」謝慶源說。經過與當地政府與航空公司間的多次協調,東莞的臺商可以到東莞臺協訂機票了,他還承諾會員,「到協會訂機票,票價絕不會高於市場價格。」
在這期間,他也主動承擔起東莞臺商海關「總召」,協助臺商、臺企處理通關事務。「只要不違法,能幫的我都會去幫。」早幾年海關業務常常成為不少臺商的致命傷,他基於「幫朋友」的想法,一點一滴去接觸大陸海關業務與規范,如今已可以說是大陸海關實務專家。
謝慶源還擔任臺商的休閑總召,帶領臺商一起休閑娛樂,他認為「健康是人生更重要的事」。除了休閑活動外,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也會常抽出時間到企管培訓班學習,且很珍惜每次的學習機會,「活到老,學到老」,不斷為自己充電;他認為,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能成功!
繼往開來著力人的轉型
東莞臺協17年歷程,8屆5位會長,雄心壯志,先後籌設了臺商子弟學校、臺商大廈、大麥客以及臺心醫院,讓東莞臺協成為大陸一百多個臺商協會中,功能性最強的協會之一。除了擁有完善的制度外,東莞臺協還有外人所不知的文化元素。臺干們有統一的價值觀,還有某種利他主義情結,并形成一種向心力。
「幾位會長都有奉獻精神。」謝慶源說。東莞臺協臺干們的信念純粹到近乎偏執,似乎不容忍私人的利益對他們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影響分毫。這些品質,無論是人稱「農民會長」的葉春榮,還是「商賈會長」郭山輝、「老爹」張漢文,或「校董」葉宏燈身上,都有交集。作為新任會長,謝慶源又將如何繼往開來,傳承服務與創新?
謝慶源把他的「施政」思想概括成三方面內容:一是協助臺商的生意更融入大陸(觀念上的轉型和升級),二是幫助臺商的生活更融入東莞(行為上的教育與培訓),三是讓臺商享受資訊與物流平臺的便利。
謝慶源說,東莞的「臺二代」抗壓性很低。「過去我們這一代,吃苦耐勞,因為是我們的本性。」他說,現在,「臺二代」們把老婆子女「丟」在臺灣,兩地分居,長期憂慮,間接導致在企業經營上的困擾。
此外,部分「臺二代」來到東莞,并不能很快融入到這個社會。「我們這一代人,都已經60歲以上,未來企業由誰繼承?他們是否愿意繼承?」
正因為如此,謝慶源更關注的是,與臺商們生活息息相關卻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讓臺商與他們的家人切實融入東莞。「我相信很多在莞臺商,他們的第三代、第四代,都會在這里成長。」謝慶源說,「未來的競爭,絕對是人才的競爭;產業要升級,人才也要升級,這樣才能成就永續經營。在轉型升級方面,我更關注人的轉型,特別是觀念上的轉型和升級。」
深化轉型升級擬建「ISO標準」
謝慶源表示,任期內將繼續推動東莞臺企的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標桿企業。他的腦海中早已有一套成熟的規劃——配合市政府的轉型升級策略,分產業類別進行更為深入的輔導,建立一套臺企轉型升級「ISO標準」。將從以前的「撒網式」輔導,轉為有針對性的輔導,結合不同行業的特點,建立行業類別,樹立不同行業的標桿企業,使產業轉型更有針對性。
他計劃在制鞋、成衣、模具等亟須轉型升級的行業里,每個都打造1~2家轉型升級示范工廠,從員工培訓、公司章程、廠規、管理、報關等,都進行深入輔導;而這些示范工廠最終會向同業同仁開放參觀,甚至接納實習,讓其他臺商更為直觀和真實地看到轉型升級輔導帶來的效果,從而帶動更多臺資企業早日進行診斷和輔導,實現轉型,降低臺商走彎路的幾率。
謝慶源早已開始在很多細節中尋找解決辦法,比如在協會下面的青聯會與婦聯會,組織專門的對接小組,還設立一些平臺讓臺商們的生活更便捷。「我們正在考慮建一個資訊平臺,屆時臺商拿出手機按三個鍵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東西。」這是東莞無線城市工程之一,未來還將把大麥客和臺心醫院等元素融入進去,「大麥客要拍賣什麼東西,臺心醫院請了哪些專家開論壇,拿出手機就知道。」此項工程已經進行,東莞臺協的官方網站也已經煥然一新,新增了許多便民信息。
「屬牛」的謝慶源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總把實事做在先。「做人做事要講誠信,紮實去做,而不是投機取巧。」這是謝慶源縱橫大陸20多年總結出的精華。
「當上會長,蠻欣慰的。以後能做多少事,大家會看得到。」謝慶源在接過東莞臺協「帥印」時,「未來3年,我會按照計劃努力,幫助各行各業的東莞臺商克服經營上的困難,做好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全力配合政府工作。我會用一種勤能補拙的心態,為協會打拼,創造一個更和諧的東莞臺協,營造一個更良好的投資環境。」